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后非典型血肿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43岁,因“吞咽困难、反酸2年”于2019年11月11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进食馒头、面条等固体食物时明显,有时伴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进食食物,服用“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可达160/120 mmHg,平素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 1/日”,未规律监测血压。于我院行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诊断意见示: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该患者临床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Eckardt评分7分,临床分级Ⅲ级。入院后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良好。患者无内镜下治疗禁忌,2019年11月15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消化内科行超声内镜检查示:贲门部位固有肌层增厚,其余各层次回声分界清晰连续;中段食管固有肌层回声尚清晰连续()。后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术后暂禁食,常规抑酸、补液等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进食流食,进食顺畅,无胸痛、反流等不适。POEM术后第4天,患者未遵医嘱进食油条,进食中吞咽顺畅,无明显不适,半天后出现饮水时吞咽困难,无明显胸痛,无呕血、黑便,复查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示:食管扩张、食管下端狭窄。术后第5天复查胃镜示:食管管腔迂曲,见少量食物残留,距门齿25 cm原隧道开口部位见钛夹留置,原隧道部位隆起明显,呈蓝色改变,触压有波动感,下段管腔狭窄,齿状线清,贲门松弛,开闭正常()。考虑隧道内迟发性出血,隧道内血肿形成,遂于内镜下行隧道内血肿清除术:距门齿30 cm原隧道顶端dual刀切开顶端黏膜,建立隧道口,可见大量陈旧性淤血流出,流出后观察黏膜隆起处较前明显缩小,进入隧道内观察可见部分血凝块沉积(),充分冲洗后观察未见活动性渗血部位(),尝试用网篮清理部分血凝块,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隧道腔,无出血,置放钛夹封闭隧道口();留置胃管于胃内。术后持续监测血压、鼻饲饮食,给予营养、补液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不适。内镜下隧道开窗减压及血肿清除术后第6天恢复半流质饮食,进食顺畅,无吞咽困难,Eckardt评分3分,临床分级Ⅰ级。2021年3月26日门诊复查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胃镜(),患者手术部位愈合良好,出院后无吞咽困难、反流、恶心、呕吐等症状。我科医师电话随访2年,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未再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Eckardt评分0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镜下袖状胃成形术在治疗肥胖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经济的发展,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肥胖及其并发症已日益成为我国普遍的健康问题,减肥方式也在逐渐演变。传统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存在一定缺陷,因此近年来,内镜下袖状胃成形术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就有关内镜下袖状胃成形术治疗肥胖症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由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自2021年6月发起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队列研究(研究名称:CRAFT研究,临床注册号:NCT05282563),参与的中心包括南阳市中心医院、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洛阳市中心医院、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漯河市中心医院、鹤壁市人民医院、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安阳市肿瘤医院、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病例入组标准:(1)术前胃镜确诊胃腺癌;(2)术前影像学评估可行R 0切除;(3)术前评估无手术禁忌证;(4)术中计划行食管空肠吻合;(5)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6)体力状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7)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Ⅰ~Ⅲ。病例排除标准:(1)上腹部手术史(腹腔镜胆囊切除史除外);(2)胃部手术史(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除外);(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胃癌合并症(穿孔、出血、梗阻)行急诊手术者;(5)5年内出现过或同时患有其他恶性肿瘤;(6)患者6个月内发生过动脉栓塞性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7)合并有其他疾病或精神状态异常,可能影响到患者参与研究。病例剔除标准:(1)无法完成根治性胃癌切除术;(2)术中未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3)无法行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方法:开腹手术使用倒刺线或3-0可吸收缝线,连续全层加固吻合口1周然后进行吻合口浆肌层包埋1周,每周平均缝合6~8针。腹腔镜手术,自吻合口前壁偏左侧采用逆时针全层缝合加固,缝合至吻合口右后方时,向右侧牵拉空肠残端,适当翻转吻合口继续完成后壁加固,缝合间距5 mm左右。全层缝合1周后继续逆时针缝合完成浆肌层包埋。根据纳入、排除和剔除标准,连续入组自2021年6月开始,于以上12个中心接受胃癌根治术并于术中行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的患者临床病理及围手术期资料。