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有脑膜上皮细胞样旋涡状特征的去分化脂肪肉瘤六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伴有脑膜上皮细胞样旋涡特征的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s with meningothelial-like whorls,DDLMW)的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3月至2018年8月诊断为DDLMW的患者6例病历资料及存档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DM2、CDK4、p16等,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MDM2基因扩增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4例发生于后腹膜,2例发生于纵隔,发病年龄范围40~77岁(中位年龄58岁)。大体表现为巨大单发或多发结节状肿块,镜下除了可见高分化脂肪肉瘤成分之外,均可见具有特征性的旋涡样结构,形态类似脑膜瘤;旋涡小体肿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同心圆状致密排列,轻-中度异型性;此外,4例在旋涡小体的周围或中间可见化生性骨组织。免疫表型:肿瘤组织表达MDM2、CDK4、p16,不表达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OX10、上皮细胞膜抗原、CD21、CD23、CD35;肿瘤细胞Ki-67阳性指数低。6例经FISH检测均显示肿瘤细胞伴有MDM2基因的扩增。结论:DDLMW是一种罕见的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组织学亚型,特征性的旋涡状结构并不预示其有神经束膜或滤泡树突细胞的分化,认识并熟悉其存在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及MDM2基因FISH检测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智能化门诊诊前病史采集系统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是推动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创新、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动力。为提高临床应用业务系统智能化水平、改善门诊患者就医体验,北京协和医院于2020年2月研发智能化门诊诊前病史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能力层、应用服务层、能力资源层和接口层等软件技术架构及硬件部署与安全体系架构设计,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利用移动终端,实现患者自助提交诊前病史信息,并生成结构化病史资料供接诊医生调用。截至2021年11月,诊前病史采集系统已覆盖医院80%的科室,总计服务168万人次,患者填写率达60%,患者病史采集时长和医生门诊电子病历书写时长不断缩短,极大提高了门诊医疗服务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腰椎终板间自体骨粒移植融合术治疗中老年腰椎失稳腰椎脱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中老年腰椎终板间自体骨粒移植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腰椎脱位的疗效,并与目前临床常用的腰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比较。方法: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中老年腰椎失稳腰椎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50.6±3.7)岁,其中21例行腰椎复位内固定+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终板间自体骨粒移植融合术(终板组),另21例行腰椎复位内固定+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对照组)。术后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术后输血例数及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终板间隙及腰椎前曲度,术后配支具下床时间。术后2年内固定去除时比较两组终板间隙CT平描融合面积占终板面积百分比、终板间隙高度因承压承旋下降值、腰椎前曲度下降值、移植物松动退出例数、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背痛评分。比较术后约3、6个月、1、及2年时内固定去除时两组X线像显示的骨痂生成速度及融合质量。结果 患者资料收集范围均分别为住院病历资料、随访资料及内固定去除时病历资料,其中内固定去除时间为术后(23.6±2.2)个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123.6±30.4)、(141.7±28.4) min,术后失血量(164.3±50.7)、(193.4±60.8) ml,术中术后输血例数14例、15例(两组每例均2 U),术后引流量(350.1±72.4)、(390.3±99.1) ml,引流管拔除时间(73.0±0.6)、(74.0±1.90) h,术后终板间隙(12.6±0.2)、(11.9±1.0) mm,腰椎前曲度(16.1±1.0)°、(15.8±1.9)°,配支具下床时间(7.6±0.9)、(6.8±0.5)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约2年时两组CT平描终板间隙融合面积占终板面积百分比分别为(78.2±21.7)%、(39.8±13.7)%,移植物松动退出分别为0例、1例,终板间隙下降值分别为(1.2±0.3)、(1.8±0.6) mm,腰椎前曲度下降值分别为(1.1±0.2)°、(1.9±0.9)°,JOA腰背痛评分分别为(0.76±10.7)、(0.87±8.7)分。其融合面积、移植物松动退出例数2指标 P<0.05,终板间隙及腰椎前曲度下降值、JOA腰背痛评分3指标接近但终板组优于对照组。X线像示终板组骨痂生成速度及融合质量3个月内差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开始一致,至1、2年时两组相同。 结论:中老年骨化的腰椎终板间行自体骨粒移植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腰椎脱位,与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比较,其融合面积大,椎体间隙稳定程度高,腰背疼痛减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溃疡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初步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溃疡(DFU)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并初步验证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荟萃分析联合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公开发表的有关DFU复发危险因素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立之日至2022年3月31日;筛选、评价文献并提取资料,用RevMan 5.4.1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筛选DFU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Egger线性回归法评估研究结果的发表偏倚情况。将≥3篇文献均提到的且荟萃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DFU复发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DFU复发的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收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01例DFU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中男69例、女32例,年龄(63±14)岁;绘制前述构建的DFU复发预测模型预测效果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约登指数及此时的敏感度、特异度。用RStudio软件模拟生成包含10 000例患者8个DFU复发危险因素的数据和DFU复发率的数据集并绘制散点分布图,确定划分DFU复发风险的2个概率。