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芪仙通络方对脑梗死大鼠健侧皮质脊髓束重塑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芪仙通络方对脑梗死大鼠健侧皮质脊髓束(CST)重塑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从神经重塑相关调控因子角度探讨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模型.将 50 只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胞磷胆碱组(0.054 g·kg-1)及芪仙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7.83、15.66、31.32 g·kg-1),每组 10 只,另设假手术组(10 只).术后第 3 天开始灌胃干预,每日 1 次,连续 26 d.于术后第 3、14、28 天采用Longa评分法评价大鼠粗略运动功能,走横木试验(BWT)评分法评价大鼠精细运动功能;术后第 14 天健侧运动皮层注射神经示踪剂生物素葡聚糖胺(BDA),顺行示踪皮质脊髓束.术后第 28 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健侧运动皮层及颈髓后索生长相关蛋白 43(GAP-43)、BDA阳性纤维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颈髓灰质内BDA阳性纤维与突触前标志蛋白囊泡谷氨酸转运体 1(VGLUT1)共定位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健侧运动皮层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神经重塑抑制因子勿动蛋白A(Nogo-A)、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和髓鞘相关糖蛋白(MAG)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Longa评分、BWT评分与BDA/VGLUT1 共定位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运动功能缺损明显,各时间点Longa评分明显升高(P<0.01),BWT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健侧运动皮层及颈髓的GAP-43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颈髓后索越边纤维数量明显增加(P<0.05),颈髓灰质内的BDA/VGLUT1 共定位面积明显增加(P<0.05),健侧运动皮层中BDNF、GDNF、NGF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Nogo-A、OMgp、MAG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MCAO术后第 14、28 天的Long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BWT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健侧运动皮层及颈髓的GAP-43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颈髓后索越边纤维数量显著增加(P<0.01),颈髓灰质内的BDA/VGLUT1 共定位面积均显著增加(P<0.01),健侧运动皮层中BDNF、GDNF、NGF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P<0.01),而Nogo-A、OMgp、MAG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其中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Longa评分与BDA/VGLUT1 共定位面积显著负相关(r=-0.89,P<0.01),而BWT评分与BDA/VGLUT1 共定位面积显著正相关(r=0.84,P<0.01).结论 芪仙通络方可促进MCAO大鼠脑梗死后健侧CST重塑,进而改善运动功能,其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健侧运动皮层神经重塑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小鼠动静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组织对下肢水肿引流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在老年下肢水肿的小鼠模型中观察下肢静脉和动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结缔组织(PACT)通路对血管周围水肿的引流作用,为理解老年人下肢水肿的引流和清除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方法:分别在BAIB/C小鼠下肢足踝部静脉和动脉血管周围组织间隙中注射不同剂量的荧光素钠生理盐水(FluoNa),制作下肢水肿模型,然后在股动静脉鞘水平,采用体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记录血管PACT通路对于水肿的引流作用。结果:通过追踪足踝部FluoNa在组织间隙中的扩散和流动,结果显示:(1)除在注射点局部扩散外,还能够在下肢静脉、动脉PACT通路及伴行动静脉间组织间隙中连续流动;(2)这种沿血管外膜的流动过程分为传输和扩散:沿血管长轴传输,同时垂直于血管长轴,向血管周围组织扩散;(3)在下肢静脉外膜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时,静脉PACT通路显像;(4)在下肢动脉外膜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液体时,动脉PACT通路显像;(5)当在动静脉伴行血管附近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液体时,不仅静脉PACT通路和动脉PACT通路显像,且动静脉伴行血管间组织间隙也同时显像;(6)组织学分析显示,被FluoNa染色的组织是动脉和静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结论:下肢组织水肿中的组织液不仅能被静脉和动脉PACT通路引流,且当大量组织液聚集时,还可被动静脉伴行血管间的组织间隙引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环境富集对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小鼠神经再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环境富集对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小鼠神经再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对22只C57BL/6小鼠进行坐骨神经挤压建立动物模型,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小鼠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小鼠置于具备环境富集的鼠笼内进行干预,对照组置于标准鼠笼中饲养。