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螺旋断层治疗的全身皮肤照射体位固定新技术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观察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螺旋断层治疗技术下进行全身皮肤照射(TSI)的可行性。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TSI治疗的3例蕈样霉菌病患者分别采用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俯卧位固定、潜水衣结合负压真空袋仰卧位固定、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结合真空袋仰卧位固定方法,观察固定效果并计算平均摆位误差、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靶区D mean。 结果:3种体位固定方式均起到良好固定效果,设计的放疗计划各参数均能达到临床要求。3例患者平均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分别为(0.26±3.40)、(-2.63±4.63)、(6.13±4.86) mm,靶区CI为0.56±0.09、HI为1.186±0.059、D mean为(2586.56±63.28) cGy。 结论: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或潜水衣都可以联合真空袋进行TSI治疗的体位固定。通过补偿膜剂量建成效应提高表皮剂量达临床要求,为螺旋断层治疗技术进行TSI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体位固定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体外光学质量测试设备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光学性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体外光学质量测试设备OptiSpheric IOL R&D比较2种具有相同负球差值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AcrySof IQ SN60WF和Proming A1-UV的光学性能。方法:应用OptiSpheric IOL R&D设备,分别在球差为0 μm(ISO-1)和+0.28 μm(ISO-2)的模型角膜以及孔径为3.0和4.5 mm条件下对+20.0 D蓝光滤过型SN60WF和高次非球面设计的非蓝光滤过全像差补偿型A1-UV IOL进行光学性能评估。分别测量IOL居中,偏心0.3、0.5、0.7、0.9和1.1 mm,倾斜3°、5°、7°、9°和11°的调制传递函数(MTF)以及USAF 1951分辨率测试图。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3300测试IOL的光谱透射比。结果:与A1-UV IOL相比,SN60WF对400~500 nm波长蓝光的光谱透射比明显降低,能明显减少蓝光透过。当孔径为3.0 mm时,居中位置的SN60WF和A1-UV在100 lp/mm空间频率时ISO-1角膜测量条件下MTF值分别为0.576和0.598,ISO-2角膜测量条件下MTF值分别为0.564和0.563;当孔径为4.5 mm时,ISO-1角膜测量条件下MTF值分别为0.238和0.404,ISO-2角膜测量条件下MTF值分别为0.438和0.339。在3.0 mm孔径下,100 lp/mm空间频率时ISO-1角膜测量条件下MTF值均较ISO-2角膜测量条件下升高;在ISO-1角膜测量条件下,A1-UV相比于SN60WF展现出更优越的光学质量,而在ISO-2角膜测量条件下,2种IOL的光学质量相似。在3.0 mm孔径下,偏心0.3 mm的SN60WF和A1-UV在100 lp/mm空间频率时ISO-1角膜测量条件下MTF值分别为0.414和0.571,ISO-2角膜测量条件下MTF值分别为0.438和0.512,倾斜3°的ISO-1角膜测量条件下MTF值分别为0.522和0.597,ISO-2角膜测量条件下MTF值分别为0.532和0.531,A1-UV在2种角膜测量条件下的MTF值和USAF分辨率测试图未发生显著改变。当IOL发生相同程度偏心或倾斜时,除4.5 mm孔径ISO-1角膜测量条件以外,A1-UV各空间频率的MTF值相较于SN60WF均下降。随着孔径的增大,IOL偏心或倾斜对MTF值和USAF分辨率测试图的影响更加显著。结论:SN60WF IOL能有效滤过波长在400~500 nm范围内的蓝光。当2种IOL发生大于0.3 mm的偏心或大于3°的倾斜时,均会造成IOL的光学质量下降。A1-UV相较于SN60WF在体外抗偏心和倾斜性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总散光与角膜散光及眼内散光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眼总散光与角膜散光、眼内散光的线性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6─12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行睫状肌麻痹验光且散光度≥1.00 D的3~6岁儿童,按入选标准选取76例(126眼),收集睫状肌麻痹后角膜散光度及轴位、眼总散光度及轴位4组数据。运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三角函数公式分析并计算眼内散光度及轴向,对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眼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遵循C total=0.004+0.988×C corneal+0.928×C intraocular( R2=0.998, P<0.001)。眼总散光轴向与角膜散光轴向、眼内散光轴向遵循A total=48.391+0.708×A corneal-0.185×A intraocular( R2=0.531, P<0.001)。126只散光眼的眼内散光中远视性散光92眼(73.0%),散光度最小值+0.25 D,最大值+2.00 D,平均(+0.58±0.29)D;近视性散光34眼(27.0%),散光度最小值-0.03 D,最大值-1.03 D,平均(-0.26±0.24)D。 结论::眼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呈高度线性相关。可通过公式C total=0.004+0.988×C corneal+0.928×C intraocular反推计算出眼内散光度,且准确性高。大部分眼内散光对角膜散光起补偿抵消作用,对角膜散光轴向影响小,眼内散光以逆规散光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分子亮氨酸重复蛋白聚糖家族在维持角膜透明性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小分子亮氨酸重复蛋白聚糖(SLRPs)为角膜的重要结构成分,在角膜透明性的形成和维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SLRPs大量分布于角膜基质层中,主要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各成员之间存在补偿性和协同性作用,共同调控基质层胶原纤维的形成和装配,维持胶原纤维排列的高度有序性,奠定角膜透明性的基础。