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喉功能保留术式患者吞咽康复早期进食性状情况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喉功能保留术患者吞咽康复早期进食食物性状的变化。方法:收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行喉功能保留术的喉癌下咽癌患者,采用纤维内镜吞咽检查(FEES)结合误吸评分量表(PAS),前瞻性观察患者在试进食早期进食固体、糊状、流质3种不同性状食物的误吸、误侵情况。结果:69例患者中喉垂直部分切除术21例,部分咽部分喉切除术19例,术后15 d该2组患者对固体与糊状食物适应性评分分别为(1.14±0.36)、(1.29±0.56)分和(2.53±2.04)、(2.84±2.31)分,Friedman M检验进行3种食物性状适应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值为23.463、22.227, P<0.01),流质食物适应性评分为(2.10±1.09)、(4.42±2.24)分,流质与固体和糊状的成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0.976~1.105, P<0.05);术后20 d该2组术式对3种食物性状适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喉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会厌吻合术(SLCP-CHEP)17例、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12例,术后15 d该2组患者对3种食物性状适应性评分分别为(4.65±1.90)、(5.59±1.46)、(6.53±1.13)分和(6.67±1.07)、(4.50±2.07)、(6.92±0.79)分, M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M值为29.525、22.136, P<0.01);术后20 d该2组术式中固体和糊状食物的成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流质与固体和糊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375~-0.853, P<0.05)。 结论:喉功能保留术患者的早期康复中垂直组和部分咽部分喉切除术组对固体和糊状食物适应性较好,水平组对糊状适应性较好,CHEP组对固体适应性较好,4组对流质的适应性均最差,且CHEP组与水平组对流质的康复需要更长时间。了解不同术式患者在试进食早期对食物性状的适应性,有助于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开展逐步递进式饮食训练,降低康复周期内误侵、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期复发性多软骨炎 18F-FDG PET/CT显像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种罕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累及部位广泛且发病症状不典型,同时无特异性的检查手段,导致早期诊断非常困难,从而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现报道1例因呼吸道症状就诊的老年女性患者,不适症状仅出现1个月余,胸部CT及喉镜未见明显异常,予抗菌、抗病毒等治疗,效果不佳; 18F-FDG PET/CT示气管支气管、鼻软骨及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受累;经过病理学验证,临床诊断为复发性多软骨炎,给予激素及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患者目前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CT三维重建提取中心曲线测量喉气管狭窄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基于CT三维重建提取的中心曲线与常规CT三维重建在测量喉气管狭窄长度和严重程度上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35例喉气管狭窄患者(包括非气管切开19例、气管切开1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1~73岁,中位年龄40.5岁;以及同期纳入的20名正常人的CT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0~63岁,中位年龄37.0岁。利用Mimics中心曲线测量方法,获取垂直于中心曲线的管腔全段连续截面面积,与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测量的甲状软骨上切迹、声门等平面的间断截面面积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测量方法在颈段气管长度、喉气管狭窄长度以及气道最小面积等参数的测量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两种测量方法评估喉气管狭窄程度差异的影响因素。选取其中3例喉气管狭窄患者,将测量的狭窄长度与手术标本相比较,以评价两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正常人中,与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相比,Mimics中心曲线法测量的甲状软骨切迹、声门、甲状软骨下缘、环状软骨下缘、胸骨上切迹平面的截面面积更小( t甲状软骨切迹=4.685、 t声门=3.791、 t甲状软骨下缘=5.621、 t环状软骨下缘=6.312、 t胸骨上切迹=6.436, P值均<0.05),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的气道长度更长( t=9.79, P<0.001)。在喉气管狭窄患者中,非气管切开组,用Mimics中心曲线法测量的最小气道面积比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测量的面积更小,狭窄长度更长( t最小气道面积=2.562、 t狭窄长度=5.240, P值均<0.05)。