-
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先后应用致心室颤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86岁男性患者因肺炎、呼吸衰竭、痰细菌培养提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接受美罗培南(1 g静脉滴注、1次/12 h)联合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治疗第4天,患者突发血压下降,脉搏测不出,心电监护提示心室颤动(室颤)。给予电除颤及胺碘酮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次日再发3次室颤,急查电解质结果均正常,心电图检查示QT间期正常,停用环丙沙星,改为美罗培南联合磷霉素治疗,未再发生室颤。26 d后,患者肺炎加重,痰细菌培养回报仍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敏感,对左氧氟沙星中度敏感。遂给予美罗培南(剂量用法同前)联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第5天,患者再次发生室颤,经电除颤及胺碘酮治疗后心律恢复正常。停用左氧氟沙星,改为美罗培南联合磷霉素,患者未再出现室颤。考虑患者的室颤可能与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氧化铜纳米酶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氧化铜纳米酶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氯化铜与L-抗坏血酸反应的方法合成氧化铜纳米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氧化铜纳米酶大小和形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和纳米粒度电位仪分别分析其水合粒径和表面电位。(2)采用过氧化氢检测试剂盒、超氧阴离子检测试剂盒、3,3′,5,5′-四甲基联苯胺显色剂分别测定150 ng/mL氧化铜纳米酶的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计算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比例(样本数均为3)。(3)将小鼠成纤维细胞系3T3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每组3孔。将终质量浓度25 ng/mL的氧化铜纳米酶加入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中预处理30 min。然后,在单纯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中各加入终物质的量浓度250 μmol/L过氧化氢,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培养24 h后,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绿色荧光强度表示),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并计算细胞存活率。(4)取10只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性别、鼠龄下同),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与氧化铜组,每组5只。氧化铜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200 ng/mL的氧化铜纳米酶800 ng/kg,PBS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的PBS。2组小鼠均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7 d。于第8天,取每组5只小鼠,采血行血细胞与血清生化分析,处死后收集心、肝、脾、肺和肾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组织病理学观察。(5)取20只小鼠分为PBS组与氧化铜组,每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及高糖高脂饮食法诱导糖尿病,并在其背部制作直径6 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PBS组小鼠创面滴加20 μL PBS,氧化铜组小鼠创面滴加20 μL 200 ng/mL的氧化铜纳米酶,连续处理12 d。每组选定3只小鼠分别于伤后0(即刻)、3、6、9、12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未愈合面积。伤后6 d,每组取未行创面观察的3只小鼠,处死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创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含量。伤后12 d,处死2组各剩余7只小鼠,行HE染色并观察创面新生上皮长度,行二氢乙锭荧光探针染色观察活性氧水平(以红色荧光强度表示)。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Bonferroni检验。 结果:(1)制备的氧化铜纳米酶大小均匀,在干燥状态下平均直径为3.5~4.0 nm,水合粒径约为4.5 nm,表面电位为(-9.8±0.3)mV。综合判定,成功制备了氧化铜纳米酶。(2)氧化铜纳米酶分别处理2 h、10 min、5 min后,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比例分别为(77±5)%、(45±5)%、(84±4)%。(3)培养24 h后,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急剧增高,细胞形态异常且数量减少;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 P<0.01),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相近。(4)注射7 d后,PBS组和氧化铜组小鼠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血细胞相关指标均相近;氧化铜组小鼠的心、肝、脾、肺和肾中,均未观察到组织坏死、充血或出血,与PBS组无明显差别。(5)氧化铜组小鼠创面相比PBS组表现出更快的愈合趋势,创面红肿情况较轻。氧化铜组小鼠伤后6、9、12 d创面未愈合面积分别为(28.8±1.9)、(17.6±3.8)、(10.4±1.8)mm 2,明显小于PBS组的(38.0±4.3)、(30.2±3.0)、(24.2±3.0)mm 2( t=3.706、5.075、5.558, P<0.01)。伤后6 d,氧化铜组小鼠创面IL-1β、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PBS组( t=6.115、11.762、11.725, P<0.01)。伤后12 d,氧化铜组小鼠创面新生上皮长度长于PBS组,创面组织活性氧水平明显低于PBS组。 