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群组独立成分分析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脑功能网络连接特征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通过动态脑网络特征分析的方法探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认知功能正常患者的自发神经活动改变.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纳入39名认知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及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T2DM患者相匹配的同等数量的健康对照者,两组患者均行3.0 T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图像经预处理后,使用GIFT工具包进行动态脑网络分析,提取动态功能连接指标并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以上指标与T2DM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在state5中的平均滞留时间和时间分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4、0.039),并且初级视觉网络和突显网络的功能连接显著升高(P=0.027),空间视觉网络和基底节网络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P=0.044),然而上述动态脑功能指标与空腹血糖值等临床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 认知功能正常T2DM患者的动态脑功能连接模式以及视觉相关网络的动态功能连接存在异常改变,这为理解T2DM相关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用于肿瘤光热治疗的血小板膜仿生纳米粒的体外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制备用于肿瘤光热治疗的载吲哚菁绿(ICG)血小板膜仿生纳米粒(ICG-PLP),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采用超声法制备ICG-PLP,并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及zeta电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包封率,在808 nm近红外光(2 W/cm2)照射下考察其光热性质,用SDS-PAGE观察血小板膜蛋白保留情况,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制剂被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及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小鼠乳腺癌细胞4T1摄取的情况,用MTT法检测ICG-PLP光毒性,通过考察溶血率及细胞相容性初步评价其安全性.在健康SD大鼠体内尾静脉注射给药后考察ICG、载ICG脂质体和ICG-PLP的体内循环时间.结果 成功制备了ICG-PLP,其平均包封率为(97.68±0.01)%,平均粒径为(109.77±0.76)nm,平均zeta电位为(-21.23±0.84)mV,多分散系数为0.22±0.01.ICG-PLP很好地保留了血小板膜上的蛋白质,并具有良好的光热性能.血小板膜能促进仿生纳米粒被A549、B16-F10、4T1等肿瘤细胞摄取,并减少巨噬细胞对仿生纳米粒的吞噬.ICG-PLP展示出良好的光热治疗效果,能杀伤肿瘤细胞,且有良好的安全性.静脉给药后,ICG-PLP能延长ICG在健康SD大鼠体内的滞留时间.结论 成功构建了ICG-PLP,其在药物靶向递送和肿瘤光热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综合创伤中心模式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以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创伤单元为主导,联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以综合医院创伤中心及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团队替代发达国家的独立创伤中心建设思路,探索本地区现阶段创伤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1年1月前后两年25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以ICU创伤单元为主导的综合创伤中心救治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6例为观察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MDT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同时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厅滞留时间、开始急诊手术时间及完成影像学检查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完成影像学检查时间(min:14.40±3.10 vs.26.00±5.28)、抢救厅滞留时间(min:32.90±10.65 vs.68.20±21.33)、急诊手术时间(min:39.8±13.72 vs.108.10±59.94)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以ICU为主导的综合创伤中心救治模式的建立,构建了严重创伤救治的一体化流程,能够规范严重创伤救治体系,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极大缩短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选择性脑降温对脊柱外科内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血脑屏障功能及谵妄发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脑降温对老年脊柱外科内固定患者术后血脑屏障功能及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7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外科内固定术的患者126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选择性脑降温组(SBC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液体加温联合体表加温毯,保持加温直至手术结束,SBC组患者使用设定温度为4 ℃的电子冰帽进行选择性脑降温.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 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 min(T4)、150 min(T5)、术毕(T6)和出麻醉恢复室(PACU)(T7)时记录患者鼻咽温、肛温,于T6时从患者肘正中静脉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样,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鉴定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S100β蛋白浓度;手术后第1~3天同时采用3分钟谵妄诊断量表和谵妄评估量表-98修订版量表(DRS-R-98)评估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文化程度比例、高血压病史率、心脏病史率、糖尿病史率、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Ⅲ级率、术中低血压、手术持续时间、输液量、失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常规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经x2/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BC组T6时静脉血BMECs计数、POD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所需时间、热舒适度评分、PACU滞留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质量量表评分、PACU寒颤率、术后躁动率、术后发热率比较,经t/x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T7时肛温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的肛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肛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肛温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d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血清CRP、S100β浓度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及术后第3天DRS-R-98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的DRS-R-9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DRS-R-9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DRS-R-98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C组POD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性脑降温能安全降低行脊柱外科内固定老年患者术中脑局部温度,维持患者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降低患者POD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站式"颈动脉支架置入加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重度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早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对比"一站式"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和分期序贯CAS+OPCABG两种术式围手术期情况及早期随访资料,评估"一站式"同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北京安贞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因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行CAS+OPCABG杂交手术的患者共26例,其中12例采用了"一站式"同期CAS+OPCABG、14例采用了分期序贯CAS+OPCABG,对其围手术期及术后3个月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连续变量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两组的累计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呼吸机辅助、ICU滞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同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分期组,但两组均无二次开胸止血发生。