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霍山石斛治疗肝损伤作用机制探讨及体内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实验方法探讨霍山石斛对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运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Chem等数据库获取霍山石斛成分,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肝损伤相关基因,将成分靶点与疾病基因交集后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图,利用AutoDock Tools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构建乙醇诱导的肝损伤小鼠模型,通过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试剂盒法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考察霍山石斛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结果 筛选出霍山石斛中33个活性成分,与肝损伤共有靶点224个,包含AKT1、EGFR、SRC等,涉及癌症途径、PI3K/Akt通路等.体内实验结果显示,霍山石斛水提物能够缓解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并极显著降低AST、ALT和TNF-a、IL-6水平(P<0.01),极显著下调IκB激酶(IKK)、核因子-κB(NF-κB)、蛋白激酶B(Akt)mRNA表达水平(P<0.01).结论 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动物实验结果,初步证明霍山石斛水提物可以通过下调Akt、IKK、NF-κB mRNA表达水平,影响NF-κB信号通路上游,参与酒精性肝损伤通路中炎症反应的调控,提示霍山石斛具有改善酒精性肝病的潜在作用,为揭示霍山石斛治疗肝损伤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霍山石斛枫斗溯源及不同贮藏年份挥发性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对霍山石斛与枫斗的关系进行溯源,并探讨贮藏年份对霍山石斛枫斗(以下简称霍斗)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文献考证结合实地观察进行溯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贮藏年份为 0、2、4、6 年的霍斗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根据峰面积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并进行GC-MS图谱相似度分析.结果:枫斗最早来源于霍山石斛,霍斗应具备完整的"龙头凤尾"特征,绿毛枫斗多指霍斗;12 批不同贮藏年份霍斗中均鉴定出 25 个主要共有挥发性成分,其中脂肪酸类 8 个、烷烃类 6 个、醇类 4 个、酚类 3 个、酯类 2 个及其他类 2 个;12 批样品GC-MS图谱的相似度为 0.851~0.997,各样品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为 0.949~0.996,相似度良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贮藏年份为 0、2 年的枫斗聚为一类,4、6 年的聚为另一类,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一步筛选出导致差异的成分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等脂肪酸类成分.结论:霍斗"龙头大、凤尾小"的特征易与其他枫斗区分;不同贮藏年份霍斗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基本一致,但相对质量分数存在一定差异,贮藏年份在6 年之内挥发性成分基本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药石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中药石斛基原复杂,其主流品种有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Z.Tang et S.J.Cheng、铁皮石斛D.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金钗石斛D.nobile Lindl.,《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05 年版石斛项下增加了"及其近似种"的描述,难以确定具体物种,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正本清源.对石斛属的起源进行本草考证,对霍山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的本草起源进行梳理,为不同石斛属药材的应用提供参考.霍山石斛是最早作为中药石斛应用的品种,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等方法为《中国药典》2020 年版收录霍山石斛提供了技术支撑;铁皮石斛应为石斛药材中应用时间最久、范围最广的品种,其主要为浙江、云南、贵州,以及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丹霞地貌上生长的种群,应高度重视并对其进行保护;D.nobile在历代文献中的中文名称混乱,应明确将其作为金钗石斛的拉丁学名.枫斗是我国名贵中药和传统保健品,起源于霍山石斛.古代名医对霍山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川石斛的用法各有特色,建议厘清品种来源、功效,加强现代研究,在修订《中国药典》时将其各自单列,充分发挥中药石斛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霍山石斛对脾阴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霍山石斛对脾阴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36 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霍山石斛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6 只,通过灌服 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复合温热药(附子、干姜、肉桂)及劳倦法建立脾阴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霍山石斛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按 0.7、1.4、2.8 g/kg灌胃霍山石斛水悬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持续灌胃 21d.