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接触桥接假体周围骨折钢板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eoynthesis,MIPO)结合股骨近端非接触桥接假体周围骨折钢板(non-contact bridging periprosthetic plate,NCB.PP)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74.88±12.1)岁(范围65~83岁);左侧8例,右侧4例;骨折后均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短钉固定,术后6~36个月后因跌倒致闭合性钉体周围骨折;均为Vancouver B型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查1例骨量正常,10例骨质疏松,1例骨量低下。所有患者均采用MIPO技术复位固定骨折,并以股骨近端NCB.PP固定。比较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时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12例患者手术时间(68.7±4.33)min(范围65~75 min);术中出血量(291.67±114.48)ml(范围150~400 ml);术后引流量(79.17±17.17)ml(范围50~100 ml)。骨折复位后,近端使用(3.25±0.96)枚(范围2~5枚)双皮质螺钉固定;其中3例附加捆绑带捆扎固定;3例术中行自体髂骨植骨。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骨折愈合,愈合时间(7.75±2.83)个月(范围4~13个月),骨折愈合率为83.3%(10/12)。另外2例患者中,1例为83岁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卧床,随访12个月仍未愈合;1例为68岁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出现骨折断端骨吸收,进行二次手术,给予断端取髂结合异体骨植骨,至术后13个月时骨折部分愈合。术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00(8.00,9.00)分、2.50(2.00,3.00)分和0.00(0.00,0.75)分,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129、-3.097、-3.134,均 P< 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分别为(72.50±2.91)分和(86.67±5.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857, P< 0.001)。末次随访时,除1例骨折未愈合和1例再手术患者外,其余10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6例、良4例,优良率为83.3%(10/12)。术后1例伤口浅表感染,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而愈合;1例出现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给予局部换药切口愈合。 结论:MIPO技术结合NCB.PP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短髓内钉周围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骨折愈合率高等特点,近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肱骨近端双结节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双结节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肱骨近端双结节锁定钢板治疗1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12例;年龄(64.0±12.8)岁(范围,32~85岁);依据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其中两部分肱骨近端骨折1例,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9例,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9例;9例大、小结节均骨折,10例仅大结节骨折。记录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y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干角改变量、肱骨头高度改变量、患肢活动范围、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1个月(范围,12~18个月)。末次随访时19例患者骨折均已愈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为(84.2±11.0)分(范围,55~98分);DASH评分为(19.4±11.6)分(范围,2.3~47.8分);VAS评分为(1.6±1.3)分(范围,0~4分),其中轻微疼痛17例(89.5%,17/19)。19例患者术后第1天颈干角141.9°±9.8°(范围,132.17°~162.66°,肱骨头高度(18.0±5.9)mm(范围,7.45~27.12 mm);末次随访时颈干角148.6°±7.5°(范围,132.70°~159.39°),肱骨头高度(17.4±5.5)mm(范围,5.02~27.31 mm);颈干角改变量为3.29°(范围,0.68°~33.10°),肱骨头高度改变量0.68 mm(范围,1.32~6.56 mm),其中内固定失效4例。术后第1天,1例出现距螺钉穿出,该例患者术后第17天出现伤口感染,予以清创术治疗后感染控制。无一例出现大、小结节吸收或畸形愈合。结论:肱骨近端双结节锁定钢板能够同时固定大、小结节骨折块,维持结节骨折块与肱骨干之间的相对位置,减少术后结节再移位或畸形愈合,术后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镍钛记忆合金钉角固定器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Lisfranc骨折脱位是指前足与中足连接处的骨折和脱位,治疗不当会导致足部畸形和疼痛,甚至足弓坍陷等功能障碍。目前手术固定方式包括跨关节钢板、骑缝钉、经关节斜行螺钉固定等,但没有一种内固定可做到既能有效固定又不破坏关节面。近年来,镍钛记忆合金内固定器因具有记忆加压作用在锁骨和髌骨骨折中的应用广泛,但在足部Lisfranc骨折脱位中的应用未见报道。针对足部小骨头及多关节的特点,本课题组研发了镍钛记忆合金钉角固定器,可对Lisfranc骨折脱位进行有效加压并固定,且不损伤关节面。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7例Lisfranc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镍钛记忆合金钉角固定器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中早期感染性骨软组织复合缺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中早期感染性骨软组织复合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0月-2020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骨科对12例13侧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中、早期感染性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取保留内固定的两阶段治疗。