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腿围和上臂围及Ishii评分对冠心病合并肌少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背景 肌少症作为一种常见老年慢性病,在冠心病(CHD)患者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其增加了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已有研究证实小腿围、上臂围及Ishii评分对肌少症筛查具有一定价值,但在冠心病人群中应用较少.目的 评价小腿围、上臂围及Ishii评分在住院老年CHD合并肌少症筛查中的准确性及一致性.方法 选取 2023-01-01-05-31 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 213 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身体成分测试仪检测肌肉量及上臂围等指标,进行小腿围的测量,并同时计算Ishii评分.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上臂围、小腿围及Ishii评分与肌肉量等指标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性别人群上臂围、小腿围及Ishii评分对肌少症的诊断效果,并确定最佳诊断截断值,计算Kappa值判断上臂围、小腿围及Ishii评分与《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肌少症诊断标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CHD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发生率为27.2%(58/213).总人群上臂围、小腿围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均呈正相关(P<0.001),Ishii评分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呈负相关(P<0.001).男性上臂围、小腿围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均呈正相关(P<0.001),Ishii评分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呈负相关(P<0.001).女性上臂围、小腿围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均呈正相关(P<0.001),Ishii评分与四肢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及握力呈负相关(P<0.001).ROC曲线显示,男性小腿围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34.3 cm(灵敏度=86.5%,特异度=64.6%);女性小腿围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33.8 cm(灵敏度=100.0%,特异度=50.0%);男性上臂围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28.0 cm(灵敏度=70.3%,特异度=85.9%);女性上臂围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27.5 cm(灵敏度=81.0%,特异度=69.6%);男性Ishii评分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114.07 分(灵敏度=91.9%,特异度=62.6%);女性Ishii评分诊断肌少症的最佳截断值为 120.08 分(灵敏度=100.0%,特异度=64.3%).除女性小腿围与《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肌少症诊断标准的一致性(Kappa=0.353)较低外,其余指标与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在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中,上臂围和小腿围均与肌肉量呈正相关,Ishii评分与肌肉量呈负相关,三种指标均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但本研究更推荐Ishii评分用于筛查肌少症,辅助医务人员早期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住院患者共病状态与跌倒伤害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跌倒患者共病状态与跌倒伤害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住院的老年跌倒共病患者共212例为研究对象,按伤害程度分组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校正年龄的Charlson共存病指数(aCCI)对共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其与跌倒伤害程度的关系。结果:212例患者中总体aCCI为(7.21 ± 2.69)分,共病种数为(4.74 ± 2.20)种,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伤害程度的老年跌倒患者间CCI( F值为10.806, P<0.001)、aCCI( F值为15.231, P<0.001)、共患循环系统疾病( χ2值为9.580, P=0.022)、泌尿系统疾病( χ2值为10.127, P=0.018)、内分泌系统疾病( χ2值为7.978, P=0.046)、共病种数( F值为3.093, P=0.028)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年龄、CCI、aCCI、共病种数与跌倒伤害程度存在相关性( 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aCCI( B值为0.234, OR值为1.264)是跌倒伤害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aCCI预测跌倒伤害程度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2(95% CI 0.579~0.725, P<0.001),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结论:aCCI指数可预测跌倒伤害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后踝骨折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后踝骨折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采集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上海同济医院及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后踝骨折住院患者临床信息,并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获取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时间、损伤机制、骨折类型、后踝骨折分型情况等,并对比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及不同年龄段后踝骨折的损伤机制及形态学差异。