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腓骨入路倒置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结合空心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腓骨入路倒置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HILOS)结合空心螺钉多平面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采用经腓骨入路倒置PHILOS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多平面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19例(19踝)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患者资料。男9例,女10例;年龄36~65岁,平均46.7岁;左踝11例,右踝8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骨关节炎6例,距骨缺血性坏死2例,马蹄内翻足2例。所有患者均为Morrey-Wiedeman关节炎影像学分期Ⅲ期。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18~62个月(平均31.5个月)随访,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由术前(46.3±2.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1.6±0.9)分,VAS由术前(7.1±0.2)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2.0±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踝关节全部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9~14周(平均11.5周)。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表示满意。1例患者术后出现足跟外侧皮肤感觉减退,口服营养神经药物3个月后恢复。1例患者术后2周拆线时外侧切口出现裂开,经清创后逐渐愈合。末次随访时2例患者出现距下关节退变,1例患者出现距舟关节退变,但都无临床症状。 结论:经腓骨入路倒置PHILOS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多平面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固定可靠、融合时间短,减轻了疼痛和改善了踝关节功能,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肱骨近端双结节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双结节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肱骨近端双结节锁定钢板治疗1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12例;年龄(64.0±12.8)岁(范围,32~85岁);依据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其中两部分肱骨近端骨折1例,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9例,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9例;9例大、小结节均骨折,10例仅大结节骨折。记录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y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干角改变量、肱骨头高度改变量、患肢活动范围、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1个月(范围,12~18个月)。末次随访时19例患者骨折均已愈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为(84.2±11.0)分(范围,55~98分);DASH评分为(19.4±11.6)分(范围,2.3~47.8分);VAS评分为(1.6±1.3)分(范围,0~4分),其中轻微疼痛17例(89.5%,17/19)。19例患者术后第1天颈干角141.9°±9.8°(范围,132.17°~162.66°,肱骨头高度(18.0±5.9)mm(范围,7.45~27.12 mm);末次随访时颈干角148.6°±7.5°(范围,132.70°~159.39°),肱骨头高度(17.4±5.5)mm(范围,5.02~27.31 mm);颈干角改变量为3.29°(范围,0.68°~33.10°),肱骨头高度改变量0.68 mm(范围,1.32~6.56 mm),其中内固定失效4例。术后第1天,1例出现距螺钉穿出,该例患者术后第17天出现伤口感染,予以清创术治疗后感染控制。无一例出现大、小结节吸收或畸形愈合。结论:肱骨近端双结节锁定钢板能够同时固定大、小结节骨折块,维持结节骨折块与肱骨干之间的相对位置,减少术后结节再移位或畸形愈合,术后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少年长骨恶性肿瘤长节段骨缺损的重建技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青少年四肢长骨恶性肿瘤切除后长节段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方法及其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10月共10例进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四肢长骨超长病灶骨恶性肿瘤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10.2岁(范围6~16岁)。骨肉瘤7例,尤文肉瘤3例;肱骨肿瘤2例,股骨肿瘤7例,胫骨肿瘤1例。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占病变骨全长的比例为80.9%(范围71.4%~89.3%)。考虑青少年涉及骨骺生长问题,手术在保证肿瘤扩大切除的前提下,采用自体腓骨移植、传统假体结合钢板、3D打印设计保留关节骨骺的超长假体,并在假体与骨结合端做3D打印骨小梁的骨长入处理,两端保留骨骺的短力臂设计辅助钢板及交锁螺钉增强稳定性。主要观察X线片及CT检查评估假体重建稳定性及骨连接端3D打印处理处骨长入情况,同时评估患者术后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5~58个月,平均随访22.9个月。