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及中期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评估单中心15年对于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的外科治疗经验及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8年9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收治的126例ALCAPA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67例,年龄为(17.8±12.6)个月,体重为(8.1±3.4)kg。所有患儿均接受ALCAPA纠治术,手术方式包括65例采用"凸窗"技术,51例利用自体组织重建冠状动脉管道(22例肺动脉组织管道,15例心包管道以及14例双活瓣延长管道),10例行"Takeuchi"技术;所有患儿中有72例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同时接受了二尖瓣整形手术。结果:21例患儿因急性左心衰竭于术后72 h内行机械辅助循环,辅助3~7 d,均顺利撤机。术后早期11例患儿死亡,其中4例为机械辅助撤离后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左心衰竭、多器官衰竭和脑出血。3例中远期死亡发生在术后18个月内,死亡原因为心脏休克和心力衰竭。生存患儿出院后规律随访,随访时间为(65.0±36.2)个月,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儿新建的冠状动脉均血流通畅,灌注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由术前的(46.2±15.0)%提高至(60.2±11.7)%( P<0.05);89.2%(58/65)二尖瓣整形术后患儿的二尖瓣反流维持在中度以内;二尖瓣整形组患儿术后二尖瓣过瓣流速较术前未见明显增快( P>0.05)。5例患儿在随访期间行二次手术,再手术率为4.5%。 结论:根据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采用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ALCAPA的手术效果满意,中远期随访的患儿心功能明显好转,预后良好;二尖瓣整形术能有效改善瓣膜反流,且不增加ALCAPA患儿手术风险;机械辅助循环是重症ALCAPA患儿术后早期安全有效的过渡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腹膜透析(腹透)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中心置管的年龄≥60岁的腹透患者,前瞻随访1年或期间退出腹透。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出口处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患者人口学、实验室指标及出口处护理等资料。结果:本研究纳入247例患者,年龄(68.6±6.2)岁,男性占53.4%,糖尿病肾病者占48.2%,中位随访时间为12.0个月。32例(13.0%)患者发生34次出口处感染,感染率为82.5患者月/次(0.15次/患者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最主要致病菌(35.3%)。培养阴性率为8.8%。导管出口处评估结果显示,不依从护理流程者23.5%,腹透管固定不良者62.3%,管道牵扯史者9.7%,出口处有机械性压迫者5.3%,护理频率不当者29.6%,用莫匹罗星者13.8%,患者本人护理出口处者26.7%,更换出口处护理者16.6%。两组患者的人口学(年龄、性别、基础肾脏病等)及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钾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不依从出口处护理流程( HR=2.352,95% CI 1.008~5.488, P=0.048)、腹透管固定不良( HR=3.074,95% CI 1.046~9.035, P=0.041)及出口处护理者不固定( HR=2.423,95% CI 1.004~5.845, P=0.049)是出口处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老年腹透患者的出口处感染率为0.15次/患者年。教育患者依从出口处护理流程、做好腹透管固定及由固定的经培训的护理者护理出口处可能会降低老年腹透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呼吸机管道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管道湿化模式对(VAP)的影响及含加热导丝的呼吸机管道对降低VAP的作用。方法:将199例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28 d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2例与对照组9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型无加热导丝呼吸机管道,实验组患者使用密闭式加热导丝呼吸机管道。分别于上机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道VAP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黏膜损伤、气管导管堵管发生率及呼吸机管道更换次数、管道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和呼吸机管道护理时数。结果:两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黏膜损伤、气管导管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两组第14天、第21天、第28天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呼吸机管道更换次数、管道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和每日呼吸机管道护理时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密闭式加热导丝呼吸机管道的湿化效果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可降低VAP的发生率,更好地保证机械通气的湿化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煤矿矿区工人眼外伤的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煤矿矿区眼外伤患者的损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华亭煤业总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眼外伤61例(64眼)的临床资料。结果:受伤原因均为井下工作意外事故。其中以运输工在巷道作业时因支撑巷道的液压支架管道意外爆裂,眼部被管道内的高压乳化液冲击致眼挫伤者35例(57.3%)占首位;其次是采煤司机被采煤机意外蹦出的高速旋转煤块击中眼部,导致的角膜穿孔伤和眼内异物伤者14例(23.0%);掘进队工人在使用风钻或水钻时被溅出的水泥屑和煤屑所致的眼睑皮肤异物及角结膜异物者12例(19.7%)。外伤性质以挫伤最多(62%);其次为眼球穿孔伤(20%),眼附器挫伤及裂伤(18%)。患者治疗前平均视力(logMAR)为1.28±1.08,治疗后为0.52±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033, P<0.05)。 结论:矿区工人眼外伤与多种因素有关,以眼挫伤为主,对视力有直接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右室肺动脉外管道置换术后延迟恢复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右室肺动脉外管道置换术后早期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至2021年我院收治的行右室肺动脉外管道置换术患儿,根据患儿ICU滞留时间分为正常恢复组和延迟恢复组。收集患儿基础资料以及围术期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入组55例患儿,将所有患儿术后ICU滞留时间按照从短到长进行排序,排在第75%位点的ICU滞留时间(7 d)定义为分组界值,正常恢复组(ICU滞留时间≤7 d)40例,延迟恢复组(ICU滞留时间>7 d)15例。全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24(0,1 408)h,ICU住院时间4(1,67)d。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6例,死亡2例。两组患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长( OR=1.034,95% CI 1.009~1.061, P=0.009)、右心功能差( OR=9.536,95% CI 1.010~90.037, P=0.049)为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 结论:右室肺动脉外管道置换术后风险高,ECMO辅助比例及病死率高。