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身麻醉技术下儿童口腔治疗的综合护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全身麻醉技术下儿童口腔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以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口腔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全身麻醉下进行口腔治疗的小儿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儿制定实施综合性护理方案。采用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FSS-DS)调查患儿治疗畏惧情况,采用Frankl治疗依从性量表和Houpt行为量表调查患儿治疗依从性。统计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牙痛持续时间,调查患儿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记录患儿术后随诊率。结果:试验组患儿术前检查、麻醉诱导和术后护理过程中的CF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患儿术前检查、麻醉诱导和术后护理过程中的Frankl评分和Houp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牙痛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患儿和家属各方面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1 w、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随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在全身麻醉技术进行口腔治疗的儿童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儿治疗畏惧心理,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减少患儿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儿术后尽快恢复,还能够提高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患儿术后随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治疗配合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适合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治疗配合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制订岗位准入考核标准及护理人员培训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7—11月开展研究。以"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冰山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回顾、行为事件访谈法初步拟定指标初稿。通过德尔菲法对国内外26名口腔科专家进行函询,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治疗配合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结果:第1轮有26名专家完成函询,第2轮有24名专家完成函询,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是100.00%、92.3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844、0.856,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242、0.289;最终形成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的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治疗配合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治疗配合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科学、可靠,贴合临床实际工作,能够为全面培养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治疗配合护士以及岗位准入考核提供量化标准,促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牙科全麻技术在不同阶段低龄儿童牙科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分析婴幼儿及学龄前两个阶段牙科全麻技术(DGA)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牙科治疗中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儿童 647 例,按照年龄段分为两组.婴幼儿组(3 岁以下)135 例,学龄前组(3~6 岁)512 例,分析其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就诊原因、治疗牙数、治疗内容、治疗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总中位数年龄47(38~56)月,并发其他疾病者占比 32.2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就诊原因主要为疼痛和猛性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牙数中位数 14(12~16)颗,治疗时间中位数 110(95~130)min,婴幼儿组均低于学龄前组(均P<0.05).治疗内容包括窝沟封闭、拔牙、充填治疗和牙髓治疗,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麻醉效果评价为优者占比 96.9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婴幼儿组烦躁比例高于学龄前组(P<0.05),但口渴、进食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3 岁以下婴幼儿较 3~6 岁学龄前儿童DGA下治疗牙数量更少,时间更短,虽然术后烦躁发生率较高,但是疼痛、口渴和进食困难发生率更低.对于 3 岁以下婴幼儿牙科疾病,DGA技术是较为安全、高效的解决办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儿童全身麻醉下治疗龋齿的临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龋齿是影响儿童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主要有患病率高、发病年龄低、治疗率低等特点.龋齿若不及时治疗,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在治疗过程中,儿童患者常常因恐惧、害怕而不配合治疗.