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势下空勤疗养机构实施精准健康管理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通过对新形势下空勤疗养机构职能定位、现实中缺陷与不足、如何改进提高等问题进行阐述,提出飞行人员精准健康管理这一理念,旨在通过“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发现潜在疾病;通过针对性的航空生理心理训练和体能训练,增强空中适应力、耐受力;通过精确医学鉴定确保飞行安全;通过特色慢病治疗保持健康体魄,探索适应新形势下战斗力快速形成的空勤疗养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专科护士主导多学科管理团队干预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知信行水平、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多学科管理团队干预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疾病知信行水平、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江苏省太湖疗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的老年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两组,每组104例。对照组通过传统模式管理,观察组则基于专科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进行糖尿病管理,两组均予以6个月的院外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知信行水平、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DM自我管理状况量表(KAB)、DM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DM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的评分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的FPG、2hPG、HbA1C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KAB量表3个分量表评分与总分、SDSCA量表5方面评分与总分高于对照组,DSQL量表4维度评分与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构建专科护士主导的多学科管理团队,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多学科协作式护理干预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提升患者知信行水平,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促进血糖水平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强健促进的航空生理训练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空勤疗养强健促进模式下的航空生理训练应转变理念,切实为提升航空兵部队战斗力服务,成为飞行人员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挥其积极作用,应从优化组织结构、标准训练流程、全程质量控制、深化课目拓展和信息系统支撑5个环节进行建设发展,切实使航空生理训练由体验性向提高性训练转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养结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该院接受疗养护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取医养结合的新型护理模式)和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WBC其他项血常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动态血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除生理职能外,观察组其他各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采取医养结合的护理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而言,能够给患者带来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满足了治疗在医院、康复在养老机构的护理设想,缓解了大型医院资源紧张的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toH连续护理策略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HtoH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心功能康复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厦门特勤疗养中心进行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110例老年患者,根据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行HtoH连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用药依从性以及干预前及出院后6个月时心功能指标、自护能力。出院后6个月,比较两组的用药依从性、心肌功能、自我护理水平。结果:干预后,根据记录内容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试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在服药时间、服药剂量、服药次数、监测病情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两组患者的心肌功能,试验组患者心肌做功指数、LVEDD水平分别为(0.39±0.11)及(48.35±4.16)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且LVEF水平为(46.61±4.04)%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同时,采用自我护理指数量表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实验组自我护理行为评分为(56.43±6.17)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P<0.05)。 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HtoH连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心功能指标,同时,该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自护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用战救训练模式培训灾害护理救援技术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战救训练模式针对聘用制护士开展灾害护理救援技术培训。方法:2019年8—9月,对天津康复疗养中心240名聘用制护理人员展开灾害护理救援技术培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5人和对照组11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培训,观察组采用战救训练模式培训。培训后随堂操作技能考核并做护士灾害准备度问卷,比较2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检伤分类、止血、包扎、固定、搬运5项专项成绩分别为(96.15 ± 3.17)、(94.75 ± 5.41)、(95.17 ± 4.58)、(95.87 ± 3.44)、(91.68 ± 4.5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7.56 ± 6.75)、(87.22 ± 4.35)、(90.12 ± 5.44)、(89.78 ± 5.89)、(80.12 ± 5.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140~3.652, P<0.01)。灾害准备度2组得分均处于灾害准备度中等水平,观察组在总得分、灾害知识、灾害技术阶段得分分别为(4.66 ± 0.16)、(4.83 ± 0.72)、(5.11 ± 0.87)分,高于对照组的(3.73 ± 0.27)、(4.13 ± 0.27)、(4.42 ± 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714、2.516、2.891, P<0.01)。 结论:利用战救训练模式开展灾害护理救援技术培训可以提高护士灾害现场急救技术水平及灾害准备度,但在灾后管理方面还需要强化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特勤疗养员龋病流行特点和对策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军队新的疗养制度对特勤人员范围进行了调整,在原有空勤、海勤和涉核人员的基础上,新增加驻高原和岛屿部队军人.