用8个DFU复发危险因素对应的 β系数×10并取整数作为各因素系数权重的分值并求和得到总分,按总分×用于DFU复发风险划分的2个概率计算风险等级划分节点分值。 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包括3篇病例对照研究和17篇队列研究,总病例数4 238例,DFU复发率为22.7%~71.2%。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7.5%、足底溃疡、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有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吸烟、伴有骨髓炎、截肢/截趾、伴有多重耐药菌感染均是DFU复发的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3.27、3.66、4.05、3.94、1.98、7.17、11.96、3.61,95%置信区间分别为2.79~3.84、2.06~6.50、2.50~6.58、2.65~5.84、1.65~2.38、2.29~22.47、4.60~31.14、3.13~4.17, P<0.0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化血红蛋白>7.5%、足底溃疡、吸烟、多重耐药菌感染、骨髓炎发表偏倚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截肢/截趾发表偏倚具有统计学意义( t=-30.39, P<0.05)。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5%置信区间为0.71~0.91),最大约登指数为0.59,此时的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86%。最终将29.0%、44.8%分别作为DFU复发低风险和中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概率划分节点,DFU复发低、中、高风险对应总分分别是<37分、37~57分、58~118分。 结论:通过荟萃分析筛选出8个DFU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DFU复发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准确性适中,能够为医护人员针对DFU复发风险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卵泡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年龄、卵巢功能及IVF实验室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人卵泡液(human follicular fluid,hFF)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与年龄、卵巢功能及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实验室结局的相关关系。 方法:设计非干预的观察性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单纯因男方因素接受IVF女性患者的hFF及不包含个人身份的病历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hFF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ACE2、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和Ang 1-7的水平。一元线性回归用于RAS组分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用于RAS组分与卵巢功能及IVF实验室结局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共获139例可分析样本。②年龄与肾素(Pearson's r=-0.313 3, P<0.001)、ACE(Pearson's r=-0.183 6, P=0.031)、AngⅡ(Pearson's r=-0.218 6, P=0.010)、ACE/ACE2(Pearson's r=-0.319 2, P<0.001)、AngⅡ/Ang1-7(Pearson's r=-0.224 3, P=0.008)存在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ACE2、Ang1-7的线性关系不显著(均 P>0.05)。③基础卵泡刺激素与年龄( β=0.636, P<0.001)、ACE2( β=0.267, P=0.026)和AngⅡ( β=0.268, P=0.001)呈正相关,与ACE( β=-0.320, P<0.001)和Ang1-7( β=-0.217, P=0.014)呈负相关;黄体生成素与AngⅡ( β=0.330, P=0.003)呈正相关,与Ang1-7( β=-0.395, P=0.002)呈负相关;窦卵泡计数与Ang1-7( β=0.153, P=0.049)呈正相关,与年龄( β=-0.869, P<0.001)和ACE2( β=-0.082, P=0.004)呈负相关;基础抗苗勒管激素仅与年龄( β=-0.349, P<0.001)呈负相关;基础雌二醇、孕酮、泌乳素、睾酮与年龄及RAS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均 P>0.05)。④获卵数与肾素( β=0.146, P=0.014)、AngⅡ( β=0.113, P=0.034)和Ang1-7( β=0.185, P=0.002)呈正相关,与年龄( β=-0.717, P<0.001)呈负相关;MⅡ卵成熟率与AngⅡ( β=0.207, P=0.019)和Ang1-7( β=0.217, P=0.026)呈正相关,与年龄( β=-0.518, P<0.001)呈负相关;双原核胚胎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仅与年龄呈负相关(均 P<0.05)。 结论:卵泡局部RAS受到年龄影响,且与卵巢功能及IVF实验室结局存在一定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巯丙磺钠注射液致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过敏反应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二巯丙磺钠(DMPS)注射液致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过敏反应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HLD首次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接受DMPS治疗患者的电子病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应用DMPS前有关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DMPS日剂量及过敏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和转归。根据是否发生DMPS相关过敏反应将患者分为过敏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DMPS致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计算比值比( OR)及其95%置信区间( CI);将所有独立危险因素合并为联合预测因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个危险因素和联合预测因子对过敏反应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77例。过敏组124例,男性80例,女性44例,年龄1~51岁,<18岁者55例;对照组353例,男性237例,女性116例,年龄2~66岁,<18岁者106例。过敏组124例患者共发生过敏反应191例次,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67例次、35.1%)和药物性皮炎(58例次、30.4%);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为用药第1~5个疗程,发生在第1、2个疗程者分别为74例(59.7%)和31例(25.0%)。发生过敏反应后所有患者均停用DMPS,5例因症状轻微未予其他干预,其余患者予抗过敏治疗后症状均消退。