结论:氧化铜纳米酶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具有高效的活性氧清除活性,能够消除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过量表达的活性氧,降低氧化应激、减轻炎症,促进创面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血清claudin-1和二胺氧化酶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腹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拟择期行全身麻醉腹腔镜下根治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60例,其中子宫颈癌(Ⅰ~Ⅱ A期)43例,卵巢癌(Ⅰ A~Ⅲ C期)9例,子宫内膜癌(Ⅰ期)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低剂量Dex组(D 1组)、高剂量Dex组(D 2组),每组20例。D 1组于诱导后恒速静脉泵注Dex 0.5 μg·kg -1·h -1至手术结束前30 min;D 2组于诱导后恒速静脉泵注Dex 1.0 μg·kg -1·h -1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采取同样方法计算,泵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 1)、解除气腹后1 h(T 2)、解除气腹后12 h(T 3)抽取患者5 ml肱静脉血,分别检测claudin-1蛋白、DAO及血糖水平的变化。 结果:在T 1、T 2、T 3时刻,C组claudin-1表达水平分别为(77.05±17.61)pg/ml、(66.76±12.97)pg/ml、(55.93±12.71)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0.449, P<0.05);DAO表达水平分别为(4.83±0.93)ng/ml、(5.62±1.01)ng/ml、(5.98±1.2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6.139, P<0.05);血糖水平分别为(4.82±0.66)mmol/L、(7.55±0.94)mmol/L、(6.51±0.54)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70.197, P<0.05)。T 2时刻,D 1组claudin-1表达水平为(69.12±13.02)pg/ml,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75, P>0.05),D 2组claudin-1表达水平为(76.36±14.89)pg/ml,与C组相比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75, P<0.05)。T 3时刻,D 1组、D 2组claudin-1表达水平分别为(66.14±14.36)pg/ml、(73.37±16.93)pg/ml,与C组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380、-3.682,均 P<0.05)。D 1、D 2组T 2时刻DAO表达水平分别为(5.02±0.84)ng/ml、(4.91±0.93)ng/ml,T 3时刻分别为(5.29±0.86)ng/ml、(5.20±0.98)ng/ml,与C组相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051、2.295、2.079、2.285,均 P<0.05);D 1、D 2组T 2时刻血糖水平分别为(7.10±0.66)mmol/L、(6.77±0.97)mmol/L,T 3时刻分别为(5.95±0.94)mmol/L、(5.93±0.74)mmol/L,与C组相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565、5.374、2.293、2.765,均 P<0.05)。 结论:在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中,持续输注Dex,可抑制长时间CO 2气腹带来的应激反应,调整患者claudin-1蛋白及DAO表达水平的改变,减轻肠黏膜细胞的损伤,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其中高剂量Dex的作用优于低剂量Dex。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伊利司莫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发生铜死亡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铜离子载体伊利司莫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发生铜死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伊利司莫和氯化铜处理HEC-1-A细胞.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和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单独加入伊利司莫或氯化铜不影响细胞的存活率,但同时加入 50 nmol·L-1伊利司莫和1 μmol·L-1铜离子使HEC-1-A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伊利司莫诱导的HEC-1-A细胞死亡并不涉及细胞凋亡.采用50 nmol·L-1伊利司莫和1 μmol·L-1铜离子处理HEC-1-A细胞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的水平显著升高.敲减人铁氧还原蛋白1(FDX1)可明显抑制HEC-1-A细胞的铜死亡(P<0.01).此外,FDX1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表达.结论 伊利司莫可能通过FDX1/线粒体呼吸途径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发生铜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莱菔子中萝卜硫素的工艺优化及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采用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提取莱菔子中的萝卜硫素,并对其提取工艺、提取效率、溶剂回收利用率及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实验优化莱菔子中萝卜硫素提取工艺,并结合大孔树脂吸附法回收DESs.结果 由氯化胆碱和乳酸合成的DESs具有最高提取率,经响应面实验优化后,在乳酸与氯化胆碱物质的量比3.16∶1、含水量40.82%、液料比20.96∶1、超声时间39.94min、超声温度40 ℃、超声功率400W下,萝卜硫素的提取率高达22.20mg/g,回收实验表明,回收后的DESs重复提取的萝卜硫素提取率达20.92mg/g,回收利用率为95.05%.此外,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实验表明,在256μg/mL质量浓度下,莱菔子DESs提取物的生物膜抑制率为53.84%.结论 DESs作为提取介质具有高效、绿色环保及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可用于莱菔子中萝卜硫素的提取,同时,DESs作为提取介质应用于其他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干旱区重金属污染尾矿土 MICP注浆修复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3/23