右心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长是术后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带瓣血管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Ross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瓣疾病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采用ePTFE人工带瓣血管构建右心室流出道的自体肺动脉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Ross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2015年至2020年采用Ross手术治疗的8例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0.5~13.2岁,术前诊断主动脉瓣狭窄4例、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累及主动脉瓣1例。手术主要分三步进行:获取自体肺动脉瓣;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采用主动脉根部移植法将自体肺动脉瓣移至主动脉瓣;利用手工缝制的ePTFE人工带瓣血管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结果:6例右心室流出道采用手工缝制ePTFE人工带瓣血管重建,2例采用人工单瓣,无手术死亡,全部患者治愈出院。随访1~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无远期死亡,无瓣膜相关并发症。随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1例主动脉瓣中量反流,1例少-中量反流,其余为少量反流;肺动脉瓣中2例采用人工单瓣的少量反流,其余采用手工缝制的ePTFE人工带瓣血管肺动脉瓣少量反流或微量反流;所有患者末次随访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6.63±3.46)mmHg(1 mmHg=0.133 kPa )。左心室流出道及主动脉瓣环在术后会稍缩小(1例Ross-Konno手术患者直径增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瓣环直径均呈增长趋势,目前暂无需要再次干预者。结论:Ross手术用于治疗主动脉瓣膜疾病安全,血流动力学效果好,自体肺动脉具有生长潜能,尤其适用于儿童及年轻患者。用于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手工缝制ePTFE人工带瓣血管短期内抗反流功能良好,或可做为同种/异种带瓣管道替代材料,但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及更多的病例积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6例心脏危重症患者直升机医疗转运管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心脏危重症患者使用直升机进行医疗转运的管理经验,为在重大自然灾害背景下危重症患者转运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21年7月21日16:30至7月22日19:30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因历史罕见特大暴雨使用直升机转运的36例心脏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及转运资料。在迅速组建转运领导协调组、明确职责及分工,做好患者病情、管道评估及机械循环辅助(MCS)设备的预处理,模拟演练转运流程,提高转运实施过程的安全性,与目标医院进行有效交接等的完备措施下,采用直升机对心脏危重症患者实施转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MCS情况、转运情况及转归。结果:36例心脏危重症患者分别来自成人心外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儿童CCU、综合ICU和神经疾病科;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50.93±20.86)岁;12例患者使用呼吸机,7例患者需要MCS设备支持〔其中2例既需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又需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7例患者为心脏术后。36例患者转运总距离1 638.4 km,共历时10.5 h,直升机单程空中飞行时间约8 min,每位患者平均转运用时约17.5 min。36例患者转运途中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未发生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均安全到达目标医院。结论:在迅速组建转运领导协调组、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处理、模拟演练转运流程、与接收医院有效交接等各环节的无缝衔接下,使用直升机对心脏危重症患者进行医疗转运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为拯救患者生命和进一步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膜联蛋白A1拟肽Ac2-26减轻大鼠体外循环肺损伤的抗炎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1(AnxAl)拟肽Ac2-26对体外循环(CPB)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分析其抗炎机制。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350~450 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6例):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Ac2-26组(A组)。假手术组行股动静脉穿刺置管,仅开胸暴露左肺,不连接CPB管道;其余2组均建立CPB左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组在CPB前10 min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A组在CPB前10 min尾静脉注射Ac2-26(1 mg/kg)。3组大鼠于CPB前(T1)、开放左肺门即刻(T2)、实验结束时(T3)分别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于T1、T3分别取股静脉血测中性粒细胞(PMN)的数量。T3时取肺动脉血测PMN的数量、大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含量;取左肺组织,ELISA法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PMN弹性蛋白酶(NE)含量,Tunel法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凋亡;Western-Blot测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AnxA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IR组T3时点的股静脉血、肺动脉血PMN数量及肺动脉VCAM-1含量高,肺组织MPO、NE含量增加,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升高、OI降低、RI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IR组比较,A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降低,股静脉血、肺动脉血PMN数量及肺动脉血VCAM-1含量明显减少,肺组织AnxA1、ICAM-1表达降低,肺组织MPO、NE含量降低,PMN凋亡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膜联蛋白A1拟肽Ac2-26可抑制肺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减弱中性粒细胞与肺血管内皮的黏附能力,促进肺内中性粒细胞凋亡,降低NE、MPO含量,对大鼠CPB后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原发微小滑膜肉瘤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滑膜肉瘤是一种起源未定的具有间质和上皮双相分化的软组织肉瘤类型,好发于年轻人四肢大关节附近的深部软组织。原发于消化管道的滑膜肉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35岁女性胃体的原发滑膜肉瘤,镜下表现为单相梭形细胞亚型,SYT断裂探针检测结果阳性。胃原发滑膜肉瘤罕见,易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认识其存在并熟悉相关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合细胞遗传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应用于胰腺癌消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根治性治疗机会,预后较差。不可逆电穿孔术是近年来新兴的非热能肿瘤消融技术,该技术通过高压脉冲电场导致细胞膜穿孔,进而引起细胞凋亡和坏死,可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不损伤周围重要管道结构及细胞外基质结构,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特别适合胰腺癌等复杂部位的肿瘤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