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97例 青少年女性—原发性闭经—肾上腺占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为18岁女性,主因"原发性闭经,发现肾上腺占位1个月"入院。患者11岁出现乳房发育,13岁出现阴毛及腋毛生长,但无月经来潮,外院曾给予人工周期治疗无效;16岁时自觉脸变圆,毛发增多。辅助检查提示血孕酮、硫酸脱氢表雄酮、睾酮、皮质醇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低,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肾上腺影像学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区占位。考虑肾上腺多功能内分泌腺瘤可能性大,于全麻下行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提示肾上腺皮质腺瘤。术后患者食欲减退、皮肤蜕皮,术后1个月出现月经初潮,复查血孕酮、硫酸脱氢表雄酮、睾酮、皮质醇水平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软性杀虫剂:重塑节肢动物媒介和城市害虫的治理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尽管节肢动物类(主要指昆虫纲和蛛形纲)病媒和害虫的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对公共卫生及人类健康仍造成巨大威胁,且这种情形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和常规杀虫剂滥用以及抗药性的发展变得更加严峻.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常规杀虫剂在历史上对保护人类和动物免于病媒生物和其他城市害虫的侵害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些杀虫剂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不良影响在全球范围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对节肢动物生物学的深入了解,基于昆虫生长调节剂的软性杀虫剂的研发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传统杀虫剂因具有易获得和见效快等优点已被使用者和公众广泛接受,软性杀虫剂的研发经历曲折.然而,基于昆虫激素类似物、模拟物或者激动剂以及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软性杀虫剂在很多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软性杀虫剂中发展和使用最成功的案例是保幼激素类似物(比如烯虫酯、烯虫乙酯和烯虫炔酯),已经应用于多种病媒生物和环境害虫的治理.最近,S-烯虫酸叔丁酯的诞生又带来了新的成功机遇.保幼激素模拟物吡丙醚和苯氧威因在病媒生物和其他害虫治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也得到了较好的研究和开发.保幼肽因其生物活性和作为多肽可以预期的环境安全性,近年来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相比保幼激素类似物,蜕皮激素受体激动剂对靶标生物具有更宽的敏感窗口期,研发潜力巨大.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因其作用方式独特和杀虫谱广而备受重视.总之,不管软性杀虫剂单独使用,还是与传统杀虫剂联合使用,在不久的未来都将在病媒生物及其他城市害虫的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抗虫辣椒叶片对斜纹夜蛾幼虫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为明确朝天椒(品种:BLTY2)叶片饲喂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的关键原因,本研究以人工饲料及牛角椒(品种:FXBX)叶片饲喂的斜纹夜蛾幼虫为对照,通过比较3种食料饲喂后斜纹夜蛾幼虫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BLTY2辣椒叶片饲喂所致的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异常的原因.结果表明,朝天椒辣椒叶片饲喂的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速率滞后于牛角椒辣椒叶片及人工饲料饲喂的斜纹夜蛾幼虫,且每头幼虫的发育时长均显著延长(P<0.05).饲喂后第1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和第7天,饲喂BLTY2辣椒叶片的斜纹夜蛾幼虫体内保幼激素(JH)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食料饲喂的斜纹夜蛾幼虫(P<0.05).饲喂后第3天、第4天、第5天和第7天,饲喂BLTY 2辣椒叶片的斜纹夜蛾幼虫体内蜕皮激素(Ecd)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食料饲喂的斜纹夜蛾幼虫(P<0.05).3种食料饲喂后斜纹夜蛾幼虫体内的几丁质酶(CHT)活性变化差异较大,而2种辣椒叶片饲喂后斜纹夜蛾幼虫体内的组织蛋白酶(CTS)活性变化趋势相似,且不同于人工饲料饲喂的斜纹夜蛾幼虫体内的CTS活性变化趋势.由此可见,BLTY2辣椒主要干扰斜纹夜蛾幼虫体内JH与Ecd的含量抑制其生长发育.本研究结果可为筛选具有抗虫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从"骨肉不相亲"探讨牛膝活性成分β-蜕皮甾酮论治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18