气管切开组中,用Mimics中心曲线法测量的狭窄长度比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测量的长度更长( t=2.854, 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CT层厚对两种方法测量狭窄长度差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b=-5.370, t=-3.306, P=0.004),不同气管前倾角度对两种方法测量最小气道面积差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b=-0.419, t=-2.208, P=0.040)。对比术中标本,Mimics测量长度与标本差值不足0.5 mm。 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提取的中心曲线法能精确地反映喉气管形态,可以更精准地测量喉气管狭窄的长度和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术前CT测量气管支气管参数成功应用于一例5岁小儿单肺通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男,5岁,身高105 cm,体重14 kg.因“咳嗽1个月余”入院.入院后体查左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量湿罗音,胸部CT提示左上肺、左下肺背段多发肺囊性病变.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Ⅰ型)合并感染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拟在胸腔镜下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前根据患儿胸部CT测得其气管支气管参数(图l,图2),环状软骨横断位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cricoid ring diameter, AP-CRD)为8.8mm,横径(transverse cricoid ring diameter, Tr-CRD)为10.8rmm;右主支气管长度(right mainstem bronchial length,RBL)为8.6 mm,右主支气管直径(right mainstem bronchial diameter,RBD)为11 mm;左主支气管长度(left mainstem bronchial length,LBL)为39.2 mm,左主支气管直径(left mainstem bronchial diameter,LBD)为3.2 mm.术前肺隔离方案:根据AP-CRD大小拟选择气管导管内径(inner diameter,ID)6.0mm气管导管,采用腔内法,在3.8 mm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FOB)牵引下置人5F Arndt封堵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动态CT扫描在探索声带麻痹患者喉部软组织三维动态变化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动态CT扫描探索声带麻痹患者喉部软组织三维形态的动态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嗓音科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9~75岁)和健康受试者10名(男5名,女5名,年龄25~58岁),行喉部动态CT Cine电影序列扫描,获得受试者从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喉部运动的10个动态序列影像,结合声门区面积和环状软骨位移的动态变化将获得的动态序列影像划分为吸气相和发音相、开相和闭相,分别测量各个相位声带长度、宽度、厚度和声带下方收敛角度。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单侧声带麻痹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声带的三维形态参数。 结果:健康受试者从吸气到发音的过程中,吸气相和发音闭相声带形态相对稳定,发音开相和开闭相变换时,声带形态变化明显,长度变长(1.19±0.10)mm,宽度变宽(2.19±0.17)mm,厚度变薄(2.66±0.56)mm,声带下方收敛角度变小(31.45±4.78)°。声带麻痹组与健康受试组比较,开相时,声带麻痹组患侧声带的厚度比健康受试组薄( t=10.25, P<0.001),宽度较健康受试组大( t=5.25, P<0.001);闭相时,声带麻痹组患侧声带下方收敛角度较健康受试组大( t=4.41, P=0.001),健侧声带宽度比健康受试组大( t=2.54, P=0.026),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喉部动态CT扫描为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喉部软组织三维形态动态变化的客观定量测量提供了一种简便、无创的方法。吸气到发音过程中,失神经支配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声带下方收敛角度与声带厚度较健康受试组发生特征性的动态变化。闭相时健侧声带的宽度可用于评估其代偿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双侧声带麻痹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声带麻痹是儿童中第二常见的先天性喉部异常,主要表现为喉鸣、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双侧声带麻痹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呼吸困难,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气管切开术。其他方法包括声带后部分切除、杓状软骨切除、环状软骨裂开术等。最近研究报道声带外移固定术,这个较新的方法具有潜在优势,可以避免损伤喉部的解剖结构,等待声带自发性恢复。本文就儿童双侧声带麻痹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颈前正中径路软骨支架重建环状软骨板修补Ⅲ型喉裂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颈前中径路软骨支架重建环状软骨板修补Ⅲ型喉裂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治疗的5例Ⅲ型喉裂患者资料。5例患儿中,男3例,女2例,诊断时年龄4~14个月(中位年龄8个月),体重4.8~9.1 kg(中位体重5.4 kg)。术前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手术时年龄、体重、呼吸支持类型、喂养方式、气道及其他合并症等。术后的疗效评估包括呼吸、吞咽、嗓音、生长发育状态及并发症等。