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材》杂志征稿简约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1征稿内容1.1药用植物栽培,包括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药材和异地药材的引种驯化,道地药材的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产量、质量,组织培养,药用真菌的栽培及GAP基地的建设等.1.2动物药研究,包括药用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资源、生态、习性的调查与观察,野生变家养与异地引种品种的驯化,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动物药的产量与质量,动物药的药理、药化和临床试验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毛建草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毛建草(Dracocephalum rupestre)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然而,其叶片外植体再生系统尚未建立.以毛建草大田叶片和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不定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建立了叶片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大田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1 mg·L-1 2,4-D+1.0 mg·L-1 IAA,诱导率达84.51%,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3.0 mg·L-1 6-BA+0.5 mg·L-1 TDZ+0.5 mg·L-1 IAA,分化率为66.37%;组培苗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1 6-BA+0.1 mg·L-1 2,4-D+0.5 mg·L-1 IAA,诱导率达86.73%,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1 6-BA+2.0 mg·L-1 TDZ+0.05 mg·L-1 IAA,分化率为53.48%.不定芽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2.0 mg·L-1 6-BA+0.05 mg·L-1 NAA,增殖率为83.57%,最适生根培养基为 1/2MS+0.1 mg·L-1 NAA+0.1 mg·L-1 IBA,生根率为86.97%;在草炭:蛭石=1∶1(v/v)的混合基质中组培苗长势最好.该研究建立了毛建草叶片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为毛建草种质资源保存和种苗快繁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栝楼组培快繁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8/31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的种植方式存在效率低和品质不稳定等问题,通过组织培养可以成功实现栝楼无菌苗的快速生长和繁殖,通过科学合理的繁殖方法、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可以进一步提高栝楼的产量和品质.现对栝楼组培快繁及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栝楼的生产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促进栝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31
-
VOSviewer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对红景天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31
目的:分析掌握高原药材红景天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态,并分析研究前景.方法:查全率检索策略,VOSviewer1.6.19 结合CiteSpace5.7.R5 分析CNKI及Web of Science中红景天相关文献,剔除不相关及信息不全的文献.结果:纳入计量的红景天中文文献5 820 篇、英文文献1 426 篇,分析了文献产出与经费支持关系,梳理了主流用药品种、关键词共现、聚类、时线图及关键词突变内容,并讨论了红景天研究内容脉络、高发文研究团队及研究内容、红景天苷作用机制和未来热点趋势.结论:红景天作为历史悠久且临床用药经验的高原药材品种,中国是开展研究的主要国家,虽起步晚但在2003 年之后发展快,文献产出与经费支持呈正相关,在大株红景天之后,红景天研究热潮逐渐趋于平稳.英文文献发表最多的作者为波兰华沙医科大学的EWA团队,主要研究狭叶红景天、四裂红景天和玫瑰红景天提取物对小鼠、猪血液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体内外活性、增值及代谢的影响,中文文献以新疆叶城解放军第十八医院的崔建华团队发文最多,主要针对单复方红景天对急性高原疾病、高原脱适应展开一系列临床研究.红景天提取物和红景天苷的抗疲劳、抗缺氧作用是主要关注点.因栽培存在难点,研究人员广泛探索组织培养育苗,人工栽培尚未实现产业化,而红景天苷可规模合成.红景天未来研究热点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神经保护、学习及认知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但相关机制研究有待深入.虽有红景天活效成分红景天苷的构效关系、生物合成的研究,有望缓解野生资源匮乏的现状,但单一成分并不能完全代替药用植物,因此,有必要结合交叉学科进一步开展红景天人工栽培和替代品种研究,从而推动红景天资源保护与产业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31
-
药用植物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8/31
穿心莲为我国重要的南药之一,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其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具有抗癌、抗HIV病毒、抗炎、保肝等功效.然而,穿心莲内酯人工合成难度较大,主要从人工栽培的植物原料中提取,栽培植物原料的质量因受土壤、气候、水肥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参差不齐,穿心莲生长周期长且占用土地资源.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种苗快繁及活性成分积累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是实现穿心莲活性成分快速、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穿心莲组织离体再生技术体系日益完善,从外植体到完整植株的组织离体再生技术日渐成熟,已在种苗繁育、倍性育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应用.同时,在穿心莲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不定根培养、毛状根培养过程中,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使用适宜的诱导子可大幅增加培养物中穿心莲内酯等活性成分的积累.该文分别从穿心莲组织、细胞、不定根及毛状根培养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以及其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离体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研究提供参考.此外,还提出了未来在穿心莲离体培养技术及通过该技术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研究中需重点关注的 3 个方面:(1)熟化完善穿心莲组织离体再生技术体系,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2)优化培养条件和高效诱导子联用,进一步提高穿心莲内酯等重要活性成分产量;(3)开展通过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穿心莲内酯的生物反应器培养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31
-
《中药材》杂志征稿简约
编辑人员丨2024/6/22
1征稿内容1.1药用植物栽培,包括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药材和异地药材的引种驯化,道地药材的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产量、质量,组织培养,药用真菌的栽培及GAP基地的建设等.1.2动物药研究,包括药用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资源、生态、习性的调查与观察,野生变家养与异地引种品种的驯化,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动物药的产量与质量,动物药的药理、药化和临床实验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药用植物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植物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技术是后基因组时代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植物遗传转化从最初依赖组织培养的方式发展到了不依赖组织培养的直接转化方式;基因编辑技术从需要剪切特定基因片段再修复的第1阶段编辑技术,发展到了无需剪切即可在特定部位精确替换碱基或精确插入、删除片段以及大片段的第3阶段编辑技术,两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推动着植物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本文综述了植物遗传转化方法与基因编辑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并对药用植物遗传转化新方法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建立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药用植物的基因功能和分子育种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氮的吸收同化以及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中重要的营养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物质的主要成分,同时又是叶绿素、生物碱和植物激素等的组成部分,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物质代谢过程.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氮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组培产物的生长发育、诱导、分化以及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累积.该文对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基中氮源的组成、氮源吸收与同化、氮源对组织培养物生长发育以及氮对组培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探讨氮对植物组织培养的作用,为氮在植物组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中药材》杂志征稿简约
编辑人员丨2024/3/30
1 征稿内容1.1 药用植物栽培,包括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药材和异地药材的引种驯化,道地药材的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产量、质量,组织培养,药用真菌的栽培及GAP基地的建设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中药材》杂志征稿简约
编辑人员丨2024/3/16
1征稿内容1.1药用植物栽培,包括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药材和异地药材的引种驯化,道地药材的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产量、质量,组织培养,药用真菌的栽培及GAP基地的建设等.1.2动物药研究,包括药用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资源、生态、习性的调查与观察,野生变家养与异地引种品种的驯化,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动物药的产量与质量,动物药的药理、药化和临床实验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