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市1967-2019年尘肺病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1967-2019年宁波市尘肺病发病状况,分析尘肺病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于2021年2月,整理宁波市1967-2019年尘肺病病例资料,其中1967-1987年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88-2005年数据来源于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史病例档案,2006-2019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信息系统》中尘肺病报告卡;随访补充相关信息,包含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以及尘肺病诊断相关信息,综合分析尘肺病构成及发展趋势、人群特征和行业特征等情况。结果:1967-2019年宁波市累计报告尘肺病1 715例,其中壹期1 254例,贰期258例,叁期172例;报告矽肺1 202例(70.09%),石棉肺296例(17.26%),电焊工尘肺40例(2.33%),石墨尘肺32例(1.87%)。男性1 296例(75.57%),女性419例(24.43%),男性尘肺病主要为矽肺(91.15%,1 102/1 209)和电焊工尘肺(100.00%,40/40),女性尘肺病主要为石棉肺(90.24%,268/297)和石墨尘肺(87.50%,28/32),报告的平均年龄为(49.71±10.90)岁,平均工龄为(10.98±6.96)年;报告尘肺病病例的前三位行业分布的分别为建筑业336例(19.5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17例(18.48%)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15例(18.37%);报告人数前三位地区分别为宁海县414例(24.14%)、余姚市294例(17.14%)和鄞州区272例(15.86%)。结论:应加强对涉及矽尘及电焊烟尘相关企业监督管理,遏制尘肺病的高发态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4至2019年广州市疑似职业病的诊断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14至2019年广州市报告疑似职业病诊断情况,为疑似职业病监管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于2020年7至10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广州市2014至2019年报告的《疑似职业病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和《尘肺病报告卡》,进行匹配分析,了解疑似职业病病人的诊断及确诊情况。结果:2014至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疑似职业病例7大类32种1 426例,每年报告例数平均约240例,疑似职业病主要病种为噪声聋(68.44%,976/1 426)、慢性苯中毒(16.48%,235/1 426)、其他尘肺病(4.84%,69/1 426)、矽肺(3.23%,46/1 426)以及电焊工尘肺(1.82%,26/1 426)。要求进入职业病诊断程序诊断率为36.61%(522/1 426),确诊率为59.20%(309/522)。2019年疑似职业病诊断率最低(23.92%,61/255),花都区诊断率最低(8.33%,9/108),疑似职业性尘肺病诊断率最低(28.03%,44/157),疾控中心报告的疑似职业病诊断率最低(17.43%,19/109),广州市外机构报告的疑似职业病均没有进入诊断程序。疑似职业性皮肤病、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及职业性肿瘤均确诊,职防机构确诊率最高(94.87%,37/39)。结论:2014至2019年报告的疑似职业病主要病种为噪声聋、苯中毒及尘肺病,疑似职业病总体诊断率及确诊率均不高,建议完善疑似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并加强疑似职业病的后续管理及监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广州市2010至2020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广州市2010至2020年职业病发病特点,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1月,选择"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用人单位在广州市的职业病发病数据为数据来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0至2020年广州市职业病发病病种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10至2020年广州市共报告新诊断职业病9大类38种1 341例,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职业性化学中毒发病数位居前3位,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8.1%(511/1 341)、30.5%(409/1 341)和16.2%(217/1 341)。电焊工尘肺和矽肺病例分别占职业性尘肺病病例数的47.7%(244/511)和34.4%(176/511)。噪声聋病例占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病例数的99.8%(408/409)。急性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占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数的26.7%(58/217),其中二氯乙烷中毒病例数居多,占79.3%(46/58);慢性职业性化学中毒占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数的73.3%(159/217),其中苯、铅中毒病例数位居前2位,分别占病例数的79.2%(126/159)和17.6%(28/159)。