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奈达隆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建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决奈达隆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一种脱碘的苯并呋喃衍生物,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与胺碘酮类似,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决奈达隆主要用于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患者的节律控制,减少房颤/房扑的复发,并降低再住院风险。不建议决奈达隆用于长程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以及射血分数减低的房扑或房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规律监测心电图、电解质和肝肾功能,并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职业暴露人群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O 2-NPs)职业暴露人群血清代谢谱变化,探索TiO 2-NPs健康效应的生物标志物和损伤机制。 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通过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某TiO 2-NPs生产企业职工为研究对象,从企业中选取接触TiO 2-NPs工人64人为暴露组,选取同企业后勤行政人员62人为对照组,使用非抗凝采血管收集血样。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采集非靶向代谢组学数据,筛选生物标志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 结果:通过 P<0.05和变量重要性投影指标( VIP)值>1两个指标筛选出46个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甘油酯类、鞘磷脂类、甘油磷脂类、脂肪酰基类等;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确定3-羟基-4,5-二甲基-2(5H)-呋喃酮、4-氨基联苯、庚酰肉碱、十六烷二酸单-L-肉碱酯、伊布利特、LysoPA[18∶1(9Z)/0∶0]、LysoPC(18∶0)、PC(16∶0/16∶0)、PC[16∶0/20∶4(5Z,8Z,11Z,14Z)]、PC[P-18∶1(9Z)/P-18∶1(9Z)]10个候选生物标志物;涉及4条代谢通路的变化,分别为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 结论:TiO 2-NPs职业暴露会对血清代谢谱产生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04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儿病原学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骨髓炎患儿脓液中的病原菌分离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住院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儿的骨膜下脓液或骨髓液培养结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均采用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Vitek。结果:(1)共纳入104例患儿,60例(57.7%)为男性。65例(62.5%)患儿中分离出病原菌66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51.0%)、大肠埃希菌3株(2.9%)、铜绿假单胞菌2株(1.9%)、肺炎链球菌2株(1.9%)、人苍白杆菌2株(1.9%)和其他细菌4株(3.8%)。39例(37.5%)脓液未培养到致病菌。⑵在病原菌阳性的患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1.5%,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3.4%。金葡菌阳性患儿年龄明显大于非金葡菌感染者( P=0.028),体重明显高于非金葡菌阳性者( P=0.040),且金葡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具有更高的C-反应蛋白水平( P=0.038)。⑶5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显示100%的菌株对青霉素耐药,且仅56.6%的菌株对苯唑西林敏感。菌株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3%、30.2%、67.9%、69.8%。菌株对呋喃妥因的敏感率为90.2%。所有的菌株对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利福平、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69.8%菌株为耐三种及三种以上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 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儿童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的病原菌,其对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提示临床上经验性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急性骨髓炎患儿时,传统药物苯唑西林、克林霉素不宜作为首选药物。另外尚有39例(37.5%)脓液培养未检测到病原菌,其病原学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长期丁苯酞预处理通过Nrf2通路减轻永久性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小鼠缺血性脑损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长期预防性应用丁苯酞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 Nrf2)通路的关系。方法:将Nrf2 +/+野生型和Nrf2 -/-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体积植物油)、小剂量丁苯酞组(20 mg/kg)和大剂量丁苯酞组(60 mg/kg),每组各6只。通过灌胃方式每日给药1次,持续1个月,然后通过电凝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模型,模型制作后继续给药,直至第10天处死。在模型制作后第3天和第10天时应用改良Longa分级量表和转棒实验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处死后通过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通过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通过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以及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缺血区脑组织Nrf2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包括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和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 NQO1)。 结果:造模后第10天时,与Nrf2 -/-对照组相比,Nrf2 +/+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显著较轻,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均显著较小,而且Nrf2、HO-1、NQO1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对于Nrf2 +/+小鼠,与对照组相比,大剂量丁苯酞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 P<0.05),脑含水量显著降低( P<0.05),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更好( P<0.05),而且Nrf2、HO-1、NQO1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较高( P均<0.05)。对于Nrf2 -/-小鼠,各组间神经功能、脑梗死组体积、脑含水量、Nrf2、HO-1、NQO1 mRNA及蛋白水平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长期丁苯酞预处理能显著改善永久性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小鼠小鼠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脑含水量,并且提高Nrf2、HO-1、NQ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提示丁苯酞可能通过上调Nrf2基因及其下游抗氧化应激因子HO-1和NQO1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垃圾焚烧行业PCDD/Fs职业暴露定量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垃圾焚烧行业作业工人暴露二噁英类化合物(PCDD/Fs)水平,探讨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于2021年9月,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1年2月10日发表的垃圾焚烧厂内环境PCDD/Fs暴露的文献。共检索到文献1 365篇,最终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7篇。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吸入风险模型评估垃圾焚烧行业工人暴露PCDD/Fs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7个地区的垃圾焚烧厂,共计86个采样点。