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调带脉治疗脾胃与妇科合病临证思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现代医学中消化科疾病和妇科疾病分属不同学科,从中医整体观认知,脾胃与妇科合病可统称为带脉病.中医学认为,带脉病基本病因病机系湿热中阻蕴带、寒湿困脾阻带、火热灼带及精气血不足所致带脉虚陷,治疗主要采用通调带脉法,从带脉、脾、胃、肝及冲脉、任脉多经参详论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体现.通调带脉法包括清带脉湿热、温带脉寒湿、止带脉疼痛和固带脉虚脱.临证论治腹部症状包含脾胃和妇科疾病时,可斟酌考虑,灵活运用,化繁为简,异病同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脾胃论》医方"治法-病证"规律及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脾胃论》之方剂散见于各篇,未成系统,不易明晰证治脉络。以"治法-病证"模式统领诸方剂,用药规律及特色可归纳为:升降浮沉疗"繁证"、扶正固脱救羸弱、消导和中愈伤食、调和化痰消胃痞、温中和胃降呕逆、通补清敛瘳泄痢、降中有升通便秘、泻土攻破荡寒积、清热利湿滑溲闭、群"风"汇药祛风湿、扶正解表治虚感、清热解毒泻三焦、分消三焦散湿阻、逐饮分消除酒湿、清心调和止病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压力治疗最佳持续时间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静脉腔内热消融术(射频消融和激光消融)、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疗法等已广泛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VVLE)的治疗。基于数代医务工作者的临床经验,目前通常在静脉曲张侵入性治疗后使用压力治疗。术后压力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治疗静脉的闭塞,防止血肿形成和血管再通。然而,针对VVLE术后压力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尚无定论。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总结报道了既往VVLE术后压力治疗的研究结果,期望为后续相关临床试验的设计以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支网片尿道悬吊联合阴道成形术治疗伴Ⅰ~Ⅱ度前盆腔脱垂SUI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单支网片尿道悬吊联合阴道成形术治疗伴Ⅰ~Ⅱ度前盆腔脱垂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女性SUI合并Ⅰ~Ⅱ度前盆腔脱垂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53.6±11.7)岁。孕次(3.1±1.4)次。5例有子宫切除术史。所有患者均有SUI症状,压力诱发试验阳性,指压试验阳性。超声检查提示膀胱颈移动度增大,膀胱轻度膨出声像,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宽。根据简化盆腔器官脱垂分期系统分度,合并Ⅰ度前盆腔脱垂7例,Ⅱ度前盆腔脱垂73例。本组80例均全麻下行单支网片悬吊联合阴道成形术。患者取截石位。以盆底修复网片为原型裁剪为单支网片,网片由左右两侧臂和中间主体部分构成,为倒"T"形,左右对称。与传统吊带和网片相比,单支网片左右两侧悬吊臂增宽,以保证悬吊臂在耻骨降支有较大的受力面,防止吊带移动;中间主体部分增宽,使受力面从尿道中段延续至膀胱颈。选择双侧耻骨下支下缘外侧0.5 cm处穿刺,引导单支网片双臂从内向外穿出,完成单支网片悬吊。采用阴道成形术修复撕裂的肛提肌,成形会阴体,分层重建肛门外括约肌,缩窄阴道呈"双喇叭口状"。术后1、3、6个月随访,采用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问卷(PGI-I)评价前盆腔脱垂治疗效果。SUI疗效评判标准:在术后无其他治疗的情况下,SUI症状完全消失,可自主控尿为治愈;SUI症状较术前减轻,剧烈活动时有少量漏尿,日常活动时无漏尿为改善;SUI症状较术前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仍无法控制漏尿为无效。结果:本组8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特殊情况。手术时间(90±8)min,术中出血量(20±10)ml。80例术后48 h拔除尿管后均能自行排尿,超声检查测量残余尿量<50 ml,术后72 h出院。80例PGI-I问卷评价结果显示,76例(95.0%)主观治愈,4例(5.0%)主观缓解。80例SUI疗效评价,78例治愈(97.5%),2例改善(2.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尿潴留、尿路感染、膀胱收缩力异常、膀胱出口梗阻。结论:单支网片悬吊术保证了全尿道无张力悬吊,能有效治疗SUI合并Ⅰ~Ⅱ度前盆腔脱垂,近期效果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带骨喙肩韧带止点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带骨喙肩韧带止点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采用带骨喙肩韧带止点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手术治疗急性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6例,比较和总结手术前后VAS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患肢制动时间、并发症(感染、松动、关节再脱位)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末次随访时对肩关节功能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4个月随访。手术时间92~115 min,平均(104.69±7.08)min;住院时间4~10 d,平均(7.42±1.84)d;术后制动时间21~35 d,平均(28.08±3.78)d;患侧喙锁间距术前为10.2~27.3 mm,平均(17.35±5.35)mm,术后12个月为6.9~8.9 mm,平均(7.98±0.58)mm,术后24个月末次随访为6.9~8.9 mm,平均(8.02±0.56)mm( P<0.01);VAS评分术前6~9分,平均(7.61±0.98)分,术后12个月为0~3分,平均(1.69±0.97)分,术后24个月末次随访0~2分,平均(1.00±0.80)分( P<0.01);CMS评分术前39~51分,平均(44.50±3.91)分,术后12个月为90~97分,平均(93.42±2.37)分,术后24个月末次随访为92~98分,平均(95.19±2.22)分( P<0.01)。术后并发症3例(11.54%),2例过度复位,关节僵硬,1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肩胛骨支点处骨吸收,取出后复查消失。 结论:带骨喙肩韧带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确切,术后可提供足够肩锁关节稳定,患者疼痛缓解明显,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治疗成人晚期糖尿病早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治疗成人晚期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例成人受体施行了5例次同种异体胰岛移植。