主要观察食管空肠吻合的安全性指标(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处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恢复(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及随访情况(生活质量采用Visick评估)。 结果:截至2022年9月,共45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55例,女102例,年龄(60.8±10.1)岁,体质指数(23.7±3.2)kg/m 2;肿瘤位于胃上部294例、胃中部139例、胃下部24例;肿瘤直径(4.3±2.2)cm。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腹手术352例,经腹食管裂孔手术25例,胸腹联合手术80例;近端胃切除48例,全胃切除409例。全腹腔镜53例(11.6%)、腹腔镜辅助189例(41.4%),开放手术215例(47.0%)。术中中位出血量200(10~1 350)ml,手术时间(215.6±66.7)min,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时间(7.3±3.9)min,其中腔镜下加固时间(17.6±1.7)min;开腹加固时间(6.0±1.2)min。术后排气时间(3.1±1.1)d,术后中位造影时间6(4~13)d,术后进食中位时间7(2~14)d,术后住院(15.8±6.7)d。共有184例(40.3%)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食管空肠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2%(10/457),其中4例(0.9%)吻合口漏(亚临床漏和临床漏各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另6例(1.3%)为吻合口狭窄,2例分别于术后21 d、46 d经内镜下球囊扩张治愈,其余4例改变饮食方式后好转。全组均无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发生。非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为38.1%(174/457)。中位随访时间10(3~18)个月,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Visick分级,Ⅰ级89.1%(407/457),Ⅱ级7.9%(36/457),Ⅲ级2.6%(12/457),Ⅳ级0.4%(2/457)。 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应用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社区心房颤动患者疾病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社区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为规范社区房颤患者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9—12月,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北京市西城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房颤患者进行线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房颤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等,并分析影响患者知晓水平和健康教育需求的因素。结果:277例房颤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7.1%(1 860/2 770),在阿司匹林抗栓作用[12.3%(34/277)]、抗凝治疗利弊风险[52.7%(146/277)]、房颤停药时机[55.2%(153/277)]方面的知晓率较低。进一步单因素分析显示,相比于66~79岁、≥80岁年龄组患者,≤65岁者对抗凝治疗目的[89.7%(70/78)]、抗凝药物不良反应[89.7%(70/78)]的知晓率较高(χ2=6.72、8.77, P<0.05),但对抗凝治疗利弊风险[43.6%(34/78)]的知晓率较低(χ2=6.11, P<0.05)。其次,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前3位依次是房颤对身体的影响[(3.66±1.17)分]、治疗房颤的方法[(3.65±1.13)分]和不同治疗的预后[(3.62±1.15)分]。进一步分析显示,病程≤5年者对抗凝治疗目的[(3.60±1.17)分]、锻炼方式[(3.62±1.12)分]、饮食禁忌[(3.63±1.16)分]和如何与家人及朋友谈论病情[(3.33±1.29)分]方面的健康教育需求较病程>5年者更高( t=2.03、2.88、2.05、2.07, P<0.05)。医生[98.6%(273/277)]、护士[40.8%(113/277)]和健康教育讲座[36.8%(102/277)]是患者获取房颤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且多数患者在刚确诊时[70.0%(194/277)]获取健康教育动机最强。 结论:社区房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存有不足,对健康宣教的需求较高,需要重点关注年龄较小、病程较短患者的早期健康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痧胀玉衡》刺络放血在痧症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痧症是因接触时行痧毒疠气而发的、以皮肤出现痧筋为特点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痧胀玉衡》论痧症治则治法,将实质为刺络放血的放痧法列为主要治疗措施.通过整理《痧胀玉衡》条文及验案,发现郭志邃主张痧症乃疫邪所致,皆属热毒,变化迅猛,故放痧治疗宜早,取气血双治、透气转卫之效.《痧胀玉衡》重点论述放痧时患者状态体位、针具材料、施治部位、刺激量及禁忌证等要领,并根据病位浅深,以配用方药、刮痧以断痧症病根.此外,在瘥后防复,饮食顾护方面亦有详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文献溯源及其价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外台秘要方》中的服药食忌理论有别于一般的饮食禁忌,其药物与忌食食物之间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文献来源、理论源流及其学术价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直接文献来源主要为《新修本草》,少部分取自《许仁则方》等唐代以前其他医书;《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理论来源或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的《伤寒论》;王焘具备一定的药物学知识,能够对固有的服药食忌理论去粗取精、拓展出新;《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内容在考证古方、研究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方法与底本选择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文献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痛风病中医认识源流考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痛风病是与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密切相关的慢性、进展性、致残性代谢疾病.