结果:共纳入后踝骨折患者472例,包括:上海同济医院210例,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62例,年龄(48.7±15.6)岁。患者年龄50~59岁间出现后踝骨折峰值。损伤机制主要以低能量损伤跌倒扭伤为主(411例,87.1%),其次为车祸外伤(52例,11.0%)、高处坠落伤(9例,1.9%)。不同骨折类型例数由高至低依次为:三踝骨折-旋后外旋型335例(71.0%)、双踝骨折60例(12.7%)、三踝骨折-旋前外旋型43例(9.1%)、后踝+胫骨干骨折19例(4.0%)、单纯后踝骨折15例(3.2%)。后踝骨折Haraguchi分型Ⅰ、Ⅱ和Ⅲ型对应例数分别为369例(78.2%)、49例(10.4%)和54例(11.4%)。后踝骨折同济分型发生例数最高者为ⅡA型249例(52.8%),其次为ⅡB型 120例(25.4%)、Ⅰ型 54例(11.4%)、ⅢB型 36例(7.6%)及ⅢA型 13例(2.8%)。2014至2022年不同年份、不同地域后踝骨折患者损伤机制、后踝骨折Haraguchi分型及后踝骨折同济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后踝骨折患者损伤机制以低能量跌倒扭伤为主,好发骨折类型为三踝骨折-旋后外旋型、后踝骨折HaraguchiⅠ型及同济分型ⅡA型,且均于50~59岁呈明显发病高峰。近年后踝骨折临床特征未见明显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及可信度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32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7例,女35例;年龄18~82岁[(57.4±17.8)岁]。根据颈脊髓是否存在受压及致压物来源、是否存在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等因素建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进一步分析各型病例数、年龄及致伤原因。另收集24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未参与该分型系统制定的骨科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影像学分型评估,计算Kappa系数对该分型进行可信度评价。结果: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分为Ⅰ~Ⅳ型:Ⅰ型为脊髓存在明显受压,致压因素主要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和(或)颈椎管狭窄等基础病理改变;Ⅱ型为脊髓存在明显受压,致压因素主要为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和(或)硬膜外血肿;Ⅲ型为脊髓不存在明显受压,但存在明确的DLC损伤征象;Ⅳ型为脊髓不存在明显受压,且不伴或仅存在可疑DLC损伤征象。其中Ⅰ型、Ⅱ型可同时伴或不伴DLC损伤。Ⅰ型 83例(62.9%),年龄(62.2±15.7)岁,以跌倒伤(37例,44.6%)为主,其次为交通伤(31例,37.3%)。Ⅱ型17例(12.9%),年龄(55.8±13.4)岁,以交通伤(9例,52.9%)和坠落伤(5例,29.4%)多见。Ⅲ型24例(18.2%),年龄(53.6±16.3)岁,以坠落伤(9例,37.5%)和交通伤(8例,33.3%)多见。Ⅳ型8例(6.1%),年龄(37.4±11.6)岁,以交通伤(4例,50.0%)和运动伤(3例,37.5%)多见。分型可信度评估显示不同观察者之间患者分型相同百分比为79.2%~87.5%,平均81.2%;Kappa系数为0.691~0.866,平均0.789,可信度为基本可信(0.61~0.80)。结论: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影像学分型系统可信度高,各型年龄分布及致伤原因的差异性提示该分型系统对成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分类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可视化自主学习法应用于老年首次脑卒中患者的居家护理教育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可视化自主学习法对老年首次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无医学教育背景家属居家护理技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2016年6月14日、7月12日、8月16日共3次调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多次住院老年脑卒中自理能力中重度依赖患者和无医学教育背景家属105对,在10个居家护理项目中遴选家属需求量最高的7个培训项目。录制通俗易懂的居家护理技能短视频,每个视频≤8 min,重点环节采用特写镜头和字幕提示。采集400对老年首次脑卒中住院患者及其家属,数字随机对照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出院前发放文字版(含图片)健康教育手册;试验组增加拷贝居家护理技能视频给家属自行观看学习,随访护士通过电话、QQ或微信远程答疑。观察两组患者出院12 w Barthel指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抑郁评分。结果:认知训练、康复锻炼、预防跌倒、语言训练、观察病情、喂食技巧和压疮护理等7个项目需求率>60%,胃管护理、尿管护理和服药管理等3个项目需求率<60%。语言训练、压疮护理、胃管护理、尿管护理等4个项目需求情况与患者自理能力指数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患者出院12 w自理能力指数(46.83±23.201)、肺炎8例、泌尿系感染5例、压疮9例、跌倒6例、家属抑郁评分(6.48±3.883),对照组出院12 w自理能力指数(34.42±20.926)、肺炎21例、泌尿系感染14例、压疮28例、跌倒16例、家属抑郁评分(10.42±6.008),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单一的健康教育手册不能满足出院护理指导需求,老年首次脑卒中患者的无医学教育背景家属亟待专业化家庭护理技能培训。可视化自主学习法简便、经济、高效,提高家属居家护理技能水平,减轻抑郁症状;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因意外伤害住院9 049例儿童的单中心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因意外伤害住院的儿童病例特征,为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0~18岁因意外伤害住院儿童的临床资料。分析意外伤害发生类型与儿童的预后、性别、年龄、发生时间、发生地点等特征性因素。结果:共收治9 049例发生意外伤害儿童,占4年总住院例数的3.72%(9 049/33 697);意外伤害前3位发生类型为跌倒/坠落3 695例、异物/窒息2 639例、交通事故1 165例,共占82.87%(7 499/9 049);好转与痊愈共8 760例占96.81%,伤残共178例占1.97%,未愈/死亡共111例占1.23%。男童5 833例占64.46%,女童3 216例占35.54%,发生比为1.81∶1,不同性别意外伤害发生类型跌倒/坠落、异物/窒息、中毒、锐器伤、溺水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90~20.56,均 P<0.05)。