选用同血型成人脑死亡胰腺供体,在GMP实验室制备胰岛,通过门静脉途径将移植胰岛悬液30~60 min内注射移植入受者肝脏内。免疫抑制方案采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三联,并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抗抑制移植后炎症反应。术后暂时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减量直至停用。结果:4例晚期糖尿病患者共施行了5次胰岛移植,其中1例患者施行了2次胰岛移植。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血糖及门静脉压力稳定。术后继续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4~12 mmol/L),4例次患者(包括2次胰岛移植患者)在第3~4周开始停用胰岛素,另外1例患者未完全停用胰岛素但用量较前减少74%。所有患者胰岛移植术后未再出现低血糖反应。3例患者C肽水平术后2~3周达到正常范围,1例患者(胰岛素未脱离)保持在0.45~0.6 μg/L(0.15~0.2 nmol/L)。另外,1例患者在停用胰岛素半年后再次出现血糖升高,遂行第2次胰岛移植,再次移植后10 d停用胰岛素。3例次术后肝脏穿刺口出血,其中2例次即行超声射频消融止血,1例次出血自行停止,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治疗晚期糖尿病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远期疗效及维护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下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4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9例。中位年龄75.5(44~84)岁。就诊原因为血尿11例,腰痛2例,无症状1例。5例既往有膀胱癌病史,1例有对侧肾盂癌病史。孤立肾4例,肾功能不全3例,双侧肾盂癌1例,因一般状态差(美国麻醉医生协会评分≥3分)无法耐受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4例,术前病理诊断为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要求行保肾治疗者2例。14例共15侧肿瘤,肿瘤主体位置位于肾盂6侧、上盏4侧、中盏3侧、下盏2侧。肿瘤直径中位值2.0(0.8~4.0)cm。患者术前经CT/CTU、MRI以及尿脱落细胞学或病理活检确诊为尿路上皮癌。本组14例共15侧手术。13侧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扩张,建立F24标准通道,在肾镜下采用1470半导体激光(60~80W)或铥激光(15~20W)汽化消融肿瘤组织,必要时电凝止血;2侧经尿道置入输尿管软镜,镜下采用200μm钬激光光纤行肿瘤消融,并使用钕激光止血。肿瘤汽化消融范围包括肿瘤周围0.5~1.0 cm正常肾盂黏膜,深至肾窦脂肪层,必要时汽化消融结束后基底部再次取活检。结果:本组15侧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手术时间51.7(39~115)min,术中出血量20.0(2~50)ml。术后5例发生并发症,1例为发热(体温>38.5℃);4例为出血需输血(术后血红蛋白<70 g/L),输2~4 U悬浮红细胞,无需肾动脉栓塞患者。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为高级别6侧,低级别9侧;病理分期T a期8侧,T 1期5侧,T 2期2侧。中位随访31(11~70)个月,10例术后出现复发,复发中位时间11.3(4~41)个月。4例复发后行保守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加放疗1例,全身化疗1例,等待观察2例;3例复发后再次行内镜下治疗,包括经皮肾镜下肿瘤激光消融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均存活;3例复发后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随访2例死亡,1例存活。随访中共6例死亡,死亡中位时间为术后21(11~33)个月,其中5例为肿瘤特异性死亡,1例死于胃穿孔。随访期内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1(4~41)个月,2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8.6%,其中高级别患者为50.0%,低级别患者为100.0%。 结论:对于分期较早(≤T 2期)且不能耐受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孤立肾、肾功能不全或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患者,内镜下治疗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尤其对于低级别非浸润性患者可取得较好效果,但患者必须有良好的依从性,术后需定期行影像学、内镜或尿脱落细胞学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21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确诊为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4例(4足)。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5~45岁(平均30.3岁),右足2例、左足2例。患者均采用外踝前外侧小切口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的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术后石膏制动。观察项目:(1)记录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价Karlsson-Peterson评分。(2)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距骨前移距离(ATT)、距骨倾斜角(TT)。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随访8~25个月。(1)患者骨折愈合均良好,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VAS评分为0~2分(平均1.3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89~95分(平均92.8分),Karlsson-Peterson评分为89~94分(平均91.5分);患者1例踝关节疼痛消失,其余3例仅有轻微酸胀不适,不影响日常行走。(2)末次随访时ATT为(2.4±0.3)mm、TT为2.8°±0.8°,较术前(8.4±0.8)mm和10.0°±1.4°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40、19.62, P值均<0.001)。 