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叶提取物对花鲈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实验以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研究对象,探究桑叶提取物对花鲈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选择体质健康良好,初始平均体重为(9.00±0.02)g的花鲈36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次重复,每次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不同桑叶提取物浓度的饲料(0、3、6、9、12和15 g/kg),实验共进行52d.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桑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含量,且在桑叶提取物添加量为6 g/kg时达到最高(P<0.05).桑叶提取物对血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补体C3、总蛋白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桑叶提取物对花鲈头肾ACP和AKP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桑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并显著降低了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桑叶提取物对花鲈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桑叶提取物对花鲈头肾SOD活性、T-AOC和MDA含量也均无显著影响(P>0.05).通过转录分析发现,桑叶提取物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色氨酸代谢来调控花鲈头肾的免疫机能.然而,桑叶提取物对花鲈头肾中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3,4-双加氧、β-1,4-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3、鞘磷脂磷酸二酯酶、MHC I类抗原和免疫球蛋白重链等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桑叶提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花鲈血清和头肾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研究结果为桑叶提取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酸性鞘磷脂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参与RA病理的关键分子可能成为治疗RA的靶点。酸性鞘磷脂酶(ASMase)是鞘脂类物质代谢中的一种关键酶,参与多种疾病病理而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可能靶点。新近研究发现ASMase在RA的病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可能作为治疗RA的新靶点。本论文将综述ASMase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活性或表达异常与相关疾病,以及在RA中的研究进展,为RA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酸性鞘磷脂酶缺乏症诊断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酸性鞘磷脂酶缺乏症(ASMD)又称为A型及B型尼曼匹克病,是一组由于鞘磷脂磷酸二酯酶-1(SMPD1)基因突变使酸性鞘磷脂酶活性下降甚至缺失,从而导致鞘磷脂异常沉积的溶酶体内脂质贮积病。本病可通过骨髓穿刺、病理活检、酸性鞘磷脂酶活性测定及SMPD1基因检测等检查手段确诊。近年来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快速进展,对ASMD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段、生物标志物及酸性鞘磷脂酶活性测定等实验室诊断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将对ASMD的诊断进展作一综述,旨在减少该病误诊漏诊,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酸性鞘磷脂酶缺乏症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酸性鞘磷脂酶缺乏症(acid sphingomyelinase deficiency,ASMD)通常被称为A型和B型尼曼匹克病,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溶酶体储存障碍性疾病。ASMD是由编码溶酶体酶酸性鞘磷脂酶的 SMPD1基因突变引起,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鞘磷脂在细胞内沉积有关。ASMD分为婴儿神经型、中间型和慢性内脏型。目前,国内外对ASMD的认识尚不足,本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将对该病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加深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二例儿童尼曼-匹克病A型的基因分型和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NPD)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一种罕见的糖脂代谢异常疾病 [1]。根据临床症状及基因突变的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A型和B型是由于SMPD1 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酸性鞘磷脂酶(acid sphingomyelinase,ASM)缺乏,引起神经鞘磷脂代谢障碍,使得后者在单核-巨噬细胞内蓄积,从而出现肝脾肿大等症状 [2]。C型是由于NPC1或NPC2基因突变导致胆固醇转运障碍,从而在细胞内大量沉积 [3]。临床上以A型多见,A型与B型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神经系统受累,B型患者一般智力正常,发病晚,症 状轻,病程进展慢 [4]。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现对我院5年来确诊的2例NP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流动注射-串联质谱法应用于溶酶体贮积症筛查的可行性研究及临床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流动注射-串联质谱法(FIA-MS/MS)应用于溶酶体贮积症(LSDs)筛查的可行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使用含酸性β葡糖脑苷脂酶(ABG)、酸性鞘磷脂酶(ASM)、β半乳糖脑苷脂酶(GALC)、α-L-艾杜糖苷酸酶(IDUA)、α半乳糖苷酶A(GLA)和酸性α葡糖苷酶(GAA)6种酶的底物及化学结构与相应产物类似的同位素内标准品缓冲液孵育,经液液萃取,氮气吹干,复溶后串联质谱分析酶反应产物和内标,计算酶活性。评价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稳定性和携带污染。使用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上海市儿童医院2 845份新生儿筛查样本和10例明确诊断的LSDs患儿样本进行临床验证。结果:6种低浓度酶活性检测值,批内变异系数(CV%)为4.650%~9.020%,批间CV%为6.990%~11.350%,高浓度酶活性检测值批内CV%为6.553%~8.690%,批间CV%为6.590%~12.850%;6个酶活性检测值与靶值的偏倚在-20.59%~20.45%;不同稀释浓度酶活性检测回收率为46.00%~136.67%,实测值与系列理论值间相关系数( R2)为0.986~0.997;稳定性评价6种酶活性差异均<15.00%;携带污染评价6种酶活性差异均<20.00%;6种酶活性在人群呈偏态分布,10例LSDs患儿酶活性明显低于切值,能有效检出相应疾病。 结论:FIA-MS/MS检测ABG、ASM、GALC、IDUA、GLA和GAA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准确度,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戈谢病、尼曼-皮克病A/B、克拉伯病、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法布里病和糖原贮积症Ⅱ型的筛查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小鼠下肢缺血机制的代谢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2
