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外固定减张牵引对肢体创面愈合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减张牵引对肢体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21例皮瓣难以覆盖的肢体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1~56岁[(37.8 ± 11.2)岁]。创面部位:下肢15例,上肢6例。缺损面积:1.2 cm×1.0 cm~22.0 cm×17.1 cm。肢体创面清创后,根据创面形状和部位,使用Ilizarov骨外固定减张牵引装置。术后第1天开始,以1 mm/d的速度缓慢牵张,并根据创面的皮肤闭合角度调整牵引方向。观察创面减张牵引、创面愈合时间。采用伤口临床愈合评分评估术后5,30 d伤口愈合情况。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绘制创面愈合生存曲线,观察创面减张牵引中位时间、愈合中位时间及最终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9个月[(4.5 ± 1.7)个月]。创面经过装置减张牵引后均得到明显缩小,减张牵引时间为6~23 d[(7.8 ± 2.3)d],创面愈合时间15~47 d[(23.0 ± 3.3)d]。临床愈合评分术后5 d为(3.2 ± 0.9)分,30 d为(0.7 ± 0.2)分( P < 0.05)。Paley分类并发症出现15个问题,0个障碍,0个后遗症。创面生存曲线显示减张牵引中位时间为16 d,创面愈合中位时间34 d。最终创面直接关闭愈合10例,植皮愈合8例,缝合愈合3例。所有创面愈合后无复发。 结论:对于皮瓣难以覆盖肢体创面,骨外固定减张牵引装置可有效闭合,促进创面愈合,且疗程短,并发症少,创面复发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合夹板治疗移位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和医护配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复合夹板治疗移位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和医护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9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采用自主设计的复合夹板固定移位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5例,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32~79岁,平均56.9岁.护士配合医师实施骨折复位和复合夹板固定,以及牵引期间密切观察和指导患者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牵引装置并观察治疗效果.采用Lidstr?m影像学分级评价骨折移位,采用Cooney评分和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分别评价腕关节功能恢复.结果 固定后1周肿胀评分(2.1±0.5)分.6例(24%)发生骨折再移位,与牵引带和夹板发生松弛未得到及时、正确处置有关.其中2例再次整复达Lidstr?m满意标准,1例未整复者继续夹板固定,另3例未达满意标准者改为手术治疗(手术率12%).随访6~12个月,平均8.1个月.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5~8周,平均5.9周,无局部皮肤压疮和神经压迫症状.末次随访,桡骨高度(9.0±1.3)mm,掌倾角(8.0±3.1)°,尺偏角(22.3± 2.2)°,掌屈度(41.4±11.0)°,背伸度(36.1±8.9)°,桡侧倾斜度(23.1±10.0)°,尺侧倾斜度(27.0±5.2)°,旋前(70.4±7.5)°,旋后(71.5±9.6)°,手握力达对侧(77.7±6.0)%,VAS(0.6±0.6)分,Cooney 评分(87.9± 8.6)分,腕关节功能优良率88%,PRWE评分(18.7±3.1)分.结论 复合夹板固定移位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短缩移位率和手术率较低,使用安全;保持牵引带适当张力和指导患者学会正确使用牵引装置的护理工作,对治疗效果起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皮肤牵张装置的临床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11/4
基于皮肤牵张术设计的皮肤牵张装置,由于其操作简单,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法创面愈合效果较好,目前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皮肤牵张装置的理论基础、临床常见牵张装置的优势与不足、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及禁忌证进行综述,并展望了皮肤牵张装置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自制肢体慢性创面闭合装置在瘢痕性下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自制肢体慢性创面闭合装置在下肢瘢痕性及复杂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29例下肢复杂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1~ 66岁,平均31.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l4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挤压伤4例,机器辗压伤4例,骨折术后钢板外露2例.骨折及皮肤缺损部位:小腿胫腓骨骨折并皮肤缺损26例,跖骨骨折并足背皮肤缺损3例.皮肤缺损范围为5 cm×3 cm ~ 18 cm×8 cm.受伤至入院时间5~31 d,平均14.3 d.患者均采取彻底清创、伤口敞开引流,自制肢体慢性创面闭合装置结合Ilizarov牵张技术行皮肤软组织缓慢牵拉.待创面清洁、肉芽组织新鲜,两侧皮肤靠拢后二期根据实际创面大小植皮或直接缝合封闭创面.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3个月.29例患者经肢体慢性创面闭合装置结合Ilizarov技术牵拉治疗1~2次,平均1.3次后感染得到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不明显,依从性好.创面均达临床愈合,无皮肤牵拉并发症发生,创面仅形成线状或片状瘢痕.结论 自制肢体慢性创面闭合装置修复下肢复杂瘢痕性创面效果较好,且手术难度小,可操作性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机械应力对皮肤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表达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施加扩张应力条件下,皮肤组织表达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特征.