传统方法是由家长、医师压住儿童强行治疗,不但会给患儿造成就医心理阴影,而且常因患儿突然扭动身体、甩头、闭口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风险,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技术(dental general anesthesia,DGA)是使用麻醉药物使儿童进入无意识状态,在严密的监护下进行牙科治疗的一种行为管理技术,由训练有素的麻醉师和儿童牙科医师共同完成,但在DGA治疗过程中优质的护理配合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州市家长对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技术的认知及接受度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家长对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技术(dental general anesthesia,DGA)的认知及接受度,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地区619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其对DGA的认知及接受程度,采用T检验、x2检验、Spearmen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仅有23.8%的家长对DGA有所了解,认知度偏低,家长的年龄和职业因素与其认知度之间存在关联性(P<0.05);对DGA的接受程度:坚决不接受、勉强接受、非常支持分别占19.3%、65.7%、15.0%.接受度与家长的学历、职业及家庭经济条件有关(P<0.05).结论:DGA尚未被广州地区的患儿家长所广泛认知和接受,因此有必要对DGA的安全性及疗效上的优势进行普及,提高家长的认知度,以期优化临床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庆地区患儿家长对牙科全身麻醉技术治疗 儿童牙病的接受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初步了解重庆地区患儿家长对采用牙科全身麻醉技术(DGA)治疗儿童牙病的接受度,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医生向有需要的患儿家长建议DGA治疗时的医患沟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抽取544名符合DGA治疗适应证患儿的家长,向其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回收.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接受度进行测量.采用SPSS20.0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对患儿家长的接受度进行统计描述,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和多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接受度VAS平均值为(43.80±29.49)mm,仅17.8%的家长接受度较高(VAS值在76~100 mm).经分析,"家长是否有全麻经历""家长是否听说过DGA治疗""家长认为DGA治疗是否会损害孩子智力发育""家长认为DGA治疗是否会损害孩子记忆力"和"家长认为DGA治疗采用何种麻醉方式"是影响接受度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重庆地区患儿家长对使用DGA治疗儿童牙病的接受度不高,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当向有需要的患儿家长建议采用该治疗时,临床医生应该积极普及相关知识,改善家长认知,使他们做出更有利于自身和患儿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牙科全身麻醉技术下残障儿童口腔治疗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残障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技术(DGA)下口腔治疗的护理做一回顾性研究,为此类人群的口腔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进行口腔治疗的残障儿童,并启动牙科全身麻醉技术下残障儿童口腔治疗的护理.结果 应用残障儿童口腔治疗的护理,99例患儿均能顺利完成所有口腔治疗.其中社会水平障碍的患儿在就诊人群中占多数;残障儿童中,龋病,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发病率较高.结论 医护人员应对残障儿童群体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保证其治疗的顺利性和成功性,减轻患儿就医的痛苦,促进患儿的术后恢复,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增加理论和实践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析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儿童牙病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我国儿童患龋率比较高,龋坏严重,加之患儿家属的忽视及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恐惧、疼痛感,难以配合,使得临床儿童牙病的治疗存在很大的困难.近年来牙科全身麻醉技术的逐渐应用,一次性治疗患儿口内所有病变牙齿,使得儿童牙科治疗迅速、安全有效.在我们综合医院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进行儿童牙病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伴牙科畏惧症的S-ECC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技术治疗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估伴牙科畏惧症(DF)的重度低龄儿童龋(S-ECC)患儿在牙科全身麻醉技术(DGA)治疗后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接受DGA的3~5岁、伴DF的S-ECC的93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影响量表(ECOHIS)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OHRQoL的情况.结果:S-ECC儿童DGA治疗后,对儿童的影响和对家庭的影响两部分的得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01).结论:DGA技术有助改善伴DF的S-ECC儿童的OHRQo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七氟烷吸入式全麻技术在儿童牙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儿童牙科畏惧是患儿在儿童牙科治疗中常见的不能配合相应口腔治疗的而出现的抗拒治疗行为. 据统计,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发生率高达70%[1],主要是由于患儿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而造成. 儿童牙科畏惧造成的不配合行为不仅影响了儿童牙病的治疗效果,而且在操作过程中高速涡轮手机与其他利器的使用也易造成患儿软组织损伤等意外伤害,还加重了医生的操作难度与心理负担,影响工作效率,近年来已引起了儿童口腔医师的重视. 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患儿童牙科畏惧是儿童口腔医生面临的热点问题.传统的捆绑束缚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辅助手法,但是此法难以有效改善患儿在治疗期间产生的恐惧心理反而更加重患儿恐惧,影响患儿心理健康[2].因而,应用药物性行为管理如镇静或全身麻醉技术等措施,对提高患儿口腔治疗的配合度有重要意义. 研究显示,在儿童口腔治疗时,全麻技术与传统束缚辅助治疗相比,前者更具人性化与安全性,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3]. 我院所采取的七氟烷经喉道插管吸入式全麻技术是一种较为新颖且安全无创的儿童牙科治疗全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