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冻伤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在寒冷地区、高原高海拔、极地环境及极端条件下,冻伤不仅引发冻伤部位红肿、疼痛,严重者还可导致坏死、截肢.建立稳定、可靠的冻伤动物模型是研究冻伤发病特点和治疗方法的基础和关键.目前国内外关于冻伤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单一的冻伤造模方法不能满足冻伤发病机理及临床救治研究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寻求更为全面、详细的冻伤造模方法.本文综述国内外冻伤动物造模方法、冻伤部位选择等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冻伤相关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建模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制品的检验4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检验可疑物品的成分,为禁毒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样品通过有机溶剂浸泡超声,离心后取上清液,用GC/MS分析鉴定.结果:在邮票样品中检出苯乙胺类物质2C-C-NBOMe和2C-I-NBOMe;在巧克力样品中检出合成大麻素类物质AB-CHMINACA;在果冻样品中检出卡西酮类物质α-PVP;在液体样品中检出色胺类物质5-MeO-MiPT、5-MeO-DALT及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procaine).结论:形式多样、伪装性极强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制品的显著增多应该引起我国公安执法及司法技术检验部门的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种氮源的酶解优化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复合蛋白酶酶解法优化调整一种牛肉浸粉的成分,为开发快速检测病原菌的培养基配方提供参考.建立液体摇瓶培养OD600值和平板培养法菌落统计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筛选蛋白酶的组合和水解控制条件,考察和分析不同酶解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作用影响的一些规律.在底物浓度12%,自制复合蛋白酶加酶量200 U/g,pH 7.5,50℃,酶解1 h条件下,比较几种不同细菌生长曲线发现,酶解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且对冷冻负伤的该菌有显著性的复原能力.最优酶解条件下的牛肉浸粉,可以使得其中的多肽和游离氨基酸成分分布达一定的状态,这个状态下多肽分子量集中在小于500 Da,其中分子量小于170 Da高达31.79%,其中的支链氨基酸含量较高时,更有利于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8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28例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阅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28例患者年龄22~64岁,平均46.5岁.10例为常规体检发现,15例出现下腹不适或疼痛,3例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盆腔超声检查均提示附件区不均匀包块,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无明显升高.肿瘤直径8~ 32 cm,平均16.5 cm.单侧卵巢肿瘤26例,双侧卵巢肿瘤2例.以囊实性、多房为主,囊内为黏稠液体或胶冻样物,伴实性乳头状突起或实性质硬结节.镜下肿瘤均衬覆胃肠型上皮,18例以交界性黏液性肿瘤为主,局灶示融合性浸润癌;10例以融合性浸润癌为主,其中2例局灶出现侵袭性间质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CK)7、CK20和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CDX)2阳性率分别为100.0%(28/28)、71.4%(20/28)和53.6%(15/28);配对盒基因(PAX)8和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SATB)2阳性率分别为14.3%(4/28)和10.7%(3/28).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4卵巢癌分期标准,Ⅰ期21例,Ⅱ期4例,Ⅲ期2例,Ⅳ期1例.患者随访3~120个月,平均55个月,17例未见复发和转移(FIGO Ⅰ期16例,Ⅱ期1例);5例2年内复发(FIGOⅡ期2例,Ⅲ期2例,Ⅳ期1例),其中4例5年内死亡(FIGO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1例);6例失访(FIGO Ⅰ期5例,Ⅱ期1例).结论 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少见,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以融合性浸润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K7均为阳性,CK20、CDX2不同程度表达,SATB2和PAX-8多为阴性.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FIGO Ⅰ期预后良好,Ⅲ和Ⅳ期预后差,应注意与卵巢转移性黏液性肿瘤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冷冻疗法治疗基底细胞癌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作者报告13例基底细胞癌冷冻治疗的结果,总计15个肿瘤(2例有2个肿瘤)。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治疗前先将患处作浸润麻醉,并把一根热电偶插入肿瘤深处,另一根热电偶插在肿瘤的边缘,然后用Zacarian氏C 21型液氮喷射装置,连续将液体氮喷射到肿瘤表面,直至两根热电偶指示到-25℃或-30℃时停止喷射,等冰球完全融解后,再重复上述冷冻一次。冷冻后肿瘤坏死、结痂、结疤治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胆安合剂”缓释颗粒剂的研制及体内外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胆康缓释颗粒的制备,以提高用于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医院制剂“胆安合剂”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通过浓缩“胆安合剂”得到浸膏,西黄蓍胶、壳聚糖和乙基纤维素作为阻滞剂,湿法制粒得到胆康缓释颗粒.以体外累积释放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结合Box-Behnken设计优化胆康缓释颗粒处方.