方法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扩张期皮肤样品中PEDF的表达、分布及PEDF蛋白表达水平;利用体外细胞牵拉装置和低氧培养箱分别对表皮细胞株HaCaT细胞进行处理,以模拟扩张皮肤中缺氧和机械应力微环境,探讨影响表皮细胞PEDF基因转录水平的主要组织微环境因素,此两组实验组分别为缺氧组和牵拉组,无任何干预组为对照组.结果 在缺氧处理后,取1、3、6、9h的细胞,检测到细胞PEDF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维持在较高水平,1h时缺氧组PEDF mRNA (2.271±0.781)高于对照组(0.392±0.174,P<0.05),3h时缺氧组PEDF mRNA(3.419±0.774)高于对照组(0.385±0.207,P<0.05),6h时缺氧组PEDF mRNA(2.886±0.019)高于对照组(0.491±0.134,P<0.05),9h时缺氧组PEDF mRNA(2.673±0.219)高于对照组(0.122±0.040,P<0.05).常氧条件下对HaCaT细胞施加牵拉应力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到1h细胞PEDF mRNA表达水平(1.535±0.199)高于对照组(0.392±0.174,P<0.05),3h时牵拉组PEDF mRNA(1.078±0.167)与对照组(0.385±0.2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时牵拉组PEDF mRNA(1.295±0.012)与对照组(0.491±0.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h时牵拉组PEDF mRNA(1.500±0.104)与对照组(0.122±0.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实施扩张时,组织微环境内缺氧及机械应力因素可分别显著上调皮肤表皮细胞PEDF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拉杆式皮肤扩展器在皮瓣供区一期 美容缝合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拉杆式皮肤扩展器在皮瓣供区一期美容缝合闭合创面中的应用,观察其对于创面闭合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拓展其应用范围.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102例皮瓣移植患者(共128个供区创面).患者均采用术中即时拉杆式皮肤扩展器系统进行皮肤牵张后一期美容缝合闭合创面,术后密切监测及随访,记录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16处创面采用拉杆式皮肤扩展器直接拉拢低张力美容缝合后一期愈合,6处创面采用拉杆式皮肤扩展器缩小创面后小部分植皮修复.随访中3处创面张力过高而延迟愈合,3处创面远期出现明显的疤痕增宽,其中1处创面皮肤出现妊娠纹样改变.应用拉杆式皮肤扩展器直接美容缝合闭合皮瓣供区创面一期愈合率为90.6%.结论 应用拉杆式皮肤扩展器能高效解决皮瓣移植中供区一期美容缝合的问题,其创伤小、操作简单、切口愈合良好、并发症少、功能优良且美观,避免植皮或转移皮瓣而导致的第二供区损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低耗材牵张装置在皮肤缺损创面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一种低耗材皮肤牵张装置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2月 ~2018年2月,应用自制皮肤牵张装置(由扎带和克氏针组成)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5例,其中缺损创面为大腿皮瓣供区者5例,小腿慢性不愈合创面4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后缺损创面3例,体表肿物切除后缺损创面3例.缺损范围2.5 cm×4.0 cm~8.0 cm×15.0 cm.结果 5例创面术中即刻闭合,术后2周拆除皮肤牵张装置;10例创面经术后持续牵拉闭合,平均闭合时间18.9天;15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2个月.创缘皮肤呈线性愈合,瘢痕较小,克氏针孔处会遗留点状瘢痕,无皮肤坏死、感觉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装置制作简便,治疗急慢性创面中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皮肤牵张术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皮肤牵张术是目前临床上针对大面积皮肤缺损进行快速创面关闭的一种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无需显微外科技术,并且可避免传统游离植皮、带蒂或游离皮瓣转移等手段所带来的弊端,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本文综述了皮肤牵张术的概念、发展演变、生物学基础、皮肤牵张装置器械以及临床应用适应证与禁忌证,并就皮肤牵张术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一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深层创伤伤口组织牵张闭合装置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设计研制一种深层创伤伤口组织闭合装置,通过对创面周边全皮层及肌肉层渐进牵张,根据皮肤延展特点,将创面范围缩小,最终无需植皮而将创面关闭.该闭合器可修复褥疮创面,代替张力缝合、植皮以及皮瓣术,为临床修复疑难创面提供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磁锚定技术的皮肤软组织定向扩张装置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为实现皮肤软组织定向扩张,设计基于磁锚定技术的皮肤软组织定向扩张装置.方法 根据磁锚定技术原理提出了用磁流体替代生理盐水作为皮肤软组织扩张装置的填充液,置入皮下后外加锚定磁体,在磁场力作用下引导其定向扩张.体外模拟实验测试其定向牵引力.以实验兔为模型观察其定向扩张效果.结果 磁力学测试结果显示锚定磁体与30 mL磁流体在零距离时可产生大约9 N的吸力,随着二者距离增大,磁力逐渐下降,在位移10 mm时仍有2.36 N的吸力.初步动物实验显示,锚定磁体能够在不同方向上对扩张球囊产生良好的定向扩张牵引力.结论 基于磁锚定技术皮肤软组织定向扩张装置能够实现定向扩张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