Decorin和lumican分别是Ⅰ型和Ⅱ型SLRPs的主要功能成分,二者基因表达改变或核心蛋白结构异常均会影响角膜基质层其他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正常含量和排列关系,导致胶原纤维的形成、装配和排列异常,造成角膜混浊。SLRPs可通过结合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等调控角膜创伤修复和基质重塑,为治疗角膜疾病和研究角膜透明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本文就SLRPs家族成员生物学活性及其在角膜透明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体外分区囊袋模型的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对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体外分区囊袋模型,探讨不同类型360°连续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IOL)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Transwell小室、细胞爬片、人源Ⅳ型胶原、IOL建立后发性白内障(PCO)体外分区囊袋模型作为模型组,并设置一个空白处理的Transwell小室作为对照组。人LECs细胞系SRA01/04培养于各组Transwell小室中,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中PCO早期病理表现;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改变。根据体外分区囊袋模型植入的IOL类型分为平台板式袢HydroSmart组、C型袢HydroSmart组、C型补偿袢Hydrophobic组,并设置不植入IOL为空白对照组。应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IOL前囊膜区迁移细胞数目并计算前囊膜细胞迁移抑制率;应用细胞排斥区分析法检测各组IOL后囊膜区细胞迁移数目并计算后囊膜细胞迁移抑制率。结果:模型组细胞培养48 h后体外分区囊袋模型后囊膜区可见细胞形成类似早期Soemmering环和小型Elschnig珍珠样小体等PCO特征性病理表现;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迁移的细胞呈纤维状。对照组中均未见类似细胞分布及形态改变。平台板式袢HydroSmart组、C型袢HydroSmart组、C型补偿袢Hydrophobic组前囊膜区域单位面积迁移细胞计数分别为18.80±5.53、24.67±9.80和34.47±10.80,后囊膜袢光学部移行区迁移细胞计数分别为56.43±9.00、162.20±16.38和121.30±12.01,IOL前囊膜细胞迁移抑制率分别为(92.02±1.94)%、(89.76±3.10)%和(86.27±4.54)%;后囊膜细胞迁移抑制率分别为(91.60±3.65)%、(70.14±5.35)%和(78.43±3.48)%。平台板式袢HydroSmart组前囊膜区迁移细胞数目明显少于C型补偿袢Hydrophobic组,细胞迁移抑制率明显高于C型补偿袢Hydrophob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平台板式袢HydroSmart组后囊膜袢光学部移行区迁移细胞数、细胞迁移抑制率明显高于C型袢HydroSmart组和C型补偿袢Hydrophob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成功构建体外分区囊袋模型。与C型袢HydroSmart IOL、C型补偿袢Hydrophobic IOL相比,HydroSmart平台板式袢IOL能更有效抑制LECs的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眼像差补偿特性与视觉质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眼波前像差是客观视觉质量的一种评价指标。近年来人眼波前像差之间的补偿作用与视觉质量的关系受到关注。各像差之间、角膜像差与眼内像差之间、角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存在相互补偿关系,视觉神经系统会对人眼像差做出补偿。像差补偿特性会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不同分析区域下像差补偿特性也不相同。屈光手术及角膜接触镜等视觉矫正方式会改变人眼的像差补偿关系,其导致的像差补偿关系改变可能会对视觉质量产生影响,了解人眼的像差补偿特性与人眼视觉质量的关系非常重要。因此不仅要基于现有像差,还要了解人眼像差的补偿特性对像差进行个性化矫正,以提高矫正后的视觉质量。本文将人眼像差补偿特性与视觉质量关系的研究进展及意义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2.2 mm微切口与3.0 mm标准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洛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年龄相关性白内障76例(76眼)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2 mm微切口组,38例;对照组,3.0 mm标准切口组,38例。术后随访4周,比较两组角膜生物力学指标。结果:术后1 d,两组的角膜滞后性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 t=2.67, P=0.009;对照组: t=4.18, P<0.001)。研究组角膜滞后性在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 t=1.56, P=0.123),而对照组术后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 t=0.55, P=0.588);术前和术后角膜阻力因子相比无明显改变(研究组: t=0.15, P=0.880;对照组: t=0.57, P=0.569)。研究组术后1 d角膜补偿眼压和Goldman相关眼压升高( t=-3.25, P=0.002; t=-3.45, P=0.001),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术后1 d和1周角膜补偿眼压和Goldman相关眼压升高,术后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2.2 mm微切口白内障手术和3.0 mm标准切口手术均会导致角膜生物力学特征改变。但微切口白内障手术术后恢复较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ransPRK与SMILE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自愿行TransPRK的患者56例56眼和SMILE患者52例52眼,均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术后随访3个月,收集术眼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中央角膜厚度(CCT)和角膜曲率(Km),收集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眼反应分析仪测量的角膜补偿眼压值(IOPcc)、角膜阻力系数(CRF)、角膜滞后量(CH)及19个重复性较好的力学红外信号波形参数。