造模成功2周后,2组小鼠均行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步态分析,并应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的比例,采用免疫荧光测定2组坐骨神经中的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髓鞘碱性蛋白(MBP)以及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 NTR)表达的差异。 结果:①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测显示,干预组小鼠坐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1.05±0.04)ms]较对照组[(1.98±0.30)ms]明显缩短( P<0.05),而其波幅[干预组(10.63±0.90)mV]则明显高于对照组[(6.58±1.25)mV],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小鼠步态分析显示,干预组小鼠的平均接触强度[(160.60±20.45)AU]、步幅[(5.11±0.58)cm]和步速[(53.06±7.20)cm/s] 均较对照组[(122.70±15.04)AU、(4.00±0.61)cm、(39.38±9.61)cm/s]有明显增加( P<0.05),而其步轴角[(21.88±2.13)°]则较对照组[(30.74±5.93)°]明显减小( P<0.05);③经甲苯胺蓝染色镜下观,干预组神经纤维排列相对整齐、密集,有髓纤维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0.05);④免疫荧光染色定量分析显示,干预组坐骨神经中的MBP、GAP43、p75 NTR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05)。 结论:环境富集可通过促进施万细胞的增殖、形成髓鞘而促进坐骨神经挤压伤小鼠模型中损伤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神经内镜经远外侧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远外侧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远外侧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5例。其中表皮样囊肿3例,脑膜瘤5例,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后颅窝型9例,中后颅窝骑跨型6例;肿瘤最大径为2.1~4.8 cm。观察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5例。术中1例患者发生滑车神经损伤,无一例患者出现小脑挫伤。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及死亡。术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患者出现眼球外下活动受限,其余患者均无新增神经功能缺损症状;MRI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或快速进展。结论:神经内镜经远外侧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具有创伤小、手术视野广等优点,是治疗岩斜区病变及侵袭中颅窝病变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周围神经减压、维生素B1和功能训练对改善大鼠周围神经卡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减压术、腹腔注射维生素B1及功能训练对改善大鼠周围神经卡压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经典Mackinnon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模型建立动物模型,将80只成年大鼠分为4组:A组(对照组)20只Mackinnon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模型组;B组20只坐骨神经卡压建模后行周围神经卡压外膜松解术;C组20只坐骨神经卡压建模后行周围神经卡压外膜松解术并按30 mg /kg维生素B1量腹腔注射给药,其他组注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D组20只坐骨神经卡压建模后行周围神经卡压外膜松解术并同步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比较组间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 index,SFI)、坐骨神经透射电镜相关参数、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相关参数的差异性。结果:A组SFI(-100.30±6.11)低于B组(-36.25±2.95)、C组(-15.65±2.60)、D组(-36.00±2.62),而C组高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神经传导速度(15.05±2.11) m/s低于B组(31.50±1.96) m/s、C组(50.00±3.21) m/s、D组(29.30±2.36) m/s( P<0.05),且C组高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D组三头肌重量、髓鞘厚度、神经纤维直径高于A组,且C组高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D组的TNF-α、IL-6、CRP水平低于A组,且C组低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D组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水平低于A组,且C组低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的GAP-43、VEGF水平高于A组,B、D组的VEGF水平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周围神经减压术通过增加坐骨神经中与血管及神经再生相关的VEGF及GAP-43表达,阻碍周围神经被进一步破坏的趋势,对周围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损伤特点及电流感觉阈值联合神经传导检测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损伤的特点,探讨电流感觉阈值(CPT)和神经传导检测(NCV)对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普仁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6例DPN患者,另取同期收治的130例糖尿病非DPN患者作为对照。