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治疗结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6例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临床资料,男9例,女7例;日龄4 h~25 d;入院体重1.6~4 kg,平均(3.22±0.65)kg.所有患儿初期治疗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中位随访时间33(12,55)月.初期治疗措施包括以下术式:体外循环下房间隔扩大、B-T分流、镶嵌治疗、非体外下经胸肺动脉瓣切开术等,每例患儿选择一种或者多种组合术式.结果 患儿院内死亡1例,院外无死亡病例.再次治疗6例,其中行经导管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5例,行双向Glenn术1例.其余9例患儿术中后已5年1例,经皮血氧饱和度>95%,房间隔转为左向右分流,远期免于再干预,其余患儿仍在随访中,存在再次干预可能.首次根治后1个月较大的肺动脉根部直径远期行双心室根治可能性大.结论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是需要序贯性治疗和观察的疾病,为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初次治疗应依据右心室发育程度选择个性化措施,然后密切主动随访,适时给予再次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云南省及周边高海拔地区心脏缺陷胎儿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云南省及周边高海拔地区胎儿心脏缺陷的现状及影响其妊娠结局的社会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超声科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确诊为心脏缺陷的病例。根据胎儿心脏出生缺陷临床预后评分体系和分级标准对入选病例的预后进行评级(Ⅰ至Ⅳ级),分析比较各预后等级病例的比例及病种分布情况、妊娠结局。依据妊娠结局将病例分为继续妊娠组和终止妊娠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结局选择的社会因素。结果:收集到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病例4 929例,4 464例(90.57%)来源于云南省及周边高海拔地区。最终纳入心脏缺陷病例2 166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998例,心脏肿瘤、心肌病及心律失常93例,卵圆孔、动脉导管异常及正常变异1 075例。孕妇年龄为(29.2±5.0)岁,孕(25.6±3.8)周。预后等级为Ⅰ至Ⅳ级的例数分别为1 037例(47.88%)、620例(28.62%)、314例(14.50%)、44例(2.03%),未分级者151例(6.97%)。病种分布情况方面,正常变异和主动脉弓发育偏细分别占42.66%(924/2 166)和5.22%(113/2 166);评级为Ⅱ级的病例中占比排名前3位的病种为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狭窄,均为简单先心病,在所有心脏缺陷病例中占比分别为11.63%(252/2 166)、3.92%(85/2 166)和2.35%(51/2 166),在先心病病例中占比分别为25.25%(252/998)、8.52%(85/998)和5.11%(51/998);评级为Ⅲ级、Ⅳ级病例中以复杂先心病居多,且病种较为分散,Ⅲ级中较常见的为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占所有心脏缺陷病例的2.40%(52/2 166)、占所有先心病病例的5.21%(52/998)]和Ⅰ至Ⅲ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占所有心脏缺陷病例的2.17%(47/2 166)、占所有先心病病例的4.71%(47/998)],Ⅳ级中较常见的是单心室[占所有心脏缺陷病例的0.74%(16/2 166)、占所有先心病病例的1.60%(16/998)]和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占所有心脏缺陷病例的0.65%(14/2 166)、占所有先心病病例的1.40%(14/998)]。成功随访1 084例,其中出生675例,终止妊娠392例,自然流产17例。预后等级Ⅰ至Ⅳ级的病例中终止妊娠者占比逐渐增加[等级内占比分别为5.24%(21/401)、27.78%(70/252)、89.54%(214/239)和95.56%(43/45)],在终止妊娠的病例中预后等级为Ⅲ级者占比最高[54.59%(214/392)];终止妊娠病例中病种分布主要为复杂先天畸形或预后极差的病种(Ⅲ、Ⅳ级),可见正常变异或预后好的Ⅰ、Ⅱ级病例[在终止妊娠病例中占比分别为5.36%(21/392)和17.86%(70/3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学历(高中及以下: OR=2.73,95% CI 1.26~5.93, P<0.001;文盲: OR=3.27,95% CI 1.29~7.10, P<0.001)和低家庭收入(年收入<10万元: OR=2.47,95% CI 1.69~5.12, P<0.001)是选择终止妊娠的影响因素。 结论:云南省及周边高海拔地区心脏出生缺陷胎儿中,病种分布以简单或低危病种为主,但复杂畸形特别是预后差的病种占比也较高;部分预后良好的病例被终止妊娠,孕妇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可能会影响其对心脏缺陷胎儿妊娠结局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诊断胎儿三尖瓣口无挡畸形2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胎儿三尖瓣口无挡畸形(congenitally unguarded tricuspid valve orifice,CUTVO)的超声心动图典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昌市第一医院经超声诊断,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胎儿CUTVO的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在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确诊CUTVO并有超声诊断结果的文献。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文献检索获得CUTVO病例15例,加上本单位诊断的2例,共17例。17例中,16例为单胎妊娠,1例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妊娠。17例胎儿中,三尖瓣完全缺如或发育不全10例,部分缺如7例。9例为合并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文献未描述并发症情况。(2)共6例误诊,其中4例产前误诊为胎儿Ebstein畸形,2例误诊为Uhl病和心肌致密化不全可能,引产后证实为CUVTO。共2例漏诊,其中1例为双胎输血综合征,另1例为肺动脉瓣狭窄。2例均为中孕期,右心增大不显著。(3)9例终止妊娠,其中7例引产后证实为CUTVO。8例继续妊娠至分娩,其中2例由于病情较重死亡,6例存活患儿产后超声检查均发现合并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三尖瓣成型术,术后1年内随访,三尖瓣中量返流;2例行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术后三尖瓣少-中量返流;1例行改良Fontan术,术后心功能正常;1例未明确描述手术方式。