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各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2个组术后1个月、3个月术眼CCT、Km及IOPc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术后1个月CRF、CH、p1area、p2area、p1area1、p2area1、w1、w2、w11、w21、h1、h2、h11、h21、dive1、dive2、mslew1较术前下降,path1、path2、path11、aplhf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术后3个月CRF、CH、p1area、p2area、p1area1、p2area1、w1、w2、w11、w21、h1、h2、h11、h21、dive1较术前下降,path1、path2、path11、aplhf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MILE组术后3个月dive2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1个月,TransPRK组p1area、p2area、p1area1、p2area1、w1、w2、w11、w21、dive1、dive2大于SMILE组,CH、path1、path2、path11小于SMI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个月,TransPRK组p1area、p2area、p1area1、p2area1、w1、w2、w11、w21、h2、h21、dive1、dive2大于SMILE组,path1、path2、path11小于SMI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TransPRK和SMILE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均减弱,术后早期TransPRK眼反应分析仪红外波形力学参数优于SMIL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光学体表成像辅助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摆位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光学体表成像(OSI)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PMRT)摆位中的性能,并评估基于3D打印技术的硅胶补偿膜对OSI检测精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至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PMRT患者16例,在使用锥形束CT(CBCT)校正误差前获取患者无补偿膜时OSI检测的摆位误差OSI no-bolus(OSI n),分析OSI n与CBCT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OSI的诊断效能。对于使用3D打印硅胶补偿膜的患者,获取有补偿膜时OSI检测的摆位误差OSI bolus(OSI b),比较OSI n和OSI b的检测精度差异。 结果:OSI n与CBCT摆位误差在平移方向呈高度相关( r≥0.80),在旋转方向呈弱相关( r<0.40)。在ROC分析中, y方向的曲线下面积(AUC)最低,且对任意平移方向都有AUC 5 mm≥AUC 3 mm>0.75。在检测精度中,OSI n与OSI b在 x和 z方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 y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56, P=0.01)。在 y方向上,OSI b与OSI n相比检测精度的系统误差增大3.11 mm,随机误差增大1.9 mm。 结论:在乳腺癌放疗摆位中OSI尚无法替代CBCT,但检测误差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通过操作训练减轻成像路径上补偿膜等因素的干扰,OSI辅助摆位的性能有望进一步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增加压迫系数的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眼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增加压迫系数(ICF)的角膜塑形镜矫正儿童近视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眼患儿资料,纳入右眼进行研究。依据患儿情况验配角膜塑形镜,近视度数<3.00 D者为低度近视,≥3.00 D者为中度近视,低度和中度近视的患儿分别采用Excel随机数分为低度近视试验组、低度近视对照组和中度近视试验组、中度近视对照组,分别验配ICF和常规压迫系数的角膜塑形镜。对比各组戴镜1年期间的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数(SE)、最佳矫正视力(BCVA)、近视力、眼前节情况(Efron分级)、角膜滞后量(CH)、角膜阻力因子(CRF)、角膜补偿眼压(IOPcc)、泪膜破裂时间(BUT)、高阶像差、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AF)。分类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戴镜1年后,低度近视试验组与低度近视对照组的AL、SE、BCVA、NVA、Efron分级、CH、CRF、IOPcc、BUT、高阶像差、调节幅度和A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戴镜6个月后,中度近视试验组眼轴长度增加了(0.05±0.03)mm,与中度近视对照组的(0.08±0.04)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16, P=0.001)。戴镜1年后,中度近视试验组眼轴长度增加了(0.12±0.04)mm,与中度近视对照组的(0.16±0.05)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17, P<0.001);中度近视试验组的SE为(-0.16±0.40)D,与中度近视对照组的(-0.58±0.60)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29, P=0.001);两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及AF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两组BCVA、近视力、眼前节情况、CH、CRF、IOPcc、BUT及调节幅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ICF角膜塑形镜在观察期内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正儿童近视眼,对中度近视眼的进展控制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