受检者均行CPT和NCV检测,其中NCV检测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对两组受检者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PN患者上肢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在2 000、250、5 Hz时的CPT值、腓浅神经在250、5 Hz时的CPT值、腓肠神经在2 000、250 Hz时的CPT值均高于非DPN患者,DPN损伤主要发生于下肢细有髓鞘神经纤维[60.29%(82/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DPN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SCV和MCV均低于非DPN组,SCV异常率均高于MCV[55.88%(76/136)比37.50%(51/136)、80/136(58.82%)比41.18% (56/136)、67.65%(92/136)比50.00%(68/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PT对DPN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95% CI 0.735 ~ 0.895);NCV对DPN的AUC为0.875(95% CI 0.813 ~ 0.944);CPT联合NCV对DPN的AUC为0.923(95% CI 0.876 ~ 0.970)。 结论:DPN患者存在CPT和NCV异常,神经损害多发于下肢细有髓鞘神经纤维和SCV。将CPT和NCV联合对DPN进行诊断,有利于提高DPN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LncRNA Gm13568调控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在EAE小鼠病变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Gm13568对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疾病进程的影响与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特异性靶向星形胶质细胞的lncRNA Gm13568沉默与对照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分别命名为LV-Inhibit-Gm13568和LV-ctrl,并包装病毒。1×10 7 TU病毒悬液静脉注射入C57BL/6小鼠体内7 d后,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35-55,MOG 35-55)多肽诱导EAE模型。实验分为PBS组、EAE组、LV-ctrl+EAE组和LV-Inhibit-Gm13568+EAE组,采用双盲法每日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EAE小鼠诱导后23 d,取各组小鼠脊髓组织,利用real-time PCR测定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指标Serping 1、C3、Srgn和H2-T23的mRNA转录水平,同时测定IL-6、TNF-α、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acrophag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 IP-10)的生成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Notch1的表达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磷酸化水平(phosphorylated STAT3, p-STAT3);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脊髓组织中Notch1活化后的胞内段蛋白(Notch1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与GFAP的共表达;HE和劳克坚牢蓝染色(Luxol fast blue,LFB)分别观察脊髓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及髓鞘脱失变化。 结果:与PBS组比较,EAE组和LV-ctrl+EAE组小鼠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生,Notch1的表达显著上调。沉默内源性lncRNA Gm13568后,与LV-ctrl+EAE组比较,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在抗原诱导后23 d从平均3.5分下降至1分以下,临床症状缓解,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同时炎性因子及趋化因子生成减少;Notch1、GFAP、NICD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小鼠脊髓组织炎性细胞浸润与髓鞘脱失显著减轻。结论:LncRNA Gm13568可能通过调控Notch1/STAT3信号调控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调节炎性因子及趋化因子的产生,参与EAE的病变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7.0 T MR T 2WI和DTI定量分析改良双环己酮草酰二腙小鼠脱髓鞘与髓鞘再生模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的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PZ)诱导小鼠多发性硬化(MS)脱髓鞘及髓鞘再生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分析小鼠MS模型脱髓鞘及髓鞘再生的影像标记。方法:收集30只C57BL/6雄性小鼠,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适应灌胃1周后,随机分3组,分别造模成对照组( n=10)、脱髓鞘组( n=10)及髓鞘再生组( n=10)。对照组小鼠立即进行MR扫描及病理取材;脱髓鞘组小鼠每日1次使用CPZ-CMCNa悬浊液连续灌胃诱导急性脱髓鞘6周,然后进行MR扫描及病理取材;髓鞘再生组小鼠每日1次使用CPZ-CMCNa悬浊液连续灌胃6周,停止灌胃并恢复正常饮食4周,最后进行MR扫描及病理取材。以胼胝体喙部(rCC)、喙部两侧正常表现白质(NAWM)及双侧大脑皮层(Cx)作为ROI,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归一化T 2WI(T 2-normalized)、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轴向扩散系数(AD)及径向扩散系数(RD)变化及差异。 结果:成功建立了小鼠MS模型脱髓鞘及髓鞘再生模型。