CUTVO典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为房室结构及与大动脉连接正常,三尖瓣瓣叶及乳头肌完全或部分缺失,三尖瓣口呈空洞样,血流来回往返,多普勒呈低速双向频谱。结论:CUTVO较典型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三尖瓣叶缺失并中量或大量暗淡返流、返流频谱形态呈双向。检查时应注意多个切面动态观察,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体外膜氧合支持治疗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支持治疗的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进行ECMO辅助支持治疗的13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76例,女57例;年龄范围为0~18岁,ECMO辅助支持治疗时的中位年龄为4.2个月;身高为(71.33±28.53 )cm,体重为(9.06±11.38) kg。需ECMO辅助支持治疗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占比为:大动脉转位占17.29%(23/133),右心室双出口占9.77%(13/133),肺动脉闭锁占9.02% (12/133)、瓣膜病变占8.27%(11/133)、主动脉弓中断和主动脉弓缩窄均占7.51%(10/133)。观察患儿的一般资料、诊疗情况及检查指标,分析总结其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本研究患儿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221.00± 161.78) min,阻断时间为(100.31±68.09 )min,ECMO转流时间为(114.87±84.39 )h,ECMO整体撤机率为63.91 %(85/133),患儿生存率为49.62%(66/133)。有42例患儿进行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ECPR撤机率为54.76% (23/42 ),患儿存活率为40.48%(17/42)。48.87%(65/133)的患儿ECMO辅助天数为3~5 d,该辅助天数的患儿存活率达64.62% (42/65 ),高于ECMO支持辅助天数<3 d和>5 d的患儿存活率,分别为64.62%(42/65)比22.73 %(5/22)、64.62%(42/65)比41.30%(19/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儿安置ECMO后24 h的乳酸值与撤机( P=0.036)以及存活( P=0.051 )表现出相关趋势。患儿围辅助时期常见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时期为颅内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18),而消化道出血则与辅助前乳酸的水平相关( P=0.013 )。 结论:ECMO能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辅助天数为3~5 d时患儿整体预后最佳,辅助支持治疗期间动态监测乳酸值、相关凝血功能以及肾功能指标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用补片扩大或许是肺动脉分支发育不平衡法洛四联症的更好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肺动脉成形方法对肺动脉分支发育不平衡的影响,以期找到肺动脉分支发育不平衡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的最佳治疗策略。方法:连续性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诊治的18例婴幼儿肺动脉分支发育不平衡的TOF存活患儿临床资料及术后定期随访情况,采用SPSS软件统计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18例患儿中14例进行了一次肺动脉成形,4例进行了两次肺动脉成形;第一次肺动脉成形术后,NATIVE组肺动脉分支发育平衡率(100%)远较PATCH和EXTENSION组(0)高( P<0.05);在经过两次肺动脉成形后,最终4例中仅有1例HPA发育良好且肺动脉分支发育平衡,采用补片扩大成形的患儿中5例出现了肺动脉分支闭锁。 结论:对于肺动脉分支发育不平衡的法洛四联症而言,不用补片扩大维持肺动脉的自然状态或许是一种更好的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动脉导管支架在动脉导管依赖性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在动脉导管依赖性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RHS)患儿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行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的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IVS)伴HRHS,3例为室间隔完整的危重肺动脉瓣狭窄伴HRHS。以同医院同期行外科Blalock-Taussig(B-T)分流术的9例PA-IVS伴HRHS患儿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病死率等临床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患儿年龄和体重与B-T分流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100)]比17(1~142)日龄, U=31.000, P>0.05;(3.8±1.1)比(3.7±1.3)kg, t=0.272, P>0.05]。动脉导管支架组手术时间[(108±7)比(160±49)min]、重症监护时间[(3.4±1.0)比(6.3±4.5)d]、总住院时间[(10.3±1.0)比(26.3±1.0)d]均明显低于B-T分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04、-8.692、-7.822, P均<0.05)。动脉导管支架置入后经皮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明显改善(0.723±0.125比0.926±0.005, t=-6.044, P<0.05)。动脉导管支架直径为3.5~4.0 mm,支架长度为16~21 mm。动脉导管支架组患儿无血管损伤、急性血栓、导管痉挛及死亡,随访期间无支架移位、狭窄发生。9例B-T分流组患儿围术期死亡3例。动脉导管支架组3例肺动脉闭锁患儿分别在术后6、9、9个月时行肺动脉瓣切开术及双向Glenn手术。 结论:对于动脉导管依赖性HRHS患儿,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可作为早期外科B-T分流术的替代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胎输血综合征受血儿肺动脉瓣功能闭锁宫内激光电凝术后自然转归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孕妇29岁,孕1产0,停经20 +4周,因"外院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羊水异常1 d"来诊。