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2020年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周围地区的食品放射性水平及公众内照射剂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辽宁红沿河核电站运行后对周边地区食品放射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3年至2020年核电站运行期间周边30 km范围内食品放射性水平的分析,对比核电站运行前后及对照点的放射性水平,评估核电站的运行对当地食品放射性水平的影响。结果:当地食品中未发现 131I、 134Cs、 60Co、 58Co、 110Ag m等人工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 238U、 226Ra、 232Th、 40K均在正常本底水平,平均值分别为(0.088±0.053)、(0.155±0.178)、(0.314±0.388)和(81.3±18.1)Bq/kg(鲜重)。食品样品中人工放射性 137Cs活度浓度平均值为(0.013±0.010)Bq/kg(鲜重)。与对照点及运行前水平比较,放射性核素水平未见增加。 结论:红沿河核电站的运行未对周边食品放射性水平带来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6—2019年大连红沿河核电站周边饮用水放射性水平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解大连市红沿河核电站周边饮用水放射性水平并估算其所致有效剂量,同时对周边居民经饮水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于2016—2019年采集该核电站周边30 km内生活饮用水水样240份,检测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应用健康风险模型评估其对居民所致健康风险.结果显示,总α放射性浓度中位数为0.043 Bq/L,范围为0.001~0.365 Bq/L;总β放射性浓度中位数为0.114 Bq/L,范围为0.014~0.894 Bq/L;所有水样总α和总β浓度均合格.不同年度水样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枯水期水样中总α和总β的浓度高于丰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α和总β放射性年均有效剂量范围分别为(0.026~9.54)×10-2、(0.051~3.276)×10-3 mSV;总α放射性通过饮水途径所致个人致癌年风险均值为1.405×10-7,范围为(0.003~1.192)×10-6,总β放射性致癌年风险均值为5.222×10-9,范围为(0.064~4.095)×10-8.提示大连市核电站周边30 km以内生活饮用水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均未超标;经水摄入总β放射性所致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