对照组、脱髓鞘组和髓鞘再生组rCC的T 2-normalized值分别为0.47±0.03、0.72±0.04、0.54±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90.511, 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NAWM及Cx的T 2-normalize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脱髓鞘组和髓鞘再生组rCC的FA值(分别为0.36±0.04、0.29±0.03、0.32±0.05),MD值[分别为(0.572±0.015)、(0.598±0.034)、(0.626±0.043)×10 -3 mm 2/s],AD值[(0.79±0.04)、(0.77±0.06)、(0.83±0.04)×10 -3 mm 2/s]及RD值[(0.46±0.02)、(0.51±0.03)、(0.53±0.05)×10 -3 mm 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两两比较发现脱髓鞘组与对照组FA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髓鞘再生组与对照组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髓鞘再生组与脱髓鞘组AD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脱髓鞘组、髓鞘再生组与对照组R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的NAWM及Cx各项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劳克坚牢蓝-伊红染色显示脱髓鞘组胼胝体喙部髓鞘丢失,髓鞘再生组胼胝体喙部部分再生修复。 结论:改良CPZ-CMCNa模型能够选择性诱导rCC脱髓鞘及髓鞘再生;利用T 2WI联合DTI可以定量检测改良CPZ-CMCNa模型rCC脱髓鞘和髓鞘再生变化,为研究MS病灶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丁苯酞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丁苯酞(3-n-butylphthalide,NBP)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反应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27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配(每组9只):假手术组(Sham组)、TBI组和NBP组。Sham组和TBI组给予植物油,NBP组给予等体积100 mg/kg NBP,连续7 d。TBI 3 d后,干湿法评估小鼠脑水肿情况。应用改良版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和转棒疲劳试验检测小鼠损伤后第1、3、7天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皮层周围区抗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通过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与Iba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与Iba1双重染色检测损伤周围区小胶质细胞M1型标志物iNOS及M2型标志物Arg1表达量;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 protein,MBP)检测髓鞘丢失情况。结果:在mNSS实验中,与TBI组相比,NBP组分别在损伤后的第1、3、7天,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 P第1天=0.012, P第3天=0.020, P第7天=0.046)。与TBI组相比,匀速转棒实验中,NBP组小鼠停留时间在第3天明显增加( P第3天=0.031);随NBP治疗时间延长,小鼠在第3、7天的匀加速转棒中停留时间逐渐增加( P第3天=0.024, P第7天=0.039)。进一步病理学检测发现,与TBI组相比,NBP组损伤区MBP髓鞘完整性部分恢复( P=0.026);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Iba1和GFAP表达降低( PIba1=0.007, PGFAP=0.006)。与TBI组相比,NBP组M2型的小胶质细胞标志物Arg1增加( PArg1/Iba1=0.004),M1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NOS减少( PiNOS/Iba1=0.012)。 结论:NBP可以部分改善TBI小鼠神经运动功能障碍,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的极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起搏成纤维细胞调控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快速起搏状态下大鼠心房成纤维细胞对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分离大鼠的乳鼠(雌雄不限,体重8~10 g)心房成纤维细胞和心房肌细胞分别进行培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心房成纤维细胞分为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在1.0 V/cm的电压、10 Hz频率条件下起搏48 h)、C组[起搏+10 μmol/L中性鞘磷脂酶2抑制剂(GW4869)培养48 h],48 h后收集成纤维细胞上清液,超速离心提取外泌体以2×10 9颗粒/ml的量与心房肌细胞共培养。将心房肌细胞分为D组(心房肌细胞+A组外泌体共培养组)、E组(心房肌细胞+B组外泌体共培养组)、F组(心房肌细胞+C组外泌体共培养组)。比较不同状态成纤维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心房肌动作电位时限的影响。透视电镜分析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外泌体粒径分布、浓度等指标,膜片钳检测不同组间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限[复极达50%和90%时的动作电位时限(APD50和APD90)]。 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外泌体分泌量明显增加{[(1.193±0.090)×10 12]颗粒/ml对[(1.613±0.100)×10 12]颗粒/ml, P=0.006};与B组相比,C组外泌体分泌量相对减少{[(1.613±0.100)×10 12]颗粒/ml对[(1.267±0.070)×10 12]颗粒/ml, P=0.008};与D组相比,E组心房肌细胞APD50和APD90明显缩短( P=0.021);与E组相比,F组心房肌细胞APD50和APD90则相对延长( P=0.033)。 结论:快速起搏心房成纤维细胞可促进其外泌体的分泌,而起搏成纤维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则可以缩短心房肌细胞APD50和APD90,增加心房颤动易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