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淋巴瘤患者化疗期Connect-Home过渡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基于Connect-Home过渡护理模式,构建淋巴瘤患者化疗期过渡护理干预方案,为进一步改善淋巴瘤化疗患者过渡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在文献回顾基础上,结合过渡护理最佳实践指南、Connect-Home过渡护理模式框架、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及淋巴瘤化疗患者特点,制定方案初稿,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进一步修订形成干预方案.结果 共纳入专家 15名,2轮问卷回收率均为 100%;干预方案的专家权威系数为 0.918;专家对条目的重要性评分均数为 4.40~5.00分,满分率为 0.40~1.00;专家对各条目重要性评分的变异系数为 0~0.14;2 轮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 0.373、0.206(均P<0.01).过渡护理干预方案共包括 4 个一级条目,19 个二级条目及 45 个三级条目.结论 淋巴瘤化疗患者过渡护理干预方案科学可靠,内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能为临床更好地开展淋巴瘤化疗患者过渡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照顾能力干预方案在晚期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Meleis过渡理论制订的晚期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2年 1月-2023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4个院区接受治疗的94例晚期肺癌患者与其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试验组(n=47).试验组家庭照顾者在常规护理宣教的基础上接受为期4周的基于Meleis过渡理论的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干预,包括角色认识、疾病知识、生活护理、心理支持和社会资源链接4个方面;对照组家庭照顾者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护理宣教、照顾教育和指导.干预后,比较两组家庭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照顾能力、心理负担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失访病例.干预后,试验组家庭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照顾能力和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家庭照顾者的心理负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基于Meleis过渡理论的照顾能力干预方案能有效提高晚期肺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照顾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过渡期多维综合护理策略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家庭无创正压通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过渡期多维综合护理策略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期治疗效果、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98例接受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电脑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过渡期多维综合护理策略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C、FEV1、FEV1/FVC及PEFpred%分别为(1.82±0.35)L、(3.57±0.28)L、(80.07±6.33)%及(85.34±7.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观察组患者的饮食管理、药物管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症状管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估量表总分分别为(23.05±0.54)分、(21.67±1.80)分、(21.53±0.92)分、(20.57±0.83)分及(86.47±12.1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为(81.89±5.6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6.16±5.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过渡期多维综合护理策略针对干预接受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对其治疗效果、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均可产生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过渡期护理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6例小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功能指标、家属对小儿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及血氧饱和度(SaO 2)均优于对照组,家属对小儿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给予过渡期护理,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专科护士指导结合过渡期护理模式对老年鼻咽癌患者出院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护士指导结合过渡期护理模式对老年鼻咽癌患者出院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治疗且病情稳定的出院鼻咽癌老年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随访,观察组采用以肿瘤专科护士指导为基础的过渡期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的张口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出院时,且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肿瘤专科护士指导结合过渡期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鼻咽癌患者出院后的张口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过渡期护理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在老年肥胖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过渡期护理(TCM)模式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对老年肥胖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呼吸中枢低氧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老年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8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联合抗阻呼吸训练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CM模式干预;护理干预前和出院后1个月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生命质量量表(SF-36)、蒙特利尔认知功能测评量表(MoCA)对患者的睡眠质量、生命质量、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护理干预前和出院后1个月检测患者FVC、FEV 1、FEV 1/FVC。 