比较各组大鼠的活动情况,体质量变化,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变化,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 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 G(immunoglobulin G,IgG),以及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结果 各给药组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脾脏组织病理状态改善;血清 IgA、IgM、IgG水平显著上升(P<0.05);血清和胃黏膜组织IL-2、TNF-γ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IL-4 和 IL-10 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此外,霍山石斛可提高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P<0.05);能上调外周血中 CD3+T淋巴细胞水平、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下调CD8+T淋巴细胞水平(P<0.05).结论 霍山石斛可提高脾阴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兰科植物杂交育种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13
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兰科植物共33种,隶属于兜兰属、杓兰属、兰属、石斛属、蝴蝶兰属和虾脊兰属,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本研究对这些种类的杂种登录情况、亲本选择、授粉及播种时期选择、属间杂交进展、杂交育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并结合育种现状提出了未来育种方向.研究表明,以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兰科植物为亲本已有3611个杂种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上登录,杂种数最多的前10名均为兜兰属植物,包括巨瓣兜兰、波瓣兜兰、白旗兜兰等,其次为美花兰,而红花兜兰、广东兜兰、紫斑兜兰和暖地杓兰未见杂种登录.绿叶兜兰、曲茎石斛、霍山石斛、文山红柱兰等为极具潜力的优秀种质资源,但以其为亲本的杂种较少.建议未来开展杂交育种工作时,应当充分利用上述野生种质资源、加强属间杂交,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加速新品种培育,以提高野生兰科种质资源的利用水平.本研究可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兰科植物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为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兰花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霍山石斛黄烷酮合酶Ⅱ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黄酮碳苷是一类广泛参与植物防御反应且有着广泛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同时也是霍山石斛中一类重要活性成分.黄烷酮合酶Ⅱ已被证实是植物黄酮碳苷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其催化产物 2-羟基黄烷酮是多数已报道黄酮碳苷合成的前体化合物.该研究基于已报道的黄烷酮合酶Ⅱ氨基酸序列,从构建的霍山石斛基因组本地化数据库中筛选并验证出一个黄烷酮合酶Ⅱ(DhuFNSⅡ)基因,验证其功能发现该酶可体外催化柚皮素和乔松素分别生成芹菜素和白杨素.DhuFNSⅡ的开放阅读框(ORF)为 1 644 bp,编码547 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定位在内质网上.RT-qPCR结果表明DhuFNSⅡ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根.霍山石斛经 4 种生长过程中常遇的非生物胁迫处理后,各组织中DhuFNSⅡ等目标基因的表达量均发生显著上调,但在各处理组中的上调程度却各不相同,其中干旱和冷胁迫对基因表达量影响更为显著.通过对DhuFNSⅡ的鉴定与功能分析,将有助于解析霍山石斛品质代谢物黄酮碳苷形成的分子机制,并为其品质形成及科学栽培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霍山石斛多糖对帕金森病小鼠运动障碍、神经元受损及星形胶质细胞衰老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霍山石斛多糖(DHP)对帕金森病(PD)小鼠运动障碍、神经元受损及星形胶质细胞衰老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NC组、MOD组、DHP100组、DHP350组,每组10只;MOD组、DHP100组、DHP350组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PD小鼠模型,DHP100组、DHP350组建模后分别灌胃给予100、350 mg/kg的DHP各0.5 mL,1次/天,连续2周.通过平衡木实验通过时间、悬挂实验悬挂时间、转棒实验停留时间评估各组运动能力,免疫荧光检测小鼠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和星形胶质细胞核纤层蛋白B1(Lamin B1)荧光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中脑Lamin 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中脑p16INK4a、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RNA相对表达量.将小鼠星形胶质细胞C8-D1A细胞分为三组,正常组用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模型组用0.6 mmol/L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作用24 h,DHP组用8 μg/mL DHP预处理12 h后加入0.6 mmol/L MPP+作用24 h.收集三组细胞培养基,作用于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比较SH-SY5Y细胞存活率及三组细胞周期比例、β-半乳糖苷酶(β-gal)阳性率、端粒酶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MOD组停留时间、悬挂时间及中脑TH阳性神经元数量、Lamin B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通过时间延长,IL-1β、IL-6蛋白及p16INK4a、MMP-3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与MOD组比较,DHP100组、DHP350组停留时间、悬挂时间及中脑TH阳性神经元数量、Lamin B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通过时间、IL-1β蛋白及MMP-3 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且DHP350组停留时间、通过时间、IL-1β蛋白及MMP-3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更明显(P均<0.05).DHP350组IL-6蛋白及p16INK4a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MOD组、DHP100组,MOD组小鼠中脑黑质星形胶质细胞中Lamin B1荧光表达量均低于NC组、DHP100组、DHP350组(P均<0.05).