1~<3岁儿童发生意外伤害高于其他年龄(共3 263例占36.06%),不同年龄阶段意外伤害发生类型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2.98~573.97,均 P<0.05)。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发生意外伤害高于其他2个季度(共4 892例占54.06%),不同季度发生意外伤害类型跌倒/坠落、异物/窒息、烧烫伤、溺水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0.79~18.88,均 P<0.05)。家庭是最易发生意外伤害地点,不同地点意外伤害发生类型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0.08~2 186.54,均 P<0.05)。 结论:儿童意外伤害易发生于1~<3岁的男童,伤害类型以跌倒/坠落为主,交通事故是导致儿童未愈/死亡最主要意外伤害类型,不同伤害类型与儿童性别、年龄、季度和发生地点有关。应根据不同地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特点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构建全面防范儿童意外伤害体系,保障儿童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现状,明确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改善运动恐惧水平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2—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初次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疼痛灾难化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为研究工具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9例患者,其中97例患者存在运动恐惧,占44.3%(97/21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跌倒恐惧、家庭关怀度、疼痛灾难化是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重要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家庭月收入水平较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晚、存在跌倒恐惧的患者,同时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重视术后急性疼痛的管理,以减少或避免运动恐惧的发生,使患者从早期下床活动中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浅谈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衰弱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肾脏病(CKD)和衰弱的患病率均随增龄而增高。老年CKD人群在疾病各分期中衰弱患病率均较高,导致跌倒的高发、住院率和死亡率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并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国内外指南及共识多次指出对老年CKD患者衰弱的评估及干预的重要性。文章针对老年CKD患者衰弱的发生发展、临床特点和防治策略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8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证据应用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证据在我国公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应用现状。方法:基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证据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我国81所公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证据应用现况。结果:调查的81所医院中,93.83%(76/81)的医院将跌倒筛查纳入老年住院患者入院评估中,49.38%(40/81)的医院使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进行跌倒筛查。同时,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评估的医院占62.96%(51/81),而将害怕跌倒、尿失禁、鞋袜穿着、足部问题等纳入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筛查/评估的医院仅占25.93%~40.74%。此外,跌倒预防干预措施在调查医院中的实施率为12.35%~79.01%,且有实施个性化跌倒预防干预证据的医院仅占60.49%(49/81)。另一方面,护士、护工、患者、管床医生的跌倒预防参与率均高于80.00%,而药师、康复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的跌倒预防参与率仅为12.35%~24.69%。结论:医院应根据院内环境及老年住院患者特征,确立应纳入跌倒筛查/评估的危险因素并选择适合的筛查/评估工具;鼓励、培养本院所需要的人员参与其中,并建立适合的多学科跌倒预防团队,推动跌倒评估及个性化跌倒干预措施在临床中的实施,从而达到应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证据,降低跌倒发生率及伤害率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高血压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跌倒认知水平分析及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跌倒认知水平与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给予针对性预防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38例,对其进行跌倒认知水平评估,并对其跌倒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9例;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结果。结果:设置性别、独居与否、视力障碍、年龄、降压药使用、不良心理情绪、步态不稳等为变量,单因素分析显示,除视力障碍以外,其他因素均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 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各项跌倒危险因素认知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MMAS-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跌倒认知水平与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后,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跌倒认知水平,减少跌倒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