术后住院天数同期组显著少于分期组。分期组围手术期发生脑梗塞、心肌梗死各1例,同期组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脑梗塞发生,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均无新发脑梗塞,颈动脉超声支架均通畅,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一站式"同期CAS+OPCABG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对于心肌缺血症状重或重度左主干病变的患者推荐首选同期手术。优化抗凝方案和减轻颈动脉窦反射是需要继续研究的主要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感染性胰腺坏死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急性胰腺炎诊疗中心收治的IPN患者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和年轻对照组(年龄<65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结果、总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病死率等资料。结果:共纳入163例患者,其中老年组42例,年龄67.00(65.50, 77.00)岁,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轻对照组121例,年龄44.00(33.25, 52.00)岁,男性90例,女性31例。老年组女性比例高于年轻对照组[47.62%(20/42)比25.62%(31/121)],老年组由胆源性疾病导致急性胰腺炎的比例高于年轻对照组[83.33%(35/42)比43.80%(53/121)],老年组伴随冠心病、高血压的比例高于年轻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年轻对照组[37.00(27.50,58.00) IU/L比28.00(18.50,44.00) IU/L;6.36(4.23,10.89)mmol/L比4.68(3.23,7.15)mmol/L],老年组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年轻对照组[1.05(0.78,1.35) mmol/L比2.26(1.32,18.55) 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局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老年组并发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比例高于年轻对照组[30.95%(13/42)比12.40%(15/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组患者需要肠外营养支持时间长于年轻对照组[22.00(13.25,43.50)d比17.00(9.00,26.00)d],但接受2次以上手术的比例低于年轻对照组[26.19%(11/42)比43.80%(52/1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组病死率高于年轻对照组[21.43%(9/42)比7.44%(9/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老年IPN患者女性比例较高,常伴随心血管疾病,其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覆膜支架在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7例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患儿中行覆膜支架治疗7例的诊治经过。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9 d至5个月,中位年龄35 d;体重1.6~4.8 kg,中位体重3.3 kg。7例患儿均经上消化道造影及口服美蓝检查明确诊断术后吻合口漏,行非手术治疗1个月后漏口仍未愈合,方给予覆膜支架治疗。结果:覆膜支架置入手术平均时间55 min。术后6例监护室滞留时间<24 h。除1例因其他合并症家属放弃治疗,其余6例术后早期即恢复经口进食。复查无支架移位等并发症。术后4周取出支架,复查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见漏口愈合良好。取支架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可回收覆膜支架应用于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患儿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食管异物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特点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食管异物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确诊为食管异物的246例患儿。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及手术组,收集整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镜组222例,手术组24例,手术率约为9.75%;两组患儿在性别、异物滞留位置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组患儿年龄(2.92±2.67)岁,小于内镜组(4.12±3.3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9);手术组食管异物滞留时间中位数29.10 h,长于内镜组中位数11.8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手术组锐性异物占比(50.00%)高于内镜组(16.22%),且手术组腐蚀性异物占比(45.83%)高于内镜组(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手术组重度并发症占比(83.33%)高于内镜组(0.90%)( P<0.001)。 结论:手术组食管异物患儿发病年龄更小、异物滞留时间长;锐性异物及纽扣电池更易造成严重并发症,增加手术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多发伤分流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多发伤分流中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改善策略。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住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诊断为多发伤患者286例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级分区管理在急诊多发伤分流中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年龄越大、收入水平越高、文化程度过低或过高、就诊时间17∶00~7∶59、分区就诊和病情分级理解程度不足是导致滞留时间≥2 h的重要因素( P<0.05)。年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就诊时间、分区就诊和病情分级理解程度是导致滞留时间≥2 h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建立科学有效的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缓解急诊多发伤分流有重要意义;针对影响分流效率的可能因素如年龄较大、收入水平增加、文化程度过低或过高、就诊时间17∶00~7∶59、分区就诊和病情分级理解程度不足制定相应对策,对提高分流效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儿手术患者麻醉苏醒阶段开展基于体温为照护导向的精细化管理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小儿手术患者麻醉苏醒阶段开展基于体温为照护导向的精细化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在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收治90例小儿手术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依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麻醉苏醒阶段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麻醉苏醒阶段则开展基于体温为照护导向的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在手术进程中的状况、体温变化和苏醒期的情况;比较两组在手术开始前1 d和手术开始后1 d的C反应蛋白、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对两组在苏醒阶段的应激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包括心率、血压、躁动程度;比较两组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体温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发生低温和寒战的例数。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PACU滞留时间、气管拔除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心率、血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低温和寒战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中和术后的体温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保温护理应用于小儿手术患者,能降低患者应对手术时的生理应激反应,稳定生命体征,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