所有患儿常规随访。结果:5例患者均接受颈前正中径路喉裂修补手术治疗,4例采用甲状软骨板支架重建环状软骨板,1例采用肋软骨支架,术后均存活。所有患者身高体重位于P50~P95之间(参考《中国儿童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图》),与正常同龄儿童相仿,嗓音评估基本正常。3例成功拔管,2例行气管切开。4例患者可以经口喂养正常进食,1例需要喂养厚食,饮水偶有呛咳。结论:颈前正中径路软骨支架重建环状软骨板修补喉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局部晚期下咽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后肿瘤退缩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术前同步放化疗后肿瘤退缩的病理学特点及放化疗抵抗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头颈外科44例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同步放化疗,放化疗结束后行电子喉镜及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退缩状况,4周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对原发灶标本进行连续病理大切片处理,HE染色及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残存癌灶的分布特点和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残存癌灶的增殖情况及放化疗抵抗相关分子标志物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p53的表达水平。结果:共纳入4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8.3±3.5)岁。其中梨状窝癌40例,下咽后壁癌4例;T3期29例,T4期15例;Ⅲ期6例,Ⅳ期38例。44例患者同步放化疗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原发部位达到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22例,疾病稳定(SD)9例。原发灶切除方式包括下咽环周切除19例,全喉部分下咽切除2例;环状软骨上次全喉切除环舌固定术23例。22例PR患者中,大PR(缓解率≥70%)10例,小PR(缓解率<70%)12例。所有原发灶切除患者术后病理大切片HE染色发现残存癌灶的患者30例(68.2%);其中CR患者中3例检测到残存癌灶(3/13),均为局部癌灶残留;大PR患者中6例检测到残存癌灶(6/10),4例为散在分布,2例为局部癌灶残留;小PR及SD患者均检测到大片残存癌灶。TUNEL法对有残存癌灶的30例标本进行检测均未发现凋亡现象且Ki-67的阳性表达率均<10%。放化疗抵抗相关分子标志物检测发现残存癌灶中19例(63.3%)STAT3(3.40±2.49比5.23±3.02, t=-2.932, P=0.007)及22例(73.3%)HIF-1α(3.73±2.66比6.97±3.05, t=-4.45, P<0.001)表达量高于放化疗前,其余分子标志物在放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满3年,2年生存率为59.3%,3年生存率为54.1%。 结论:术前放化疗可使部分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在临床评估上达到完全或明显缓解,但病理检测仍可见部分残存癌灶且抗凋亡能力增强、增殖活性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术式对喉部分切除术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喉部分切除术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分析吞咽功能的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9月某三甲医院行喉部分切除术的首诊喉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患者25例(垂直组),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患者12例(水平组)和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17例(SCPL组)。观察患者术后胃管拔除时间,术后15 d行X线吞咽造影检查(VFSS)和改良误侵误吸计分量表(MPAS)评估,术后15、20、30 d采用吞咽评估量表(GUSS)评估3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结果:3组患者胃管拔除时间、术后15 d GUSS、VFSS+MP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以时间为主效应的Roy最大根检验 F=460.693, P<0.001,时间对GUSS评分有影响;以手术为主效应的Roy最大根检验 F=218.387, P<0.001,手术方式对GUSS评分有影响;时间与手术方式交互时 F=164.033, P<0.001,3组术式不同时间点的吞咽功能发展趋势不一样。 结论: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对吞咽的影响较小,且恢复较快,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和SCPL术对吞咽功能的影响较大,短时间内不能依赖残喉自身的括约肌功能获得较好的代偿,且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患者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周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Ⅳ型喉裂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1例Ⅳ型喉裂患儿成功救治的过程。患儿男性,年龄3个月余,经全身麻醉下硬性喉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为Ⅳ型喉裂,喉裂下端深达胸廓入口内。采用了保留自主呼吸单肺插管通气,颈前正中入路、长段肋软骨支架环后移植重建环状软骨板联合T管置入的手术方案,喉裂修补完全,术后7个月成功拔除T管,术后10个月随访患儿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