背景与目的:外周血管疾病(PAD)是因各种原因所致血流灌注不足而引发的疾病,部分患者无法手术.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开始应用于PAD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目前尚未见其作用机制涉及代谢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代谢组学初步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促进下肢缺血组织修复中所涉及的代谢通路与代谢分子,并重点分析酸性鞘磷脂酶(ASM)-神经酰胺(Cer)代谢途径的变化.方法:从人脐带组织中分离获得HUCMSC,培养扩增后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分子标记.8周龄雄性小鼠(C57BL/6J)采用结扎并离断其左侧下肢股动脉、股静脉的方法制备下肢缺血模型,将造模后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于缺血侧下肢局部注射HUCMSC混悬液(HUCMSC组)与PBS(对照组).分别在术后3、7、14 d,取两组小鼠缺血侧腓肠肌组织,行HE染色与Masson染色,观察两组小鼠缺血肌肉的形态学变化;行LC-MS检测,并结合KEGG数据库分析,比较两组肌肉组织的代谢组学差异.结果:分离获得的HUCMSC高表达CD105、CD90、CD73,低表达HLA-DR、CD14、CD19、CD34.形态学观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UCMSC组术后7、14 d肌肉萎缩与纤维化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术后3、7、14 d的腓肠肌样本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共鉴定出687种代谢物,其中脂类相关物质占比最大(34.088%).负离子模式下检测的差异代谢物共37种,25种上调,12种为下调;在正离子模式下检测的差异代谢物共17种,其中11种上调,6种为下调.与对照组比较,Cer明显下调(FC=0.43),且ASM/Cer通路产物磷脂酰胆碱也明显下降(FC=0.68).合并两组术后3、7 d的腓肠肌样本的正负离子模式数据后的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通路有γ-氨基丁酸能突触、精氨酸/鸟氨酸代谢、矿物质吸收、氧化磷酸化、蛋白质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等.结论:在HUCMSC促进小鼠下肢缺血损伤的修复中,脂类代谢产物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部分机制可能与HUCMSC抑制ASM/Cer代谢途径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TNF-α通过调节神经酰胺水平调控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MCF-7和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神经酰胺(Cer)的介导作用.方法 首先确定TNF-α的最佳处理剂量和时间,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细胞Cer含量的变化,采用50 ng/mL TNF-α单独或联合ASM抑制剂地昔帕明(Des)、神经鞘氨醇激酶1(SPHK1)抑制剂N,N,-二甲基鞘氨醇(DMS)处理乳腺癌细胞,检测其在TNF-α所致细胞增殖变化中的作用.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m blot法检测酸性鞘磷脂酶(ASM)、SPHK1及凋亡与增殖相关蛋白Bcl2、Bax、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 TNF-α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促进MDA-MB-231细胞增殖,且具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在MCF-7细胞,TNF-α可显著增加ASM蛋白表达,对SPHK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而在MDA-MB-231细胞,可同时增加ASM和SPHK1蛋白表达;TNF-α作用后,MCF-7细胞Cer含量显著增加,ASM抑制剂Des预处理可抑制此作用;TNF-α作用可降低MDA-MB-231细胞Cer含量,此作用可被SPHK1抑制剂DMS所阻止;Des可抑制TNF-α作用所导致的MCF-7细胞增殖降低、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增加;DMS可抑制TNF-α作用所导致的MDA-MB-231细胞PCNA和细胞增殖指数的高表达.结论 TNF-α通过调节ASM和SPHK1蛋白的表达水平调控Cer生成,影响MCF-7和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国SMPD1基因突变与尼曼匹克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NP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中A型(MIM257200)、B型(MIM607616) NPD均由SMPD1基因(MIM607608)突变引起,A/B型NPD患者均有肝脾肿大、肺部病变等症状,其中A型累及神经系统,病情更为危重.现将我国针对SMPD1基因的分子诊断研究进展汇总,发现我国A/B型NPD患者中最常见的突变有c.4delC,c.842-849dup8,c.107T>C,c.1458T>G,c.1565 A>G,c.742G>T,与其他人种常见的突变存在较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阿米替林对脓毒症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阿米替林对脓毒症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阿米替林组、脓毒症组、脓毒症+生理盐水组、脓毒症+阿米替林组.假手术组行假手术处理,脓毒症组行脓毒症造模,阿米替林干预组造模前3d皮下注射阿米替林10 mg/kg,2次/d;相应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采集血液检测酸性鞘磷脂酶(ASMase)活性,检测神经酰胺(ceramide)、白介素1β(IL-1β)、尿素氮(BUN)、肌酐(Scr)含量;取肾组织测丙二醛(MDA)含量,行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另取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脓毒症+生理盐水组,脓毒症+阿米替林组.各组处理情况同前.造模后观察术后7d大鼠生存率.结果 假手术组生存率为100%,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生理盐水组生存率<20%;而脓毒症+阿米替林组生存率>50%.脓毒症组、脓毒症+生理盐水组、脓毒症+阿米替林组造模后2、5、15、24 h大鼠血IL-1β水平及24 h血ASMase、ceramide、BUN、SCr水平、肾组织MDA水平较相应的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而脓毒症+阿米替林组各指标较脓毒症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阿米替林组大鼠肾脏病理结构正常;脓毒症组及脓毒症+生理盐水组大鼠肾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肾小管细胞刷状缘脱落、变性,肾小管扩张,腔内管型形成,间质水肿;而脓毒症+阿米替林组肾脏病变程度及范围较脓毒症组减轻.结论 阿米替林可抑制脓毒症大鼠异常升高的酸性鞘磷脂酶活性而减轻脓毒症大鼠的炎症反应,减轻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损伤而对脓毒症所致肾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