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院区医院一体化医疗信息支撑体系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多院区医院一体化医疗信息支撑体系,以为推动一体化医疗服务开展提供信息支撑.方法:多院区医院一体化医疗信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一体化网络管理体系、一体化应用管理平台、一体化应用系统、一体化安全策略机制4个部分.其中,一体化网络管理体系主要是从架构、虚拟局域网、性能、拓扑、告警等方面对全院网络进行统一管理;一体化应用管理平台主要利用虚拟化平台、超融合平台等将各应用服务端进行集中管理,共享信息,提升资源管理效能;一体化应用系统主要是各院区和门诊部部署相同的医院信息系统、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及门诊和住院等应用系统,避免数据格式、标准不一致;一体化安全策略机制主要是按照三级等保2.0标准,从设施、策略、主机、数据等方面加强医院信息安全建设.结果:多院区医院一体化医疗信息支撑体系解决了多院区之间网络连不通、系统不统一、信息难共享、安全无保障等一系列难题,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增强了信息安全.结论:多院区医院一体化医疗信息支撑体系实现了医疗业务跨院区协同,为实施一体化医疗提供了信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例血小板增多致假性高钾血症分析及报告流程改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严重的高钾血症是一项必须立即进行临床干预的紧急医疗事件,而假性高钾血症会干扰高钾血症的诊断,实验室应及时识别和处理以避免误诊误治.本文报道一则案例,患者因高血压随诊发现血清钾增高,随后因血钾结果异常多次于急诊和门诊就诊,经历了高钾-降钾-低钾-补钾的过程,最终确诊为血小板增多症导致的假性高钾血症.我们通过优化实验室信息系统自动识别血小板增高导致的假性高钾血症,同时改进此类样本检测结果的报告方式,以避免血小板升高引起假性高钾血症导致临床误诊误治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临床实验室能力建设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临床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其检测、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在发热门诊临床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医学检验科应做好资源储备,根据临床诊疗和疫情防控需求合理开展检验项目,应充分考虑到特定发热情势下的特殊检验需求及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按照临床需求、合理布局、平战结合、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原则,通过与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及相关领域专家沟通,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建议等方式,从组织管理、检验项目、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信息系统、岗位设置、人力资源配置、质量控制与监测、物资储备及管理、职业健康等方面入手,就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临床实验室能力建设达成共识,以提升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临床实验室哨点监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为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医疗保障系统框架和《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7〕10号)》要求构建初步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指标体系。选取北京市朝阳区参与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代表性医院,应用该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客观指标评估所需的改革前(2016年至2017年)和改革后(2018年至2019年)的相关数据;基于指标体系中的主观指标自行设计问卷,对医院职工、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医院收支、医疗费用、薪酬水平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改革前后相关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本研究构建了包含薪酬水平与结构、薪酬治理与信息建设、卫生人力与服务提供、医疗产品与技术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以及38个三级指标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体系,其中客观指标28个,主观指标10个。对4家代表性公立医院的评估结果显示,人力成本、卫生材料收入、治疗收入、护理收入、医事服务费占总收入的比例均较改革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患者例均医疗费用、药品收入(不含中药饮片)占总收入的比例较改革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门诊患者次均医疗费用和手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工的薪酬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不同年龄、专业、专业技术职称、雇佣类型职工的薪酬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636名职工的实际薪酬为期望薪酬的56.26%,其薪酬满意度总得分为(3.33±0.86)分,公共服务动机、工作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得分分别为(3.52±0.78)分、(3.72±0.65)分和(3.91±0.77)分。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4.64±0.23)分和(4.82±0.45)分。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体系能够从多维度对医院改革成效进行定量和定性、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评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智能化门诊诊前病史采集系统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是推动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创新、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动力。为提高临床应用业务系统智能化水平、改善门诊患者就医体验,北京协和医院于2020年2月研发智能化门诊诊前病史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能力层、应用服务层、能力资源层和接口层等软件技术架构及硬件部署与安全体系架构设计,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利用移动终端,实现患者自助提交诊前病史信息,并生成结构化病史资料供接诊医生调用。截至2021年11月,诊前病史采集系统已覆盖医院80%的科室,总计服务168万人次,患者填写率达60%,患者病史采集时长和医生门诊电子病历书写时长不断缩短,极大提高了门诊医疗服务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植入CIED患者选择社区随访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植入心脏植入式电子器械(CIED)患者选择社区随访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CIED门诊及其签约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的植入了CIED的患者。在CIED门诊进行随访的患者纳入常规门诊随访组,有1次及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经历的患者纳入社区随访组。社区随访组与常规门诊随访组按照1∶3的比例进行匹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入选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问卷由基本情况、随访情况、社区医疗情况3方面内容组成。通过CarelinkExpress电子随访平台及同仁医院CIED门诊信息系统提取患者随访相关数据。随访时调整了治疗方案或CIED参数定义为采取行动的随访(VWA),社区随访时发生了转诊也定义为VWA。随访终点为发生主要不良事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选择社区随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选患者132例,其中社区随访组33例,男性16例(48.5%),年龄(79.5±8.0)岁;常规门诊随访组99例,男性48例(48.5%),年龄(80.8±7.2)岁。