1例术后2年复查X线片示移植腓骨有骨吸收迹象,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明显异常;2例术后1年半至2年内出现辅助钢板断裂,给予更换断裂钢板目前内固定良好。按照国际保肢学会的评估标准进行评分:2例肱骨骨肉瘤术后评分分别为23、26分,平均24.5分;4例股骨骨肉瘤及3例股骨尤文肉瘤评分分别为26、25、19、30、27、24、28分,平均25.6分;1例胫骨骨肉瘤评分为26分;均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组10例肿瘤体积自110~367 cm 3,平均224.5 cm 3;病变与近侧骨端的距离平均为5.2 cm(范围0~11.3 cm);与远侧骨端的距离平均为4.2 cm(范围0~8.7 cm);。规范新辅助化疗后30%患者达到部分缓解,70%患者达到疾病稳定。保肢治疗效果良好,目前均无复发病例。 结论:利用3D打印与传统机加工技术相结合,制作保留骨骺的个体化长节段假体在骨恶性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肱骨头下皮质外距螺钉重建内侧柱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应用肱骨头下皮质外距螺钉重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4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15例。术后根据肱骨头距螺钉分布位置分为二组:A组为肱骨头内距螺钉组(18例):将2枚距螺钉位于肱骨头内下象限,距螺钉与骨小梁接触,提供支撑;B组为肱骨头外距螺钉组(16例):1或2枚距螺钉位于肱骨头下皮质外,距螺钉尖与皮质接触,提供内侧支撑。所有患者门诊随访时间为12~29个月,平均16.4个月。比较两组肱骨头内翻角、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肱骨头下皮质外距螺钉重建内侧柱对骨折复位的维持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A组和B组的肱骨头直径分别为(45.33±2.11) mm和(40.87±1.48) mm,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8~14周,平均10.9周,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肱骨头内翻角分别为1.73°(1.46°~2.01°)和1.93°(1.13°~2.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分别为(80.67±6.18)分和(79.25±5.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发生率22.2%(4/18)和12.5%(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当肱骨头直径较小时,将距螺钉置于肱骨头下皮质外,可重建内侧柱,维持骨折复位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侧距螺钉对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Neer Ⅲ型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内侧距螺钉的有无对Multiloc髓内钉治疗Neer Ⅲ型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上肢科接受Multiloc髓内钉治疗的36例肱骨近端Neer Ⅲ型骨折的患者资料,男6例,女30例;年龄(63.9±5.3)岁。按照是否使用内侧距螺钉分组:无内侧距螺钉组17例,有内侧距螺钉组19例。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前屈上举、外旋、内旋摸背、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颈干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36例患者术后获13.5(12.0,19.8)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无内侧距螺钉组患者前屈上举、外旋、内旋摸背、VAS评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颈干角分别为134.1°±8.4°、32.1°±5.3°、14.0(13.0,15.5)、0.0(0.0,1.0)分、(78.2±5.2)分、(78.0±5.8)分、137.6°±8.1°,与有内侧距螺钉组[134.7°±6.1°、35.0(30.0,35.0)°、14.0(13.0,15.0)、1.0(0.0,1.0)分、(78.2±5.4)分、(76.7±4.5)分、136.9°±6.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分别有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 结论:内侧距螺钉的使用对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Neer Ⅲ型骨折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均无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钢板-假体复合体重建长节段受累的肱骨上段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1)描述钢板-假体复合体(plate-prosthesis composite,PPC)的设计、重建过程及效果;(2)描述长节段受累肱骨上段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效果;(3)将PPC的重建效果与传统肱骨上段假体(proximal humeral prosthesis,PHP)进行比较.方法 选自2007年8月至2017年2月于我中心手术治疗的17例长节段受累肱骨上段肿瘤患者[男9例,平均年龄(23.9±17.1)岁]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经肩关节的肱骨上段肿瘤瘤段截除术,平均截骨长度为(19.8±3.4)cm,占肱骨全长比例平均为(71.5±6.3)%.笔者按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PPC组(8例)和PHP组(9例).PPC组重建方式为:假体近段与常规组配式肿瘤型肱骨上段假体相同,假体柄根据剩余肱骨的长度及髓腔直径预订制为较为粗短的外形;在假体体部中远段预置3个横行钉孔,其孔距与所选用肱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钢板的钉孔孔距一致,其方向被设计为可在保证肱骨头角度良好的同时使钢板与肱骨下端外侧骨面贴合;重建过程中先以骨水泥法固定假体柄于剩余肱骨髓腔中,后以螺钉将适宜长度的肱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钢板固定于假体表面及肱骨表面.