结果: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PSQI白天功能紊乱、使用睡眠药物、习惯性睡眠效率、主观睡眠质量、睡眠紊乱、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和总分分别为(1.63 ± 0.33)、(1.22 ± 0.29)、(1.63 ± 0.29)、(1.12 ± 0.31)、(1.35 ± 0.34)、(1.09 ± 0.28)、(1.74 ± 0.26)、(9.78 ± 0.5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 ± 0.34)、(2.03 ± 0.31)、(2.09 ± 0.23)、(1.85 ± 0.28)、(2.11 ± 0.28)、(1.40 ± 0.24)、(2.12 ± 0.41)、(13.87 ± 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91~31.61,均 P<0.01);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SF-36中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69.81 ± 5.74)、(76.12 ± 6.02)、(70.84 ± 6.08)、(71.74 ± 5.99)、(50.93 ± 6.12)、(70.52 ± 5.94)、(69.89 ± 5.53)、(68.41 ± 4.99)分,高于对照组的(62.83 ± 6.31)、(68.94 ± 5.91)、(61.99 ± 5.98)、(64.85 ± 6.13)、(43.28 ± 5.74)、(64.85 ± 6.12)、(61.21 ± 5.74)、(62.31 ± 6.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18~7.77,均 P<0.01);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MoCA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抽象和总分分别为(4.95 ± 0.31)、(5.68 ± 0.27)、(2.67 ± 0.24)、(3.98 ± 0.19)、(5.47 ± 0.28)、(5.64 ± 0.23)、(28.39 ± 1.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 ± 0.37)、(5.23 ± 0.29)、(2.43 ± 0.27)、(3.37 ± 0.31)、(5.01 ± 0.33)、(5.27 ± 0.26)、(25.79 ± 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17~10.51,均 P<0.01);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FVC、FEV 1和FEV 1/FVC水平分别为(2.89 ± 0.19)L、(1.99 ± 0.17)L、(68.86 ± 3.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9 ± 0.18)L、(1.60 ± 0.14)L、(61.78 ± 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21、11.14、7.87,均 P<0.05)。 结论:TCM模式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对老年肥胖型OSAHS患者干预后可有效改善呼吸中枢低氧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科骨折患儿入院至居家过渡阶段主要照顾者康复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外科骨折患儿入院至居家过渡阶段主要照顾者康复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于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外科骨折患儿98例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访问,采用家庭需求量表-儿童(The Family Needs Questionnaire,FNQ)对主要照顾者的康复护理需求进行评估,并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外科骨折患儿入院至居家过度阶段主要照顾者康复护理需求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主要照顾者健康教育需求平均得分为(11.27±2.05)分,生活护理需求平均得分为(7.03±1.99)分,心理护理需求平均得分为(7.88±1.72)分,疾病康复护理需求平均得分为(15.26±2.33)分,并发症预防护理需求平均得分为(11.17±1.55)分。经单因素分析可得,外科骨折患儿主要照顾者的康复护理需求主要与患儿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主要照顾者性别、主要照顾者年龄、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家庭结构有关( 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主要照顾者性别、主要照顾者年龄、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及家庭结构是影响外科骨折患儿主要照顾者康复护理需求的独立因素。 结论:外科骨折患儿入院至居家过渡阶段主要照顾者康复护理需求较高,且涉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多个方面,出院指导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照顾者的护理质量及加快患儿的预后康复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哮喘患儿医院—家庭过渡期准备度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哮喘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关注哮喘患儿从医院到家庭过渡期准备情况,满足患儿与主要照护者的需求,帮助患儿顺利从医院过渡到家庭是目前临床护理实践的重点之一。因此,本文对哮喘患儿医院—家庭过渡期准备度的相关理论模型、研究现状、影响因素、评估工具以及提高过渡期准备度的建议等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我国哮喘患儿过渡期准备度的准确评估和干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院-社区-家庭过渡期行为偏差管理护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医院-社区-家庭过渡期行为偏差管理护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抽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其中2021年3~7月收治的5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护理;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59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过渡期行为偏差管理护理干预。干预12 w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生活能力、遵医行为、生活质量。结果:干预12 w后,观察组自护责任感、疾病知识、疾病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管理概念评分及总分、生活能力、正确用药、合理饮食、坚持锻炼、戒烟限酒、充足日晒、定期复诊及总分、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 P<0.05)。 结论:医院-社区-家庭过渡期行为偏差管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自护能力、生活能力、遵医行为,改善其生活质量,护理干预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ICU过渡期患儿家长迁移应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重症医学技术的提高,更多危重症患儿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转至普通病房,PICU过渡期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关注PICU过渡期患儿家长迁移应激同样是危重症儿科临床护理实践重点,而患儿家长迁移应激对自身健康和患儿康复进程均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就PICU过渡期患儿家长迁移应激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目前PICU过渡期患儿家长迁移应激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旨在为今后我国开展PICU过渡期患儿家长迁移应激护理服务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