Ⅰ期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拆除失效螺钉,尽可能保留内植物,将可吸收硫酸钙抗生素链珠植入骨折远、近端髓腔,载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并包裹内植物,同期采用组织瓣覆盖创面,创面缺损面积3.5 cm×5.0 cm~7.5 cm×14.5 cm,组织瓣切取面积为4.0 cm×5.5 cm~8.0 cm×15.0 cm。供区8侧直接拉拢缝合,5侧因无法完全闭合,拉拢缝合之后剩余创面行植皮覆盖。在感染指标和临床体征控制良好的前提下,于Ⅰ期术后6~9周Ⅱ期取出骨水泥,在利用Masquelet技术形成的诱导膜周围充分植入自体松质骨粒或复合同种异体骨,对于骨折不稳定者植入辅助钢板。出院后定期来院门诊复诊,之后采用门诊或微信方式随访,观察皮瓣的质地、颜色和骨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患肢功能参照Johner-Wruhs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Ⅰ期术后12例13侧皮瓣均顺利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伤口Ⅰ期愈合,仅2例2侧感染复发,经再次清创、取出内固定改换为外固定。Ⅱ期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12~26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13侧肢体骨折愈合良好,骨缺损愈合时间16~25(平均19.5)周,患肢功能参照Johner-Wruhs评定标准,优6侧、良5侧、中2侧。结论:采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技术,将可吸收硫酸钙抗生素缓释剂链珠作为载体,在保留内植物的前提下,分阶段治疗胫骨内固定术后中、早期感染性骨缺损、骨外露具有可行性和较高的优良率,初步探索出程序化治疗创伤性骨感染复合缺损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髋臼双柱骨折中后柱损伤的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髋臼双柱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占髋臼骨折的20%,是髋臼骨折中最复杂的骨折类型之一。大部分髋臼双柱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因后柱骨折块的类型多样,对后柱的处理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对髋臼双柱骨折中后柱损伤的显露及内固定方式进行概述,总结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及螺钉、钢板固定等在后柱骨折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应用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改良LC-Ⅱ螺钉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LC-Ⅱ螺钉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2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老年脆性骨盆骨折45例患者的资料。按骨盆骨折FFP分型:Ⅲa型26例、Ⅲb型19例。闭合组22例,男6例、女16例;年龄(73.2±9.2)岁(范围62~90岁);骨盆骨折FFP分型:Ⅲa型12例、Ⅲb型10例;接受闭合复位、经髂前下棘下方指向骶髂关节并穿透骶髂关节置入改良LC-Ⅱ螺钉固定后环,合并前环骨折者前环行INFIX固定。开放组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72.8±6.6)岁(范围60~87岁);骨盆骨折FFP分:型Ⅲa型14例、Ⅲb型9例;接受腹直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后环行重建钢板和(或)骶髂螺钉固定。入院后行骨盆X线片及三维CT检查,并完善术前准备。采用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Majeed康复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改良LC-Ⅱ螺钉固定骨盆后环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0.5~3年的随访,骨盆骨折均愈合。闭合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8±1.9)d(范围3~9 d),手术时间为(42.0±12.9)min(范围25~70 min),术中出血量为(29.1±6.7)ml(范围20~40 ml)。术后按照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优7例、良11例、中4例,优良率81.8%;根据Majeed康复标准:优10例、良6例、可6例,总优良率72.7%;末次随访时骶髂关节疼痛VAS评分,0分10例、<3分7例、4~6分5例。随访期间无内固定螺钉松动。开放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9±3.8)d(范围5~20 d),手术时间为(89.1±29.5)min(范围50~15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9.2±214.3)ml(范围220~1 000 ml)。术后按照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优16例、良4例、中3例,优良率87.0%;根据Majeed康复标准评价:优12例、良6例、可5例,总优良率78.3%;末次随访时骶髂关节疼痛VAS评分,0分14例、<3分6例、4~6分3例。随访期间开放组2例发生后环钢板松动,4例发生前环耻骨支钢板螺钉松动,但无复位丢失。结论:改良LC-Ⅱ螺钉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初步临床结果显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钩状薄钢板加压技术和普通加压方法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钩状薄钢板加压技术和普通加压方法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并完整随访的43例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资料。