术后患肢功能应用MSTS 93上肢功能评分评估,将影像学有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表现定义为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将假体生存期定义为自手术至发生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时间.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4.8±28.3)个月.5例(29.4%)发生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均未行二次手术,平均术后假体生存期为(79.0±15.4)个月.PPC组8例平均手术时间(3.2±1.4)h,平均术中出血量(275.0±146.4)ml.患者术后MSTS 93上肢功能评分平均为22.5±2.4(75.0±8.2)%,无患者发生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与PHP组患者比较,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应的假体生存期的比较中,PPC组显著优于PHP组(0:55.6%,P=0.020,77.0:51.5±18.7,P=0.029).结论 长节段受累肱骨上段肿瘤切除后应用假体重建可恢复一定的上肢功能,但其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应用PPC假体重建可在达到与PHP重建方式相似的术后功能且不增加手术复杂度与风险的同时保持较低的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因而可作为长节段受累肱骨上段肿瘤切除后的理想重建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二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二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12-2016-04采用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1例Neer二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结果 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5(14~30)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获得骨性愈合,颈干角平均135°,无明显内翻畸形;肩关节上举平均136°,外旋平均29°,10例内旋均达到L5及其以上水平.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未出现近端螺钉松动,1例近端锁钉突出近端关节软骨;2例术后出现肩部症状,1例Neer征及Hawkin征阳性,1例痛弧征阳性.结论 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二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其“钉中钉”及肱骨距螺钉设计有效增强了内固定物对骨折近端的把持力,提高了肱骨近端的稳定性,降低了内翻畸形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Philos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及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内固定手术技巧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05-2016-07采用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0例Neer Ⅲ、Ⅳ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6(1~7)年.27例骨折一期愈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3例骨折延迟愈合,愈合时间6~7个月.2例出现Cruess Ⅱ~Ⅲ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无明显临床症状,未特殊处理.1例螺钉切出肱骨头,2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83.3(65~92)分.结论 Philos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稳定性,而肱骨内侧距的有效支撑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过程中,腋神经与内固定钢板的解剖关系及腋神经损伤的风险评估.方法 解剖12例成人上肢标本,按标准置入Synthes公司PHILOS钢板,了解腋神经走行,并测量腋神经与钢板各孔中心点、肩峰与腋神经、肩峰与钢板顶端之间的距离.结果 近端的7个孔(A1-D)及远端的4个孔(G-J)距离腋神经均>10mm;E孔位于腋神经走行区域;F孔距离腋神经平均6.2 mm,其中2例<2 mm;肩峰至钢板顶端平均32.1 mm,肩峰至腋神经平均69.8 mm.结论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术中可安全的经皮置入除E和F孔以外的所有螺钉孔.当需要固定E或F孔时需扩大切口,显露腋神经及螺钉孔,直视下置钉,可有效避免损伤腋神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HILOS接骨板在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自2014年3月-2017年10月采用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段NeerⅢ、Ⅳ型粉碎性骨折的42例患者.术后连续随访1年,采用Neer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肩关节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2例患者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术后3个月内肱骨近端骨折处均已牢固愈合,1年内无肱骨头坏死、内固定物失效等情况发生.按照Neer评分,术后1年优33例,良9例,中0例,差0例,治疗有效率100%.结论:PHILOS接骨板可以有效治疗肱骨近段NeerⅢ、Ⅳ型骨折;采用合适方法打入内侧支撑螺钉,可增加PHILOS系统的把持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