结论:采用开放性小切口结合2枚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的距骨侧撕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远端胃癌根治术Billroth-Ⅰ式与Billroth-Ⅱ式消化道重建术后中长期生活质量比较:基于病例登记数据库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比较远端胃癌根治术Billroth-Ⅰ式(B-Ⅰ)与Billroth-Ⅱ式(B-Ⅱ)消化道重建患者术后的中长期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胃癌外科病例登记数据库中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859例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纳入标准:(1)术前经胃镜和活检明确胃癌诊断;(2)按照日本胃癌学会胃癌治疗指南择期实施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3)术后病理分期为Ⅰ~Ⅲ期的患者,TNM分期参照美国癌症联合会第8版标准;(4)术中联合脏器切除术只涉及胆囊或阑尾;(5)消化道重建方式为B-Ⅰ或B-Ⅱ;(6)临床病理资料完整;(7)截止随访区间2021年12月15日至2022年1月15日内存活。排除标准:(1)随访依从性不佳;(2)问卷评价信息不全;(3)带瘤存活者;(4)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5)合并精神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严重影响问卷调查客观性或患者认知受干扰的情况。由固定的研究者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开展电话随访,以欧洲肿瘤治疗与研究组织研发的标准化问卷(EORTC)QLQ-C30评分(症状领域、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状况)和EORTC QLQ-STO22评分(包括吞咽困难、疼痛、反流、进食受限、焦虑5个症状;口干、味觉、躯体形象、脱发4个单项项目)进行术后生活质量评价。全组859例患者,女性271例,男性588例;中位年龄57.0(49.5,66.0)岁。按术后随访年限,将纳入病例分为术后随访1年组(202例)、术后随访2年组(236例)、术后随访3年组(148例)、术后随访4年组(129例)和术后随访5年组(144例);每组再根据患者消化道重建方式为B-Ⅰ重建组和B-Ⅱ重建组,除术后随访4年组中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的肿瘤T分期、术后随访5年组中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的患者年龄、肿瘤T分期和肿瘤TNM分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外,其余术后随访各年份组中的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在人口学、体质指数(BMI)、肿瘤TNM分期和肿瘤病理分级以及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提示术后各年份组中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主要观察指标:比较各年份组中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包括EORTC QLQ-C30和EORTC QLQ- STO22量表)及与营养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甘油三酯)。对于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采用 M( Q1, Q3)表述,使用Wilcoxon铁和检验(paired=False)比较,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 结果:EORTC QLQ-C30量表显示,术后随访各年份组中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各项评分比较,除术后随访3年组的角色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W=748.0, P<0.001)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EORTC STO22量表显示,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在术后随访2年组中的疼痛和进食评分以及在术后随访3年组中的进食、躯体和脱发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外,其余术后随访各年份组中的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其他各项症状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随访1年组中B-Ⅱ重建组的甘油三酯水平较B-Ⅰ重建组更高( W=2 060.5, P=0.038);且B-Ⅱ重建组高脂血症(高甘油三脂>1.85 mmol/L)患者占比(19/168, 11.3%)高于B-Ⅰ重建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0.047, P=0.030)。术后随访5年组中的B-Ⅱ重建组白蛋白水平较B-Ⅰ重建组更低( W=482.5, P=0.036);且B-Ⅱ重建组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40 g/L)患者占比(19/125,15.2%)高于B-Ⅰ重建组(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41, P=0.164)。其他与营养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在术后随访各年份组中B-Ⅰ重建与B-Ⅱ重建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B-Ⅰ式和B-Ⅱ式两种消化道重建方法对患者术后中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相当。远端胃癌根治术在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时可根据个体情况、术者操作习惯和便捷性综合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达沙替尼致可逆性色素脱失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第2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可用于治疗第1代TKI伊马替尼不耐受或耐药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Ph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等血液肿瘤患者。随着达沙替尼临床应用的广泛开展,其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逐渐受到关注。过去10年,国内外陆续有达沙替尼治疗后引起患者可逆性色素脱失的散发病例报道。研究发现,达沙替尼主要通过抑制c-Kit导致患者色素脱失发生,且色素变化具有可逆性,在停止TKI治疗后,色素脱失消退。笔者拟就达沙替尼所致色素脱失相关病例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达沙替尼所致可逆性色素脱失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