结论:应将电焊工尘肺、矽肺、噪声聋、苯中毒、铅中毒、二氯乙烷中毒等作为广州市重点职业病进行监督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958至2018年广州市尘肺病新发病例回顾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描述1958至2018年广州市报告尘肺病新发病例的发病特征和存活情况,探讨尘肺病的发病趋势,为制定尘肺病防治政策和评价尘肺病防治效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基于尘肺病病例卡和数据库及回顾性随访中收集的数据,对1958至2018年广州市报告的全部尘肺病新发病例作描述性分析,包括发病例数的年代分布、病种类型、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和存活情况,以及诊断年龄和接尘工龄的变化趋势。结果:1958至2018年广州市累计报告1 194例尘肺病新发病例,其中男性1 147例(96.1%),女性47例(3.9%)。尘肺病病种以矽肺(60.1%,718/1 194)和电焊工尘肺(21.5%,257/1 194)为主。累计报告例数位列前三的地区是黄埔区(29.0%,346/1 194)、南沙区(12.6%,151/1 194)和白云区(11.1%,132/1 194)。累计报告例数位列前三的行业大类是土木工程建筑业(25.0%,298/1 19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6.1%,192/1 194)以及非金属矿采选业(15.7%,187/1 194)。尘肺病新发病例诊断年龄为47.8(23.6~79.1)岁,接尘工龄为12.3(0.4~49.1)年。诊断年龄和接尘工龄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随访到963例尘肺病新发病例,其中存活467例(48.5%),以矽肺(41.3%,193/467)和电焊工尘肺(43.3%,203/467)为主;死亡496例(51.5%,),死亡年龄为69.9(32.4~96.9)岁。结论:应根据广州市尘肺病的发病特征,加强重点行业和地区的尘肺病防治工作;职业病诊断机构应采集尘肺病新发病例尽可能完整的粉尘接触史;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尘肺病死亡病例报告的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年广州市重点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18年广州市重点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为职业卫生监管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1月,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以《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和广州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汇总上报数据为资料来源,收集2018年1~12月广州市11个行政区28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报告的2 733家用人单位,以及其接触重点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97 688人的职业健康检查数据作为调查对象,分析重点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矽尘、电焊烟尘、苯、铅、1,2-二氯乙烷、正己烷、噪声、高温和手传振动)作业劳动者在岗期间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的检出情况。结果:共检出疑似职业病128例,其中疑似职业性矽肺3例、疑似电焊工尘肺8例、疑似其他尘肺17例、疑似职业性苯中毒10例、疑似职业性铅中毒1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89例。共检出职业禁忌证2 061例,其中高温作业职业禁忌证550例、苯261例和噪声1 089例。结论:该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持续监测有害作业劳动者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状况,做好预防工作,切实加强劳动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山东省20家汽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汽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于2019年2至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山东省20家汽车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点和个体接触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果:20家汽车制造企业中,小型企业13家,中型企业4家,大型企业3家;工作场所苯和甲苯检测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和二甲苯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短时间接触浓度( CSTE)最大值为24.23 mg/m 3,超标率为11.0%(16/146);作业人员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最大值为10.60 mg/m 3,超标率为11.0%(8/73);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 CSTE最大值为0.879 mg/m 3,超标率为9.2%(11/120),作业人员锰及其化合物 CTWA最大值为0.175 mg/m 3,超标率为5.7%(4/70);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苯 CSTE最大值为230.00 mg/m 3,超标率为3.9%(2/51),作业人员二甲苯 CTWA最大值为70.40 mg/m 3,超标率为3.6%(1/28)。4 775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中,疑似电焊工尘肺38人(0.80%),疑似锰中毒27人(0.57%),疑似低浓度苯及苯系物慢性中毒31人(0.65%)。中、小型企业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86%(30/1 048)和4.51%(51/1 132)。