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喉镜观察及嗓音质量主客观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喉镜特征及嗓音质量主客观评估结果,探讨嗓音主客观检测对评估其嗓音障碍程度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将其分为有声带器质性病变组(57例)和无声带器质性病变组(43例),对其进行喉镜检查、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中文版(VHI-10)量表评分测量、嗓音GRBAS主观听感知评估及嗓音声学检测;以5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结果.[结果]职业用嗓人群常见的声带器质性病变为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声带器质性病变组和无声带器质性病变组的VHI-10总分、总嘶哑度G评分、基频微扰(jitter)及振幅微扰(shimmer)值均增高,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和发声障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声带器质性病变组相比较,有声带器质性病变组的VHI-10总分、总嘶哑度G评分、jitter和shimmer值均增高,MPT和DS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或无声带器质性病变的职业用嗓者均可出现声嘶症状,其中声带器质性病变对患者的发声功能影响较大,对职业用嗓人群进行嗓音主客观评估可了解嗓音障碍严重程度,有助早期介入干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职业用嗓人群音域图和嗓音疲劳测试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职业用嗓人群中有无声带病变者的音域图和嗓音疲劳测试结果差异,探讨其在评估该人群嗓音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重庆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职业用嗓者112例(包括主持人、销售员、教师、话务员及导购员等),根据症状和体征将其分为正常组和病理组,正常组无明显声嘶及发音障碍,检查声带无明显病变(如慢性声带炎、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等),病理组有声嘶或发音障碍,检查声带存在病变.分别予以音域图和嗓音疲劳测试检查,量化评估两组嗓音功能.结果 正常组最大声强、最高频率、最低频率、最长发声时间及嗓音障碍指数高于病理组(P<0.05),而最小声强、频率微扰低于病理组(P<0.05).正常组嗓音疲劳测试失败率低于病理组(P<0.05).正常组比病理组噪音疲劳测试失败率低(P<0.05).结论 音域图和嗓音疲劳测试指标可用于评估职业用嗓人群嗓音功能和嗓音疲劳状况,可作为评价其嗓音质量的重要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功能性发声障碍职业用嗓者嗓音训练前后嗓音音域图及声学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发声训练的临床疗效及音域图(voice range profile,VRP)在嗓音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100例功能性发声障碍职业用嗓者进行为期8周的发声训练,包括:放松训练、呼吸训练、共鸣及构音训练、振动训练及发声综合训练;训练前后采用德国XION DIVAS系统对受试者进行音域图测试及声学分析,比较训练前后最大声强、最小声强、最高基频、最低基频、基频微扰(j itter)、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及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的变化.结果100例受试者发声训练后音域图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最大声强均值由90.33 dB SPL增加至95.00 dB SPL;最小声强均值由47.26 dB SPL降低至43.71 dB SPL;最高频率均值由506.29 Hz增加至682.05 Hz;jitter均值由训练前的2.50%改善至0.73%;MPT均值由训练前的12.92±2.91 s改善至23.64±1.05 s,DSI从训练前的-2.89±1.86改善为5.43±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发声训练对改善职业用嗓者的功能性发声障碍切实有效,可改善其嗓音质量,音域图可作为职业用嗓者发声训练效果的评估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