为明确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在西北地区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最佳胶结轮次,针对西北强蒸发、高风蚀环境,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某铜银矿为研究区,开展了利用纺锤型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诱导碳酸钙沉淀的适宜菌剂量和菌剂喷施频次研究.采用纺锤型赖氨酸芽孢杆菌菌液(OD600=2.02)、尿素及氯化钙制成胶结液(分别胶结1~6次,以T1-T6表示,每次用量140 mL),针对研究区重金属尾矿土,探究不同胶结轮次对尾矿土重金属含量及赋存价态、理化指标的影响,利用XRD分析不同注浆轮次下尾矿土中碳酸钙晶体类型.结果表明:T4~T6尾矿土中Cr、As、H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T6时电导率、铵根离子、碳酸钙沉淀量最大(6271.67 μS·cm-1、15.45%、0.09μg·g-1),pH最小.T4时Cu与可还原态Cr、As和可氧化态Hg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Cr与可还原态Cu、弱酸提取态Hg呈显著正相关(P<0.05).尾矿土 pH及重金属总量均影响重金属赋存形态.综上,基于MICP技术探究胶结轮次对尾矿区重金属修复效果的影响,以重金属总量、有效形态及理化指标等因素为基础,综合考虑室外大规模修复治理的经济效益,发现4次胶结效果较好,为MICP技术高效治理修复干旱区土壤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基于铜离子交联改善壳聚糖水凝胶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壳聚糖(chitosan,CTS)分子在碱性氛围(NH3)中通过链缠结以及分子间的低能键(如氢键、配位键等)的相互作用,可以逐步形成网状结构的壳聚糖水凝胶(CTS/NH3),但其力学性能较差,生物抗菌活性较低.本文拟通过加入金属铜离子以改善其相关性能.方法 以CuCl2 和CTS作为原材料,在100 mL的2%(体积分数)乙酸水溶液中加入2.5g的壳聚糖,配制浓度为 2.5%(质量分数)的壳聚糖溶液.然后向壳聚糖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铜形成壳聚糖-CuCl2 溶液.在 0.2 m3 的氨气气氛密闭环境中使壳聚糖-CuCl2 溶液交联.静置12h至水凝胶形成.将水凝胶从培养皿中取出,用蒸馏水洗涤至洗涤液呈中性.制备不同铜离子浓度的壳聚糖-铜离子水凝胶,并检测其力学性能指标和生物抗菌活性.结果 铜离子赋予壳聚糖水凝胶良好的溶胀性能和稳定的流变学性能,从而使其力学性能明显提升,且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力学性能更加优异;同时,铜离子还使得壳聚糖水凝胶表现出更好的抗菌性能,使其具有治愈该类细菌的伤口感染的潜力.结论 金属铜离子可以有效改善壳聚糖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并使其具有可作为生物医学敷料的应用前景和在生物医学贯通伤等方面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某液晶面板组装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针对某液晶面板组装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识别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评价,以便进一步完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检查表分析、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该液晶面板组装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X射线、氯化氢、氢氧化钠、丙酮、丁酮、乙酸丁酯、萘烷、异丙醇、二氧化锡和铜烟.2014-2016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除2014年动力机械房和革新实验室、2015年革新实验室噪声检测结果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外,其他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企业在有效控制主要生产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的同时,应加强辅助岗位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同时做好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灭菌前产品微生物计数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灭菌前产品的微生物计数法.方法:分别取灭菌前产品100 ml,按设立的验证试验方法,在样品中加入试验菌,测定试验菌的回收率.结果:验证试验中所有试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均生长良好,且回收率均在50%~200%之间,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结论:该方法有效可行,可用于该品种灭菌前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硫间苯二酚洗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建立及适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的两种硫间苯二酚洗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样品前处理,使用5种菌株对硫间苯二酚洗剂和小儿硫间苯二酚洗剂进行微生物计数检查和控制菌检查,分别抽样进行方法适用性验证研究.结果:采用薄膜过滤法试验,0.9%无菌氯化钠溶液300 mL,每次100 mL进行冲洗,两种硫间苯二酚洗剂各批次的微生物计数检查的5种验证菌株的回收比值均在0.5 ~ 2.0之间,回收率平均值大于70%.控制菌方法适用性试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都能够检出.结论:硫间苯二酚洗剂和小儿硫间苯二酚洗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经验证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