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卒中及共患疾病诊疗模式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卒中及共患疾病的关注逐步提高,但由于多病共存的特殊性和异质性,针对此类患者的诊治仍存在诸多不足和挑战.卒中及共患疾病的诊疗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医疗机构的神经系统专科技术水平和多学科协同救治能力.构建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是卒中救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医疗机构应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优化要素配置和运行机制,建立高效的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从而实现卒中及共患疾病整体诊治水平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TOPSIS法和波士顿矩阵的医院神经专科能力评估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对以神经科学集群建设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的神经专科能力进行评估,为国内医院的特色专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从服务能力、技术能力、质量安全和服务效率4个维度建立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专科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优劣解距离(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纵向比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专科2019-2023年发展趋势,并采用波士顿矩阵深入分析神经专科各亚专业建设情况.结果 2019-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专科TOPSIS综合得分指数呈上升趋势.神经外科以胶质瘤诊治为主的肿瘤专业1,在技术能力和质量安全方面得分指数最高;神经内科以脑血管病为主的亚专业,在技术能力和服务效率方面得分指数较高,以上两个亚专业在波士顿矩阵中均处于优势巩固区.结论 2019-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专科诊治能力不断提升.神经外科亚专业中,专科能力排名最高的为肿瘤专业1,诊疗技术难度较高,同时医疗质量负性事件发生率低.神经内科各亚专业中,脑血管专业诊疗技术难度高且服务高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膝骨关节炎中骨、筋、肉认知与演变考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筋骨病损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膝骨关节炎作为慢性筋骨病损的重要分支之一,属中医学"膝痹"范畴,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治疗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骨、筋、肉三者的关系.以骨、筋、肉三者为主线,对其层次与功能加以分析,探讨其与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的关系,对辨治规律的演变进行论述,提出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应注重"筋主骨从",以期对中医筋骨理论体系发展有所裨益,为临床诊治膝骨关节炎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最为严重的颈椎病亚型,具有临床症状重、致残率高、预后不确定等特点,给临床诊治带来巨大挑战.中西医结合治疗在CSM不同阶段可发挥协同作用,大量研究已证实其有效性.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立项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莫文教授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袁文教授共同牵头,组织本领域专家制定《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作为全国团体标准发布,编号为T/CAIM018-2021,得到业内专家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进一步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分级体系,构建CSM中西医结合诊治的临床关键问题,并广泛征求国内中医骨伤科、脊柱外科、中西医结合骨科、康复科、循证医学等领域专家意见,制定《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并通过全国中西医结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于2023年5月31日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联合发布(中西会发[2023]93号),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癌肝移植前沿:肌少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等待移植的肝癌患者多伴有肝硬化等严重基础疾病,处于长期营养不良和炎症应激状态,易合并肌少症,严重制约肝移植疗效。在手术、感染、代谢紊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移植受者还面临着肌少症加剧或新发的风险,因此肌少症贯穿了移植管理全链条。结合肌少症的受者分层体系能更精准地预测肝癌肝移植疗效,其评估体系也日趋精细化、多元化和智能化。当前,有关肌少症的基础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器官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新的研究切入点。另外,肌少症的发生演进机制和临床精准预防和诊治方案也亟待突破,已成为肝癌肝移植的全新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牙周病学学科发展的历程回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砥砺前行70载,见证了我国牙周病学从蹒跚起步、历经曲折到创新发展的艰辛历程。本文旨在回顾《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创刊至今发表的牙周病学相关论文,并依据时代特征将我国牙周病学的发展归纳为蹒跚起步、被迫停滞、蓬勃发展、规范创新及学科融合5个阶段。我国牙周病学研究从最初的借鉴、参考,到接近国际水平并深入和创新,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牙周病学研究体系,在临床诊治、基础研究、牙周医学以及学科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虽然我国牙周病学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这些代表性研究展示了一代代牙周病学者的不懈努力,为我国牙周病学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腺肿瘤规范化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胸腺肿瘤是前纵隔中最常见的肿瘤,以往认为发病率较低,同时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缺乏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获得的高级别循证证据指导临床。目前不同区域内对胸腺肿瘤诊治经验并不均衡,胸腺肿瘤诊疗过程中仍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探讨。本文拟通过综合纵隔占位手术指征、胸腺肿瘤手术切除范围、手术路径、术中淋巴结清扫及术后管理策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规范胸腺肿瘤外科治疗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美国创伤中心的核心要素及其借鉴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构建以分级救治为主体的创伤中心,并制定了相应的能力建设标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美国创伤中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创伤救治的核心理念、多学科创伤团队建设、灾难医学救援队(DMAT)建设及创伤学术与科研组织。我国创伤中心及创伤救治体系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笔者对美国创伤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进行介绍,为我国创伤中心建设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现状与挑战:来自中国类风湿关节炎2019年年度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高致残性自身免疫病,我国RA呈现患者人数多、诊治延误多、病情重者多及出现合并症者多的特点,且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加之我国风湿科学科建设起步晚、专业人员少,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低、依从性差,导致我国存在RA的早期诊断率低、治疗欠规范、治疗达标率低、患者致残率高等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风湿病学者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RA患者注册体系,成立了全国三级联动的医联体联盟,开展了“一市一科一中心”的学科建设项目,启动了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直报项目(CREDIT)以促进全国的RA达标治疗,颁布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RA诊治指南,大大提高了我国RA诊治水平。近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综合医院风湿免疫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和《综合医院风湿免疫科基本标准指引(试行)》,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通过我国风湿病学者的共同努力,我国RA的诊断与治疗将会取得更大进步,造福更多的RA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生态与健康生育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健康生育是社会之关切,微生物菌群可从各方面密切影响女性全生命周期的生殖健康。菌群失调可通过调控机体炎症、免疫及代谢等过程,导致或加重生殖内分泌疾病、不孕症、肿瘤、不良妊娠结局等,甚至影响子代健康。本文重点关注生殖道及肠道菌群对女性全生命周期的生殖健康影响,以期从菌群角度更好地了解女性健康。未来,深入解析菌群平衡和稳态对健康生育的预防和保护机制,对推动生殖障碍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菌群干预手段,建立生殖障碍疾病诊治新策略的临床转化体系,对提高生育全周期的健康水平具有深远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