不同规模汽车制造企业作业人员各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山东省汽车制造企业焊接作业岗位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和喷漆作业岗位的二甲苯接触水平超标较严重,应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改善作业环境,保障焊接及喷漆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江苏省非煤矿山行业尘肺病诊断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江苏省非煤矿山行业尘肺病发病情况,为非煤矿山行业的尘肺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江苏省尘肺病随访网报系统收集1956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新诊断的非煤矿山行业的7 019例尘肺病患者资料,包括尘肺病患者的性别、用人单位名称及其所在地、用人单位所属行业分类、接尘工龄、职业性尘肺病病种名称、尘肺病诊断日期等信息。将收集到的尘肺病患者个案资料录入统计软件,对患者的确诊时间、地区和行业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江苏省非煤矿山行业尘肺病患者确诊数以2007年(395例)居多,所在地区主要为无锡市(40.96%,2 875/7 019)和苏州市(27.72%,1 946/7 019);患者所属行业以非金属矿采选业(60.95%,4 278/7 019)为主,尘肺病病种以矽肺(96.40%,6 766/7 019)居多;患者主要为尘肺壹期(61.33%,4 305/7 019),不同尘肺病期别的患者平均确诊年龄和平均接尘工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不同尘肺病病种患者的平均确诊年龄和平均接尘工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电焊工尘肺患者的平均确诊年龄和平均接尘工龄均为最小,分别为(44.92±7.74)岁和(17.38±10.15)年。 结论:江苏省非煤矿山行业尘肺病患者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特征明显,应重点关注确诊年龄小、接尘工龄短的尘肺病患者的救治,以及电焊工等短时间大量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一线职工的个体防护和健康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江苏省电焊工尘肺疾病负担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电焊工尘肺患者疾病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选取1956至2020年江苏省电焊工尘肺患者为研究对象(974例),采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作为研究疾病负担的综合指标,计算患者因疾病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探讨影响疾病负担的因素。结果:江苏省报告的974例电焊工尘肺患者,累计损失的DALY为6 300.73人年,人均损失6.47人年,其中因伤残所损失的健康寿命年为6 156.50人年(97.71%),因早死所损失的健康寿命年为144.23人年(2.2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DALY的主要因素为伤残等级、诊断年龄、尘肺期别和接尘工龄( P<0.05)。974例电焊工尘肺患者所造成的总经济损失为1 831 838 160.18元,人均损失为1 880 737.33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为970 917 563.75元(53.00%),间接经济损失为860 920 596.43元(47.00%)。 结论:电焊工尘肺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同时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防电焊工尘肺发病是减少其疾病负担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焊烟尘接触对肺脏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焊接是工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工艺,涉及从业者数以百万。由于焊接工艺、电焊烟尘浓度、通风、气象等因素的影响,电焊工接触量有所不同,所导致的呼吸系统症状也不尽相同,包括肺功能下降、电焊工尘肺甚至可导致肺癌,严重影响工人的生命质量。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电焊烟尘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研究提供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河北省2009~2018年尘肺病发病的时空演变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河北省2009~2018年尘肺病发病的时空分布,为制定尘肺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2月,收集2009~2018年河北省尘肺病新发病例,建立数据库;采用重心迁移技术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尘肺病发病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河北省2009~2018年共报告尘肺病6 099例,发病例数前5位的尘肺病种为矽肺(4 399例,72.13%)、煤工尘肺(1 298例,21.28%)、陶工尘肺(224例,3.67%)、电焊工尘肺(76例,1.25%)和铸工尘肺(48例,0.79%)。尘肺病2009~2014年发病重心由东北部唐山地区向西北部张家口地区方向迁移,2015~2017年向北部承德地区迁移,2018年重心回迁到唐山地区。2009~2011年、2014~2018年尘肺病发病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性( P<0.05),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市、承德市等地区。 结论:河北省2009~2018年尘肺病发病重心较为稳定,主要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区,且存在明显的区域聚集性,聚集类型主要为高-高聚集,相关部门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尘肺病聚集地区的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