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斑兜带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4年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黄斑兜带手术(MB)治疗高度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MB治疗的高度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患者57例5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5例15只眼,年龄(51.80±10.72)岁;女性42例42只眼,年龄(59.14±11.51 )岁。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合并黄斑脱离(MHMD)21例21只眼,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合并黄斑脱离(FSMD)36例36只眼,并据此分组。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均行MB治疗,对于存在明显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的患眼,联合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后1、3、6个月及1、2、3、4年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两组患眼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手术前,MHMD组、FSMD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1.35±0.47、1.17±0.59;手术后4年,分别为1.02±0.49、0.73±0.55。两组患眼手术前、手术后4年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39、0.001)。MHMD组患眼手术后3年起BCVA较手术前显著提高( P=0.042);FSMD组患眼手术后3个月起BCVA较手术前显著提高( P=0.013)。手术后4年,MHMD组患眼黄斑脱离均复位(100.0%,21/21);裂孔闭合14只眼(66.7%,14/21)。FSMD组患眼黄斑脱离复位、劈裂恢复均为35只眼(97.2%,35/36 )。手术后,黄斑区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2只眼;黄斑区视网膜内囊泡3只眼。 结论:MB治疗高度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长期疗效、安全性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视病理性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玻璃体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黄斑病变是导致病理性近视眼患者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其中牵拉性黄斑病变常需要玻璃体手术治疗。牵拉性黄斑病变包括黄斑前膜、黄斑劈裂、黄斑裂孔及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等。建议对Ⅱ型黄斑前膜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对黄斑劈裂行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离术,对黄斑裂孔行内界膜瓣填充术,对难治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兜带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是一种慢性发展性疾病,术者要准确把握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术式使患者得到的收益最大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非凝固疗法——兜带术
编辑人员丨2023/8/5
1982年TheodossiadisG报导了通过兜带于黄斑部外加压的非凝固性手术,成功地治愈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笔者参照该手术方法作了两方面的改良:①兜带加长有利于扎紧与方便操作;②兜带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直肌止端的鼻侧,可以防止兜带滑脱.1985年以来笔者应用国产医用涤纶作兜带,按上述手术方法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9例9眼,8眼治愈,经5-23月随访,认为本手术避免了黄斑区组织细胞的凝固性破坏,恢复较好视力.本文还叙述了该手术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对作用原理作了简单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视网膜脱离疑难病例手术方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1985年6 ~12月经我科一组治疗的视网膜脱离92例99只眼.手术后视网膜平复,裂孔封闭91眼(92.9%).其中巨大裂孔、多发性大裂孔,分布于三个象限的多裂孔,白内障摘出术后或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玻璃体改变严重的漏斗状脱离,以及视乳头附近裂孔部分黄斑洞合并周围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纤维条束严重的病例,具有上述情况手术治疗比较困难的病例共32只眼占32.3%.手术方法根据各例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方式,如视乳头附近裂孔及黄斑洞用兜带术,其他部位裂孔选择玑膜缩短,电凝,异体巩膜填充、冷冻、硅胶填压,环扎术或玻璃体切割,玻璃体内注射消毒空气等多种方式联合使用,共治愈26眼,占疑难病例32只眼的81%.本文还对兜带术和各种联合手术作了简单介绍及谈了手术体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