两组患者平时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区随访组患者社区医师签约率高于常规门诊随访组(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与社区医师签约是影响患者选择社区随访的独立影响因素( OR=2.143,95% CI:1.103~4.166, P=0.025)。132例患者共计随访469次,其中社区随访45次,门诊随访424次。社区随访组与常规门诊随访组发生VWA、主要不良事件和计划外随访的次数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社区随访组步行至医院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常规门诊随访组( P<0.05),常规门诊随访组患者的主要交通方式为公交和打车,占比均高于社区随访组(均 P<0.05)。社区随访组患者诊室外等待时间和单次随访所需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门诊随访组(均 P<0.05)。 结论:是否与社区医师签约是植入CIED患者选择社区随访的独立影响因素。此类患者社区随访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与常规门诊随访相当,但社区随访更为便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743家二级和三级医院静脉治疗现状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二级和三级医院静脉治疗现状,为加强静脉治疗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0—11月由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其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便利选择医院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设计的"全国各级医院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情况调查"。本研究共在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医院发放问卷759份,回收759份,有效问卷743份,有效回收率为97.9%。结果:本调查中,在调查日全院住院输液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68.0%~90.0%,平均79.6%;输液2.8~4.3袋/d,人均3.4袋/d。628家(85.3%,628/736)医院开展了中心静脉导管(CVC)技术,595家(80.8%,595/736)医院开展了PICC技术,三级医院开展PICC、中长导管盲穿、超声引导下应用塞丁格穿刺技术、X线、心电图进行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的比例高于二级医院,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P<0.05)。静脉治疗专科护士队伍以本科学历、中级职称、10年及以上工作年限为主。70%以上的医院静脉治疗/PICC专科护士承担了PICC置管与维护、并发症处理、专科护理门诊、会诊、培训等相关工作。 结论:我国人日均输液量处于较高水平,输液管理亟待加强;静脉治疗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静脉治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大范围推广。我国初步建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队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工作地点得到拓展,工作内容以临床实践、教学为主。但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静脉治疗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二级医院静脉治疗技术、质量管理与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医疗机构就诊电子信息系统分析北京市西城区2019年带状疱疹门诊病例流行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医疗机构就诊电子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北京市西城区带状疱疹流行特征。方法:利用医疗机构病例就诊电子信息系统,收集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全部42家医疗机构带状疱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全部医疗机构带状疱疹病例个人基本信息和诊疗信息。经查重后筛选出现住址为西城区的门诊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首次就诊的门诊病例3 982例,年发病率为3.38‰(3 982/1 178 999)。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2.90‰(1 655/570 320)和3.82‰(2 327/608 679),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增高的趋势。1-12月均有发病。病例主要就诊于三级医院,就诊科室主要为皮肤科、中医科。首诊就诊病例的年龄(60.48±15.43)岁,在带状疱疹并发症的临床类型中,播散性带状疱疹病例的年龄(74.00±8.98)岁,外耳带状疱疹病例的年龄(54.32±15.73)岁。并发症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带状疱疹(82.65%,3 291/3 98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0.37%,413/3 982)和伴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4.37%,174/3 982)。结论: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带状疱疹门诊病例以≥50岁人群为主,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带状疱疹并发症中,以≥50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挂号方式对高端医疗门诊患者候诊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高端医疗门诊患者候诊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寻找对策,以合理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采集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门诊2019年1—7月共30 421例就诊患者的候诊时间。结果:30 421例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为(26.05±24.30)min,其中非预约窗口挂号患者候诊时间(23.45±23.71)min,预约患者候诊时间(30.17±24.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49, P<0.05)。 结论:在目前的门诊流程模式下,高比例的非预约窗口挂号患者会增加预约患者候诊时长。通过门诊流程改革及加强宣教等方式来提高患者预约比例,可以实现精准预约,缩短预约患者的候诊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痛风患者移动医疗使用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痛风患者移动医疗使用意愿并探讨影响因素,为优化痛风移动医疗平台,提高患者使用意愿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在山东省痛风病临床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234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痛风患者移动医疗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痛风患者移动医疗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3.85%(126/234)的痛风患者使用的移动医疗形式主要为痛风微信公众号,常用的功能依次为饮食指导(64.96%,152/234)、疾病知识(60.26%,141/234)、运动指导(54.27%,127/234);47.01%(110/234)的患者使用满意度为不太满意。痛风患者移动医疗使用意愿得分为(10.91±3.28)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个人月收入、文化程度、是否有共患病不同的患者使用意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t值分别为12.511、6.343、-2.229; 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痛风患者移动医疗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感知效益、感知障碍、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调整 R2=0.446, P<0.01)。 结论:痛风患者移动医疗使用意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使用意愿受患者健康信念和移动医疗信息系统质量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