此次妊娠为自然受孕,夫妇双方非近亲婚配,既往史和家族史均无特殊。早孕期唐氏筛查低危。孕妇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基因IVS-Ⅱ-654(C-T)突变杂合子,丈夫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查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6月龄以下小婴儿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的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的外科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20年3月广东省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运用手术治疗的15例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15 d,年龄范围为4~111 d,15例患儿中包括12例新生儿;中位体重为3.2 kg,体重范围为1.7~5.0 kg,5例患儿的体重<3.0 kg。其中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right pulmonary artery from the ascending aorta,AORPA)右后方1例(开口闭锁)、正后方5例、左后方6例,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右无名动脉并开口闭锁2例、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左无名动脉1例。根据不同类型及其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直接吻合法4例,双瓣吻合法8例,双瓣吻合法+新鲜自体心包加宽1例,管道连接法2例,所有患儿均行解剖矫治。结果:所有患儿均为一期矫治,无死亡病例;中位机械通气时间为102 h,范围为22~503 h;中位住院时间为22 d,范围为13~82 d;中位体外循环时间为97 min,范围为34~202 min;中位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8 min,范围为21~59 min;中位辅助循环时间为78.5 min,范围为26~129 min。1例患儿的右肺动脉在主动脉后方吻合受压狭窄,于术后第11天再次行手术治疗将右肺动脉在主动脉前方吻合,术后狭窄解除;2例患儿于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均治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7.5个月,范围为1~100个月,部分患儿肺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增快,复查可见血流速度逐渐减慢,暂未行手术干预,心功能Ⅰ级或Ⅱ级。结论: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患儿的早中期手术效果是满意的,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得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胎儿动脉导管缺如的尸体解剖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胎儿先天性动脉导管缺如进行尸体解剖分析,以提高该疾病诊断的精准性。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经超声心动图畸形筛查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引产而进行尸体解剖病例400例,检查胎儿心血管畸形及内脏的畸形情况,对其动脉导管缺如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00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动脉导管缺如24例,检出率6%,男女各12例,左位主动脉弓19例,右位主动脉弓5例,21例具有肺动脉主干,3例无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具体情况如下:(1)肺动脉狭窄伴动脉导管缺如15例,伴发主要心血管畸形:单心室6例,房间隔缺损6例,单心房4例,右心房异构4例,右心室双出口4例,静肺脉异位引流4例,法洛四联症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3例;(2)肺动脉闭锁伴动脉导管缺如7例,3例无肺动脉主干,4例肺动脉闭锁伴有狭窄的肺动脉主干,均可见体-肺动脉侧支;(3)法洛四联症伴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及动脉导管缺如1例,肺动脉扩张;(4)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缺如1例,肺动脉正常。动脉导管缺如伴发主要心外畸形:脾缺如7例,肺异常7例,内脏反位7例。结论:胎儿动脉导管缺如常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动脉导管缺如合并肺动脉闭锁常伴体-肺动脉侧支;内脏畸形与伴随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种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三种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56例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左心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根据术式不同分三组:人工环成形组(A组)、自体心包条成形组(B组)、改良De Vega成形组(C组),每组52例。对术前、术后10 d、6个月、1、2年患者的心功能、心室射血分数、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内径、三尖瓣反流程度/cm 2、肺动脉收缩压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三种方法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效果。 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无再次手术。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0 d、6个月、1、2年三组患者心脏B超复查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术后2年A组心脏B超指标明显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2年复查轻度以下三尖瓣关闭不全比例分别为A组100%、B组96.6%、C组9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三种成形术均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治疗术式,近期效果相似,人工环成形中期效果更优,更适合功能性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而更远期疗效还有待于时间的推移进行统计学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