男42例,女1例;年龄13~17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9例(使用钩状薄钢板加压技术)和对照组34例(使用单纯空心螺钉或结合1/3管型钢板固定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最大弯曲度、B?stman评分及复课人数,以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B?stman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1个月试验组的膝关节最大活动度[90.0°(85.0°, 102.5°)]、B?stman评分[21.0 (18.5, 21.0)分]和复课人数(7例)均优于对照组[22.5°(15.0°, 30.0°)、11.0 (10.0, 13.0)分、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末次随访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2.7±0.5)个月 vs. (2.8±0.5)个月)、B?stman评分[30.0 (30.0, 30.0)分 vs. 30.0 (30.0, 30.0)分]及并发症发生患者数(1例 vs. 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相比单纯空心螺钉或结合1/3管型钢板固定技术,钩状薄钢板加压技术固定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效果更好,允许开展早期功能锻炼,可缩短患者术后制动的时间,使青少年患者获得更好的早期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的力学特性及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原则是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同时减少医源性组织损伤,维持良好的血运,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结构演变的历程中出现了各种新产品,包括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颈干角稳定结构、以3枚空心螺钉为代表的多螺钉结构、以多螺钉结构结合锁定钢板为代表的板钉结构等,这些内固定物在稳定性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方面各具优劣,但均无法完全达到该手术原则的要求。为进一步改进股骨颈骨折内固定装置,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于2017年首次应用于临床,近年来不少文献已报道其力学特性及临床疗效,并试图进一步改进该内固定物的置入方式。本文就FNS的力学特性及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结合骨科医师对其置入方式的改进建议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直接前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直接前侧入路(DAA)切开复位空心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6年9月—2018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骨科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24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13例,采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8~54(41.23±11.31)岁;观察组11例,采用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9~55(39.9±12.4)岁。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患者术后6、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Garden指数及Haidukewych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所有患者术后获1年以上随访,患者术后6、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18 ± 5.88)、(92.18±4.17)分和(72.92±6.26)、(88.38±6.17)分,其中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术后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3.23~6.06(4.45±0.88)个月,对照组为3.86~7.93(5.77±1.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5例(5/13)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1) 。两组患者Garden指数及Haidukewych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与闭合复位多枚空心螺钉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相比,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允许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Ganz入路内固定治疗Pipkin Ⅳ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Ganz入路内固定治疗Pipkin Ⅳ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4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收治的7例Pipkin Ⅳ型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为23~66岁,平均40.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3 d,平均7.3 d。7例患者均应用Ganz入路,股骨头骨折采用双头加压螺钉固定,髋臼骨折采用螺钉联合重建钢板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5~235 min,平均197.9 min;术中出血量为450~765 mL,平均590.0 mL。7例患者术后获12~86个月(平均34.4个月)随访。髋臼骨折术后复位质量根据Letournel推荐标准评定:解剖复位6例,满意复位1例;股骨头骨折术后复位质量根据Thompson-Epstein临床和影像学评价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末次随访时7例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2~97分,平均93.0分。随访期间1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目前仍在观察随访;2例患者出现患肢肌静脉血栓,经规范治疗后机化。结论:Ganz入路内固定治疗Pipkin Ⅳ型股骨头骨折具有骨折复位质量优、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