骨质疏松是骨稳态失衡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紊乱疾病.临床常用药物如双膦酸盐、地诺单抗及雷奈酸锶等具有胃肠道刺激、肾毒性等不良反应,亟待安全长期有效的新型药物弥补空白.中医学中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痿"范畴,牛膝是中医药治疗"骨痿"的常见药物,β-蜕皮甾酮为其主要活性成分.通过β-蜕皮甾酮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机制进行系统性综述,并以其对骨骼与肌肉分子调控为切入,结合牛膝中医中药理论及结合现代分子医学及生物学研究,总结出增加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提高肌肉质量以及类雌激素等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腾冲重楼根茎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研究藜芦科植物腾冲重楼Paristengchongensis根茎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HPD100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RPC18硅胶和SephadexLH-20凝胶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NMR和MS等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对分离到的化合物用微量稀释法进行抗细菌和真菌活性评价.结果 从腾冲重楼根茎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 16个化合物,分别为parisvanioside A(1)、kingianoside K(2)、7-氧薯蓣皂苷(3)、pariposide A(4)、parisvanioside B(5)、parisrugoside H(6)、(25R)-17α-羟基螺甾-5-烯-3β-基 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麦冬皂苷C'(8)、纤细薯蓣皂苷(9)、重楼皂苷Ⅰ(10)、重楼皂苷Ⅱ(11)、重楼皂苷VI(12)、pennogenin 3-O-β-chacotrioside(13)、重楼皂苷 H(14)、重楼皂苷Ⅶ(15)和 β-蜕皮激素(16).化合物3、5~15对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强抑制作用,50%最低抑菌浓度(50%minimu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50)为0.07~93.60 μmol/L;化合物5~15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强抑制作用,MIC50为0.06~73.08 μmol/L;化合物3、5~8、10~15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MIC50为0.04~69.92 μmol/L.结论 化合物1~7为首次从腾冲重楼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2~15对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抑制率可达100%.化合物11对絮状表皮癣菌抑菌效果最好,MIC50为(0.07±0.004)μmol/L;化合物11对红色毛癣菌抑菌效果最好,MIC50为(0.06±0.003)μmol/L;化合物11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抑菌效果最好,MIC50为(0.04±0.001)μmol/L.腾冲重楼中含有的甾体皂苷有治疗皮肤及深部真菌感染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金果榄质量HPLC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金果榄药材中古伦宾、蜕皮激素和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的方法,并寻找金果榄药材中的质量差异标志物.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古伦宾、蜕皮激素、非洲防己碱、药根碱和巴马丁的含量,并以检测出的含量为指标,结合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一步确定金果榄药材中的质量差异标志物.结果:测定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均显示20批样品可分为三大类,变量权重结果证实非洲防己碱、古伦宾、巴马汀为金果榄药材主要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所建方法利用DAD检测器特性,同时监测多个波长,方便快捷,能显著提高药材质量控制效率;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也可为金果榄药材种植、栽培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家蚕蜕皮液羧肽酶A的表征及免疫荧光定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蜕皮是许多变态发育昆虫的一种重要生理现象,昆虫通过蜕皮液中的酶对新旧表皮进行分离.已有相关蛋白组学的研究证明,家蚕蜕皮液中具有一种含量丰富的羧肽酶 A(Bombyx mori-carboxypeptidase A,Bm-CPA),目前对其作用功能尚不清楚.为了更好地了解Bm-CPA在家蚕蜕皮发育过程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 PCR、抗体制备、免疫荧光染色和毕赤酵母表达等方法对Bm-CPA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Bm-CPA具有保守的M14 锌羧肽酶结构域和糖基化位点,并且受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20E)调控,在眠期和上簇期的表皮中大量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显示 Bm-CPA 在眠期的表皮中富集,Bm-CPA 抑制剂会导致幼虫因无法蜕皮而死亡;通过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在体外成功获得大量的重组 Bm-CPA 蛋白.这些结果为深入了解家蚕蜕皮发育过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HPLC法测定糖痹通络颗粒中原儿茶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香豆酸、阿魏酸、β-蜕皮激素和络石苷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糖痹通络颗粒中原儿茶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香豆酸、阿魏酸、β-蜕皮激素、络石苷.