2组患者比较,年龄、入院前DMPS用药史、药物过敏史,以及应用DMPS前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铜蓝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血尿素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药物过敏史( OR=3.698,95% CI:2.233~6.124, P<0.001)、用药前ALT水平( OR=1.004,95% CI:1.000~1.007, P=0.044)和ALP水平( OR=1.003,95% CI:1.002~1.005, P<0.001)是DMPS致HLD患者过敏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用药前ALT水平曲线下面积(AUC)为0.613(95% CI:0.553~0.673),截断值50 U/L,敏感度0.419,特异度0.788;用药前ALP水平AUC为0.600(95% CI:0.537~0.663),截断值202 U/L,敏感度0.411,特异度0.816。将过敏史与用药前ALT、ALP水平经logistic回归模型转换生成联合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预测因子AUC为0.703(95% CI:0.648~0.757),截断值0.465,敏感度0.685,特异度0. 657。 结论:药物过敏史、用药前ALP和ALT水平是DMPS致HLD患者过敏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因子对DMPS致HLD患者过敏反应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筛选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肥胖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护理记录单中补救止吐药的使用记录定义发生PONV,分为PONV组和非PONV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PONV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 264例,PONV组263例,PONV发生率20.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 OR=1.533,95% CI 1.007~2.334, P=0.046)、较高的血清ALT浓度( OR=1.006,95% CI 1.002~1.009, P=0.001)、较高的血清CRP浓度( OR=1.013,95% CI 1.005~1.022, P=0.001)、全麻联合神经阻滞(全麻+腹横肌平面阻滞: OR=2.737,95% CI 1.817~4.121, P<0.001;全麻+其他阻滞: OR=1.899,95% CI 1.249~2.889, P=0.003)、术中使用舒芬太尼( OR=2.114,95% CI 1.308~3.415, P=0.002)是PONV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较高水平的血清促卵泡生成素浓度( OR=0.941,95% CI 0.895~0.988, P=0.015)、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 OR=0.640,95% CI 0.417~0.982, P=0.041)、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术中: OR=0.669,95% CI 0.469~0.955, P=0.027;术后: OR=0.303,95% CI 0.182~0.503, P<0.001;术中+术后: OR=0.215,95% CI 0.107~0.434, P<0.001)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女性、较高的血清ALT和CRP浓度、全麻联合神经阻滞、术中使用舒芬太尼是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PONV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血清促卵泡生成素浓度、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和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是其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癌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预防最佳证据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促进最佳证据在胸外科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预防过程中的应用,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检索、筛选肺癌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相关高质量文献指南,提炼证据,结合临床背景通过专家论证会议生成护理策略并以此为依据制订临床审查指标。以i-PARIHS循证框架为理论框架,通过建立核心小组、排除现有障碍、教育培训、质控等方式将证据高效应用于临床,采用现场观察、查阅病历等方法收集数据,从系统、护士、患者3个层面评价证据应用的效果。结果:系统层面:科室建立了肺癌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规范及流程,改良了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制作了宣教材料,将血栓预防纳入质控范围,在充分考虑到人力、物资的情况下,优化了组织环境。护士层面:证据应用后护士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知、信、行问卷得分及总分分别为(17.6 ± 1.8)、(17.4 ± 1.8)、(18.8 ± 1.2)、(53.8 ± 2.9)分,较证据应用前的(12.0 ± 2.9)、(14.5 ± 2.8)、(11.6 ± 2.7)、(38.3 ± 5.1)分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1.40~-3.90,均 P<0.05)。患者层面:证据应用前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4.7%(19/403),证据应用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0(0/1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5.774, P<0.05)。 结论:基于循证构建的肺癌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预防最佳证据具有科学性,将其应用于临床可有效优化系统组织环境、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肺癌手术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ChatGPT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及挑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理解自然语言的语义和上下文,并生成连贯、有意义的回复方面展现了较高的能力,但在需要高水平专业知识和复杂思维的医疗领域中的表现如何尚不确定。作者结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现状,探讨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中的潜在应用,包括临床辅助诊疗、书写电子病历、远程管理慢性病患者和患者教育等,但其自身存在的无法保证准确性、缺乏医患互动、语言障碍等局限性,以及数据安全、患者隐私和伦理道德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对于ChatGPT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应用,需要经过全社会广泛讨论和分析,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确保以审慎和负责任的态度引入和应用,实现ChatGPT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疗照射频次自动统计软件开发与试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开发一款能够实现医疗照射频次自动获取和统计的软件,并试用。方法:在调研以往我国医疗照射频次调查内容并参考北京市电子病历共享上报系统的基础上,确定医疗照射人次采集的核心要素及放射诊断类别、设计采集流程并编写采集程序软件,与某综合医院的前置机系统对接试用。结果:生成医疗照射人次采集字段表,成功实现对以上字段完成数据采集和统计,对某院2021年度数字X射线摄影(DR)诊断和CT诊断应用频次调查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平均用时约15 s,统计结果与放射科信息系统(RIS)源表人工统计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可实现医院医疗照射人次定期自动统计和上报,该软件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