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白药喷雾剂与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治疗老年人慢性腰腿痛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喷雾剂联合BPM-Ⅲ-1型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治疗老年人慢性腰腿痛患者的疗效.方法:198例患者均是社区内居民,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共98人,采用单独云南白药喷雾剂外用55人或单独红外线偏振光照射43人.观察组100人,根据其诊断不同选择云南白药喷雾剂外用15分钟后用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照射患部及穴位.7天为1疗程,观察各组的疗效.结果:2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天,3天,5天,7天,判定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观察组显效54例,有效4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8%.而对照组合计显效32例,有效5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云南白药喷雾剂外用配合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治疗老年人慢性腰腿痛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伊曲康唑无定型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热熔挤出(HME)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伊曲康唑(ITZ)无定型固体分散体并和原研药(RLD)作比较,为进一步的制剂研究提供基础.根据药物和载体的溶解度参数(δ),玻璃态转化温度(Tg),选择Soluplus,Kollidon VA64,HPMCAS和Eudragit EP04种载体.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MT-DSC)进行载体初步筛选,并运用HME技术成功制备基于这4种载体的伊曲康唑无定形固体分散体.通过MT-DSC、偏振光显微镜(PLM)、X射线衍射光谱(XRP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固体分散体的物理状态进行表征,探究药物与辅料的相互作用以及固体分散体的无定型状态.以体外溶出度和动力学溶解度为指标进一步考察4种载体及30%和50%两种载药量对体外溶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ITZ与Soluplus(3∶7)混合,在170℃下通过HME得到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溶出度,并且在40℃,75%相对湿度条件下放置30 d未发生重结晶现象.MT-DSC等表征证实ITZ以无定型态与Soluplus达到分子层面互溶可能是其溶出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为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引导下臭氧注射联合偏振光照射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臭氧注射联合偏振光照射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2017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接受治疗的足底筋膜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A组予足底痛点注射治疗,B组予足底痛点注射+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C组予超声引导下足底痛点注射+臭氧注射+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的疼痛缓解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的疼痛均较治疗前显著缓解.治疗后1周,B、C组治疗效佳的患者人数显著大于A组(P<0.05).治疗后3个月,C组治疗痊愈的人数显著多于A、B组,B、C组治疗效佳的患者人数显著大于A组(P<0.05).治疗后6个月,C组治疗痊愈的人数显著多于A、B组,C组治疗效佳的患者人数显著多于A组(P<0.05).三组治疗后1周、3个月及6个月的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6个月C组QOL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臭氧注射联合偏振光照射治疗足底筋膜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偏振度测量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空间光的偏振度测量方法不适用于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偏振度的测量.本文阐述了偏振度的测量方法,利用现有的设备搭建测量光路,利用激光窄带滤光片模拟单色光,对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的偏振度进行了测量,测得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各个治疗头输出光的偏振度都在95%以上.分析了影响偏振度测量的各种因素,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改进测量方法,提高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偏振度的测量精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偏振光照射颈2背根神经节对颈源性头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颈源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单侧头痛伴颈部活动受限、压痛等为主要特征,伴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失眠、头晕等.颈源性头痛是由颈部软组织和(或)颈椎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损所致,疼痛性质为牵涉痛[1-2] .近年来,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本病发病率日趋上升,发病年龄也渐趋年轻化,因危害严重,已引起临床充分重视.休息、康复训练和口服药物等常规治疗效果欠佳[3] .本研究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辅以红外偏振光照射疗法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红外偏振光联合抗菌药物治疗下肢创伤后丹毒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红外偏振光联合抗菌药物治疗下肢创伤后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下肢创伤后丹毒患者6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配入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 g,每日2次,静脉滴注;观察组34例,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垂直于丹毒区域,以照射强度为最大功率60%,每日2次,持续照射10 min.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日,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治疗第5日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前住院日及总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治疗前异常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5日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偏振光联合抗菌药物治疗下肢创伤后丹毒,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日,从而缩短住院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物材料表面蛋白质吸附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蛋白质吸附量、吸附层厚度、蛋白质吸附后分子构象变化、蛋白质吸附后分子形貌及蛋白质分子吸附过程模拟5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材料表面蛋白质吸附领域所涉及的表征方法,包括生化分析法、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椭圆偏振光法(ELM)、光干涉反射法(RIFS)、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圆二色谱法(C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重点介绍了上述表征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相关的研究工作,为蛋白质吸附、生物材料设计等研究中蛋白质实验表征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全面、可靠的依据,为蛋白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红外偏振光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肩周炎患者15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实际完成治疗的患者120例,其中治疗组67例,对照组53例.治疗组采用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联合肩关节松动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肩关节松动治疗,共治疗2周,每周5次,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每次10 min,关节松动治疗每次15~20 min.在首次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活动范围(ROM)、肌力及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康复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肩周炎患者间VAS评分、ROM、肌力评分和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两组肩周炎患者的VA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降低,ROM和肌力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2周后,两组肩周炎患者的VAS评分、肌力评分以及ROM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AS评分和ROM的内旋、外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可显著提高肩周炎的综合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照射联合艾灸治疗IVF-ET失败后宫腔血流灌注不足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照射联合艾灸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后宫腔血流灌注(IP)不足的临床疗效,探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照射联合艾灸调节IP不足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因双侧输卵管堵塞需行IVF-ET助孕,首次IV失败后超声检查提示IP不足、无法行胚胎移植(ET)的原发性不孕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在胚胎移植前3个月,月经干净后卵泡期开始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行艾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IP变化情况、IP合格后进入IVF助孕周期行ET所需时间及临床结局.结果:治疗组IP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进入IVF周期行ET所需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治疗组的临床妊娠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患者在IVF-ET失败后易出现IP不足,行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照射联合艾灸治疗可增加其子宫内膜下血流供应,有助于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再次ET的临床妊娠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联合托莫西汀在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联合托莫西汀在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本溪市康宁医院收治的102例ADHD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应用托莫西汀治疗,观察组应用托莫西汀联合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治疗,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的血清5-羟色胺(5-HT)、铁蛋白(SF)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家长版(PSQ)、视听整合持续测试系统(IVA-CPT)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5-HT、SF水平分别为(2.62±1.16)μmol/L、(93.84±19.1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9±0.92)μmol/L、(85.52±17.4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多动、心身障碍、品行问题、冲动评分分别为(1.54±0.38)分、(0.41±0.19)分、(0.87±0.25)分、(1.59±0.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0.42)分、(0.52±0.23)分、(1.13±0.29)分、(1.96±0.37)分,听觉与视觉反应控制商数、听觉与视觉注意力商数、C-WISC评分分别为(90.25±4.59)分、(91.74±4.78)分、(89.53±7.18)分、(88.89±8.25)分、(90.42±4.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4±5.12)分、(84.56±5.44)分、(81.26±6.69)分、(80.71±7.48)分、(83.45±5.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4%,与对照组的18.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红外偏振光穴位照射联合托莫西汀治疗ADHD可提高患儿的血清5-HT、SF水平,降低症状严重程度,改善注意力、控制能力与认知功能,增强疗效,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