方法 采用ACE 5 C18-AR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原儿茶酸、β-蜕皮激素)、280 nm(对香豆酸、阿魏酸、络石苷)、360 nm(羟基红花黄色素A);体积流量 1 mL/min;柱温 40℃;进样量5 μL.结果 原儿茶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香豆酸、阿魏酸、β-蜕皮激素、络石苷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103.63%、96.93%、103.18%、97.09%、102.38%、100.08%,RSD值分别为 1.01%、0.88%、1.27%、0.90%、1.35%、1.05%.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糖痹通络颗粒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瓦草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研究瓦草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应用硅胶、ODS及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环氧合酶-2(COX-2)试剂盒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 从瓦草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 8个单体化合物,包括5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sinocrassuloside Ⅶ(1)、sinocrassuloside Ⅵ(2)、sinocrassuloside Ⅸ(3)、sinocrassuloside Ⅷ(4)、sinocrassuloside Ⅹ(5)];2个蜕皮激素类化合物[蜕皮激素(6)、蜕皮激素-3-O-α-D-甘露糖(7)]及1个咔伯啉生物碱类化合物[1-乙酰基-3-甲酯基-β-咔啉(8)],其中,化合物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8为首次从蝇子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7的抗炎活性较强,IC50值分别为9.36μmol·L-1和6.70μmol·L-1.结论 瓦草化学成分具有多样性,且分离出来的单体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蜕皮甾酮对皮肤光老化和黑色素生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观察蜕皮甾酮对皮肤光老化和黑色素生成的影响.方法 ①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1.0 μmol/L蜕皮甾酮组、1.5 μmol/L蜕皮甾酮组、2.0 μmol/L蜕皮甾酮组,各组分别处理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黑素细胞(B16F10 细胞)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②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UVB组、1.0 μmol/L 蜕皮甾酮组、1.5 μmol/L蜕皮甾酮组、2.0 μmol/L 蜕皮甾酮组,Annexin V-FITC/PI 双标法检测 HaCaT 细胞凋亡情况,Hoechst 33258 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Western blot 法检测HaCaT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环氧化酶-2(COX-2)、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表达情况.③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1.0 μmol/L 蜕皮甾酮组、1.5 μmol/L蜕皮甾酮组、2.0 μmol/L蜕皮甾酮组,Western blot 法检测HaCaT细胞中透明质酸合成酶 2(HAS-2)、转谷氨酰胺酶 1(TGM1)和HDF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Iα1 肽链(COL1A1)表达情况.④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黑色细胞刺激素组、1.0 μmol/L蜕皮甾酮组、1.5 μmol/L蜕皮甾酮组、2.0 μmol/L蜕皮甾酮组、熊果苷组,采用分光光度仪检测B16F10 细胞黑色素生成及分泌情况.⑤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左旋多巴组、1.0 μmol/L蜕皮甾酮组、1.5 μmol/L蜕皮甾酮组、2.0 μmol/L蜕皮甾酮组,采用分光光度仪检测各组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蜕皮甾酮对HaCaT细胞、B16F10 细胞、HDF细胞活力均无明显影响.蜕皮甾酮各组HaCaT细胞凋亡率及HaCaT细胞中MMP-1、MMP-9、COX-2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UVB组(P均<0.05),HaCaT细胞中Sirt-1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UVB组(P均<0.05).蜕皮甾酮各组HaCaT细胞中HAS-2、TGM1 蛋白相对表达量和HDF细胞中COL1A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蜕皮甾酮各组和熊果苷组B16F10 细胞黑色素生成和分泌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黑色细胞刺激素组(P均<0.05).蜕皮甾酮各组蘑菇酪氨酸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左旋多巴组(P均<0.05).结论 蜕皮甾酮可能具有延缓皮肤光衰老、抗皱和抗黑色素生成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