加入正常组、DHP组、模型组细胞条件培养基的SH-SY5Y细胞存活率依次降低,两两比较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0/G1期细胞比例及β-gal阳性率升高,S期细胞比例及端粒酶表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DHP组G0/G1期细胞比例及β-gal阳性率降低,S期细胞比例及端粒酶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 DHP可以减轻PD小鼠的运动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衰老,从而减轻神经元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霍山石斛多糖的结构分析、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及与不同种间多糖成分差异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作为一种名贵的滋补类中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多糖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保肝、抗肿瘤、抗氧化和抗炎等药理活性.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基于中国知网及PubMed等中英文文献数据库分析当前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总结霍山石斛多糖(Dendrobium huoshianense polysaccharide,DHP)的提取分离、结构解析及其生物活性;分析其多糖成分与其他常用石斛品种的差异性.以期更好地开发利用DHP,为DHP产品的深入开发与研究及质量标准完善提供参考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霍山石斛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实验验证探讨霍山石斛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文献检索霍山石斛活性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潜在靶点,采用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NAFLD靶点,并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并采用AutoDock等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诱导NAFLD小鼠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吡格列酮(10mg/kg)组和霍山石斛低、中、高剂量(200、400、600mg/kg)组,连续给药8周.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含量;ELISA检测肝脏中TC、TG、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油红O染色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中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蛋白表达.结果 霍山石斛中筛选出石斛酚、铁皮石斛素A、4,4'-dihydroxy-3,5-dimethoxydihydrostilbene、柚皮素等38个活性成分,与NAFLD共同靶点有155个,作用于胰岛素、AKT1、白蛋白、TNF、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IL-1β等19个核心靶点,主要涉及癌症途径、PI3K/Akt通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前5位核心成分与前5位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接合能力.动物实验结果证实成功构建小鼠NAFLD模型,与模型组比较,霍山石斛组小鼠体质量、肝脏指数以及血清TG、TC、ALT、AST、LDL-C和肝脏TC、TG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改善肝脏脂肪蓄积和变性,肝脏InsR、PI3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0.01),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 霍山石斛对NAFLD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金钗石斛和霍山石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及比较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和霍山石斛D.huoshanense活性成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数据库收集金钗石斛、霍山石斛的有效成分;PubChem平台查询活性成分结构;SwissADME平台筛选金钗石斛、霍山石斛活性成分的靶点;SwissTart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各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阿尔茨海默病相关靶点;Cytoscape 3.9.1 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String数据库分析并构建药物与疾病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金钗石斛有效成分 84 个,核心成分为crepidatin、N-isopentenyl-6-hydroxydendroxinium、3-O-methylgigantol等;霍山石斛有效成分 56 个,核心成分为erianin、dendrocrepine、dendrocandin U等;金钗石斛和霍山石斛映射疾病靶点分别为 255、243 个,共同靶点 208 个,核心靶点为蛋白激酶B(Akt)、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白蛋白(ALB)等;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金钗石斛、霍山石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共同作用部位主要在树突;主要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Akt 信号通路、神经退行性变的途径-多种疾病、阿尔茨海默病通路等.此外,金钗石斛可作用于神经元细胞体,调节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霍山石斛可作用于轴突,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结论 金钗石斛与霍山石斛都可能通过不同成分和不同通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