龋病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流行情况代表着一定群体牙病防治水平.军队康复疗养中心口腔科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人群中龋病流行现状及其口腔卫生行为情况,提出特勤人员龋病防治对策.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特勤人员龋病流行病学及其口腔卫生行为情况,比较各军兵种军人患龋率、人均龋失补指数、口腔保健行为、口腔疾病与就诊行为和口腔健康教育情况,检索时间限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月25日.结果:特勤人员空军和海军患龋率数据较多,驻高原部队患龋率调查数据比较有限,涉核部队的患龋率数据几乎没有;原有的口腔卫勤保障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军队建设发展需求.结论:康复疗养中心口腔科应积极参与建设特勤人员数字化口腔卫勤保障体系,统筹管理口腔卫勤资源,完善流行病调查,探索有效宣教模式,优化龋病治疗流程,熟练完善基本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ADOPT问题解决模式联合细节护理对骨折疗养员术后愈合、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ADOPT问题解决模式联合细节护理对骨折疗养员术后愈合、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2月—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踝、膝关节骨折疗养员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例.所有疗养员均采取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ADOPT问题解决模式联合细节护理.对比 2组疼痛、肿胀程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肿胀程度均短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疗养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Fugl-Meyer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养员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OPT问题解决模式联合细节护理对骨折疗养员效果显著,能够缩短其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情况和肢体肿胀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肢体功能水平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秦皇岛地区基于Utstein模式溺水数据库的建立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通过建立基于心肺复苏乌斯坦因(Utstein)评估模式的溺水数据库,分析秦皇岛地区溺水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溺水者存活的关键因素,为溺水急救和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1月秦皇岛地区医院收治的108例溺水者,收集溺水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溺水类型、既往病史、溺水者初始情况、急救人员是否心肺复苏、首次急救医疗服务(EMS)时间、首次心肺复苏(CPR)时间、现场护理结束(EOSC)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到达医院是否正在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持续时间、院内心肺复苏类型、生命体征(体温、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外周氧饱和度)、院内首次监护心率(室颤、室速、无脉搏新店活动)、初次院内神经系统检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清醒、言语反应、疼痛反应、无反应评分(AVPU)]、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呼气末二氧化碳]、血乳酸水平、气道或通气(无、普通氧气、无创通气、有创通气、非常规有创通气)、肺水肿、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96 h体温(Tmax、Tmin)、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4 h血糖、血糖能否维持、低血压发作(收缩压≤90 mmHg)、持续升压药/正性肌力药支持、溺水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炎、胰腺炎、急性肾损伤、休克、多系统器官衰竭、败血症、电解质紊乱、葡萄糖紊乱)、出院后去向(其他医院、回家、康复疗养院、其他)、出院时情况(脑功能分级、GCS评分、AVPU评分、有无自主呼吸)、院内死亡原因(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颅内高压、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癫痫发作、败血症或心肌衰竭).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溺水者存活的危险因素.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的年龄、是否存在既往病史、有无目击者、有无脉搏/心跳、有无呼吸、首次EMS时间、首次CPR时间、EOSC时间、血乳酸水平、有无肺水肿、ROSC后96 h体温Tmax、ROSC后96 h体温Tmin、溺水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损伤、休克、多系统器官衰竭、败血症、电解质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既往病史、目击者、脉搏/心跳、有无呼吸、首次EMS时间、首次CPR时间、EOSC时间、血乳酸水平、肺水肿、ROSC后96 h体温Tmax、ROSC后96 h体温Tmin、溺水并发症均是溺水者存活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以上指标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分析显示,其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Bootstrap验证也表明,模型的偏差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吻合良好.结论 本研究基于Utstein评估模式建立的溺水数据库有效地揭示了影响溺水者存活的多种危险因素.这些发现对于提高溺水者的存活率和改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急救和治疗中,需加强对关键影响因素的关注和干预并掌握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整合医学模式下高原特勤人员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整合医学模式下高原特勤人员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 2020-01 至 2021-12 武警烟台特勤疗养中心收治 129 例高尿酸血症的高原特勤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 2∶1 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 86 例,对照组 43 例.试验组采用基于整合医学理论的多学科联合开展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监测的个性化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手段干预.干预时间均为 12 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血尿酸、血脂,肾功能、痛风发作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干预12 个月后,试验组失访 8 例,对照组失访 11 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干预方案执行率分别为 83.33%(78 例)和 81.25%(32 例).干预后两组血尿酸水平较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试验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425.07±14.21)μmol/L vs.(474.26±25.56)μmol/L,t=-12.86,P=0.000].干预后试验组18 例(23.08%)和对照组6 例(18.75%)彻底停用降尿酸药物.试验组干预后关节痛风石数量,痛风发作例数(15.38%vs.34.38%,χ2=4.948)、频次和程度、脂肪肝检出率(17.95%vs.56.25%,χ2=14.08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整合医学的健康管理模式显著降低高原特勤人员的血尿酸水平,降低痛风发生频次和程度,明显提升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