武汉地区研究显示同一厂区内垃圾焚烧炉旁作业环境浓度最高,厂区休息和办公区次之。西南地区厂区焚烧炉PCDD/Fs浓度最高(4 880.00~24 880.00 pg TEQ/m 3),深圳最低(0.02~0.44 pg TEQ/m 3)。吸入超额个人风险评估显示,随着暴露时间增加,致癌风险呈现升高趋势。西南地区垃圾焚烧厂炉旁作业工人致癌风险最高,当暴露时间为1年时,风险值为22.40×10 -6~114.20×10 -6,属于中致癌风险;暴露5年以上达到高致癌风险。济南市垃圾焚烧厂炉旁作业工人在暴露5年后风险达中致癌风险,浙江省垃圾焚烧厂炉旁作业工人在暴露超20年后风险属于中致癌风险。武汉市、上海市、浙江省、深圳市和珠三角地区垃圾焚烧企业工人经过40年职业暴露仍为低致癌风险。济南市、浙江省和西南地区垃圾焚烧企业炉旁作业工人的HQ>1,定性评价结果为非致癌风险不可接受。 结论:垃圾焚烧行业职业暴露PCDD/Fs差异较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职业暴露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莲子心中具有心肌细胞保护活性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为了寻找莲子心(Nelumbinis Plumula)具有心肌细胞保护活性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莲子心的80%乙醇提取物,运用1HNMR、13C NMR等波谱技术和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心肌细胞保护活性筛选.从莲子心80%乙醇提取物分离纯化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苷(1)、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2)、芹菜素-6-C-β-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β-D-新橙皮苷(4)、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6)、橙皮苷(7)、异夏佛塔苷(8)、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9)、对香豆酸-4-O-β-D-葡萄糖苷(10)、对香豆酸(11)、苯乙基6-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β-D-葡萄糖苷(12)、淫羊藿次苷D1(13)、淫羊藿次苷F2(14).化合物1~6、9、11~14均为首次从莲子心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1~8对缺氧/复氧损伤下的小鼠HL-1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小鼠HL-1-STAT3-Luc细胞中STAT3的表达也具有促进作用,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玄参内生真菌Nigrospora oryzae D7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玄参内生真菌Nigrospora oryzae D7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N.oryzae D7培养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 4,5,8-三羟基-6-甲氧基-2-甲基-3-2-丙酰-3,4-二氢萘-1(2H)-酮(1)、(S)-2-甲基-2,3-二氢苯并呋喃-4-羧酸(2)、3-羟基-2-甲氧基-5,6-二甲基苯甲酸(3)、2-乙氧基-3-羟基-5,6-二甲基苯甲酸(4)、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醛(5)、2,5-二甲基间苯二酚(6)、2-(4-羟苯基)乙酸乙酯(7)、酪醇(8)、α-acetylorcinol(9)、(20S,22E,24R)-5α,8α-桥二氧-麦角甾烷-6,22-二烯-3β-醇(10)、(3β,5α,6β,22E)-麦角甾-7,22-二烯-3,5,6-三醇(11).化合物 1为新化合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 1 对人肺癌 A549 细胞和人乳腺癌MDA-MB-435 细胞具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9.25±1.60)、(11.37±2.10)μmol/L;化合物10和11对A549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25.23±2.50)、(27.48±1.90)μmol/L.结论 化合物 1 为萘醌类新化合物,命名为稻黑孢醌A;化合物 1 对A549 细胞和MDA-MB-435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化合物 10和 11 对A549 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一种CA-4类衍生物抗人三阴性乳腺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以CA-4为先导化合物,按照微管蛋白和PI3K双靶点活性进行设计、合成一种CA-4类衍生物[1-(3,5-二氟苯基)-2-(6-甲氧基-2-(1-(3,4,5-三甲氧基苯基)乙烯基)苯并呋喃-5-基)乙烯].并在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上进行PI3K活性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IC50值,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阻滞情况,AutodockTools系统进行衍生物和PI3K分子对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I3K分泌表达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I3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该衍生物对MDA-MB-231细胞的IC50=5.78 μmol·L-1,使细胞内出现一系列凋亡形态变化,阻滞细胞生长周期于G2期,与PI3K良好结合,结合自由能为-36.4008 kJ·mol-1,降低PI3K分泌量且下调PI3K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该衍生物的PI3K靶点活性得到了初步验证,也可为此类化合物进一步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淮安市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究淮安市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其感染的诊治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头孢西丁或苯唑西林耐药表型或mecA基因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对菌株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利用在线数据库鉴定菌株携带的毒力和耐药基因.结果 从7种类型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8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9.04%.分离菌株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为97.59%,对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呋喃妥因均敏感,多重耐药菌株占57.83%.8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有20个ST型,ST398(21.69%)为主要型别.83个基因组存在187 292个SNPs位点.这些菌株携带有38种耐药基因,其中tet(38)、blaZ、arlR、arlS、mgrA、norA、mepA、ErmC、LmrS、mepR 携带率较高.携带 sea、seb、sec、sed、seh、selk、sell、selq 8 种肠毒素基因,selk和selq携带率最高,均为32.53%,ST1菌株携带肠毒素基因种类最多.杀白细胞素PVL编码基因lukF-PV和lukS-PV携带率分别为49.40%和6.02%.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1编码基因tsst-1的携带率为3.61%.结论 淮安地区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较强,MRSA检出率较高.菌株ST型别丰富,ST型别与致病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三七根中2个新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进一步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干燥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C18反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再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三七干燥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包括萜类5个、吡喃酮类3个、呋喃酮类1个、酚苷类1个、其他类1个,分别鉴定为(S)-2-乙基-6-羟基-7-甲氧基苯酞-6-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Δ8(9)-(Z)-(R)-6-(1-羟基己基)-4-甲氧基-2(5H)-吡喃酮(2)、6-(1-羟基戊基)-4-甲氧基-2(5H)-吡喃酮(3)、6-(1-羟基己基)-5-羟基-3-甲氧基-2(5H)-吡喃酮(4)、4β,10α-香木兰烷二醇(5)、异胡萝卜-6-烯-10β,14-二醇(6)、4(15)-桉叶烯-1β,6α-二醇(7)、两面针碱D(8)、两面针碱C(9)、5-(1-羟基庚基)-3-甲氧基-2(5H)-呋喃酮(10)、3E-5-甲氧基-6-羟基-6-甲基-3-庚烯-2-酮(11).结论 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三七酚酞苷和三七己烯吡喃酮.化合物6、8、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