本文旨在系统梳理痛风病各阶段相关的中医药古籍记载,厘清其中医药认识发展脉络,明确各时期对痛风病的认知及其特点,为痛风病深入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中医药理论支撑.通过查阅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医医论、方书、本草及医案106部,从中归纳整理有关痛风病的中医药认识,包括病名、症状、病因病机及治疗用药等,探析其发展源流.先秦时期,中医药古籍零星记载了痛风病各阶段的症状、病名和(或)病因病机;汉至隋唐,医家在扩充病名、症状及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内外治法,标志着痛风病理论形成;宋元明清,证候分型、鉴别诊断及饮食禁忌等论述丰富了这一理论.中医药对痛风病的认识萌芽于先秦,理论形成于汉至隋唐,丰富发展于宋元明清,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痛风病中医理论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膀胱根治W形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价值与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评估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膀胱根治W形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价值与风险。方法:2018年12月至2023年5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连续性的34例膀胱癌患者被纳入研究。高龄组12例,年龄(72.3±1.9)岁;非高龄组22例,年龄(59.9±6.1)岁。均行机器人辅助或常规腹腔镜膀胱根治W形新膀胱术。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9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新膀胱功能和肿瘤学预后。结果:高龄组患者和非高龄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在手术时间、手术估计出血量、术后排气/恢复半流质饮食/留置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分期、淋巴结阳性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术后90 d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8.3%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轻度并发症,且各类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与非高龄组相比,日间/夜间尿控率、尿量等新膀胱功能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术后随访7~20个月,中位时间14(10,1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高龄不是原位新膀胱的禁忌;对于合适的高龄膀胱癌患者,可考虑行腹腔镜膀胱根治W形回肠新膀胱术,并对其加强围术期监测和术后随访;其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分级是可接受的,且高龄患者术后能够获得良好的尿控和肿瘤学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蒙医药学古籍文献探析蒙药药物警戒科学内涵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从药物警戒角度对蒙医药学古籍文献进行研究,阐释蒙药药物警戒理论内涵,为深入开展蒙药安全性评价与蒙药药物警戒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梳理4世纪以来40余本蒙医药学经典著作及史籍文献,挖掘其中蕴含的药物警戒内容,分析蒙医药学毒性理论及安全合理用药特点.结果 蒙医药学重视药物两重性,即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危害.蒙药药物警戒主要体现在毒的认识,中毒解毒,饮食禁忌、起居禁忌、体质禁忌、疾病禁忌等用药禁忌,配伍、炮制等减毒方法,药物剂量、疗程的控制原则及剂型特点等方面.结论 蒙古族对"毒"的认识和使用历史悠久,加之蒙医药学理论特点和临床用药区别,安全合理用药实践内容丰富且独具特色.挖掘蒙药药物警戒科学内涵,对指导现代临床合理使用蒙药和传承传统医药学都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居民中医食养食疗知信行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了解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居民中中医食养食疗知信行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罗马Ⅳ诊断性问卷》和自行设计的《中医食养食疗与胃肠健康素养问卷》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有无FGIDs症状及与中医食养食疗知信行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网络共收集344份有效问卷,被调查居民FGIDs有症状者占比70.35%(242/344),对于便秘、慢性腹泻的饮食禁忌以及胃酸过少的食养食疗认知正确率最低(均<50%).有症状者中医食疗认可度高于无症状者(χ2=7.53,P=0.023),食疗产品服用时间长于无症状者(χ2=8.327,P=0.016).有症状者多选用补虚类食疗产品,消食类、理气类次之(χ2=8.782,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酸过少的食养食疗认知、消化溃疡的饮食禁忌、应用中医知识指导饮食的态度以及喜食生冷、刺激性食物是有FGIDs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有FGIDs症状者中医食养食疗认知水平较差,态度积极,饮食健康行为有待改善.而加强中医食养食疗宣传和指导对居民防治FGIDs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