模拟消化道环境探讨指标性成分体外缓放机制,通过家兔药动学研究评价生物利用度.结果 胆康缓释颗粒的最佳处方组成为:质量比为67.98%冷冻干燥的“胆安合剂”浸膏,5%西黄耆胶,14.48%壳聚糖和12.54%乙基纤维素.胆康缓释颗粒指标性成分黄芩苷在人工胃液中比在人工肠液中释放慢.黄芩苷在pH 1.2和7.0液体环境中的释放机制为一级释放,而在pH 6.8和7.4条件下为Fickian扩散.胆康缓释颗粒的生物半衰期约为“胆安合剂”的2倍,体内平均滞留时间显著延长,药时曲线下面积约为“胆安合剂”的3.5倍.结论 胆康缓释颗粒可有效延长指标性成分黄芩苷的释放和消除,提高“胆安合剂”的生物利用度.胆康缓释颗粒有望在临床应用中成为“胆安合剂”的替代剂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微球与凝胶修复软骨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软骨损伤的微创治疗对于微载体的要求较高,需要其有较高的细胞相容性、较强的细胞黏附力、较好的力学性能与低免疫原性.同时,临床使用条件相比实验室更加苛刻,在微创或注射使用微载体时液态微载体要明显优于固态微载体.目的:制备一种全新的高分子有机微载体,以用于修复软骨缺损.方法:通过明胶与液体石蜡(W/O)混合搅拌的化学乳化法制备浓度为6%的明胶微球,冻干后用无水乙醇处理固定,再使用紫外交联法固定,电镜观察微球形态.配置浓度为7%的海藻酸钠凝胶,与明胶微球混合孵育2 h,制备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凝胶.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滴入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凝胶中孵育24 h,滴入5%CaCl2溶液中充分交联,制备含细胞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微球.采用CCK-8法检测无细胞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微球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利用死活染色观察含细胞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微球的细胞活性;将约1 mL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凝胶吸入10 mL针管进行注射,对未注射与注射1,3次的凝胶进行光镜观察.结果 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明胶微球孔隙相对均一且表面有层次感,微球粒径大多分布在180-500μm之间;②死活染色显示,培养24 h含细胞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微球中的细胞生长良好,携带细胞数量多且分布均匀,培养1,3,7 d后的细胞活性均在90%以上;③CCK-8检测显示,无细胞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微球浸提液无明显的细胞毒性;④与未注射时相比,注射1,3次后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凝胶中的明胶微球形态无变化,显示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凝胶体力学性能良好;⑤结果表明,联合使用含细胞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微球及含细胞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凝胶可使凝胶发挥组织胶的作用,利于材料紧贴目标区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种新型单过硫酸氢钾低温消毒剂的相关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单过硫酸氢钾低温消毒剂的低温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载体浸泡杀菌试验方法和物体表面模拟现场试验方法,对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在低温下的实验室杀菌效果及现场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用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与23%的氯化钠溶液冷冻剂按照1 g:200 mL配制的低温消毒液应用液,在-20℃放置过夜(>8 h),仍保持液体状态,无析出,无结晶;该应用液的有效成分单过硫酸氢钾的含量为3.9 g/L、pH值为0.9,在-20℃低温下作用5 min,对载体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杀灭对数值均>3.0;并且该消毒剂应用液按200 mL/m2用量,向-20℃冷库环境中物体表面喷洒,作用10 min,对不同位置染菌载体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杀灭对数值均>3.0,可以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低温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辅以23%氯化钠溶液作为冷冻剂,在-20℃低温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儿童头颈部淋巴管畸形96例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儿童头颈部淋巴管畸形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我科2014年7月~2022年1月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头颈部淋巴管畸形患儿96例.单纯开放手术2例,单纯博来霉素注射术10例,开放手术+博来霉素治疗84例.1次手术69例,2次手术15例,3~8次手术12例.入院后4例行气管插管,3例同台行气管切开.随访3~93个月.结果 96例患儿中,男性58例,女性38例,起病年龄1天~14岁3月,<2岁64例,出生即有40例;病灶位于左侧46例,右侧43例,双侧7例;病变位于颈部、咽旁61例,位于头面部10例,广泛浸润头面部、颈部或纵膈25例;临床表现无痛性肿块91例,炎性肿块5例,其中引起面容改变28例,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9例.囊内出血43例,其内容物为暗红色或淡血性液体.37例囊内为淡黄色清亮液体或胶冻样,16例水样清亮液体.超声诊断阳性率80.1%(70/87),CT诊断阳性率91.8%(78/85).9例出现短暂性面瘫,均于3月内恢复正常,96例全部治愈.结论 头颈部淋巴管畸形大部分发病于2岁以内,临床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以多囊型为主,常因囊内出血导致短期内瘤体增大.超声、CT检查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可协助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开放手术联合博来霉素灌洗,仍将是今后治疗的主要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