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原核来源囊胚冻融移植对临床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零原核(nonpronuclear,0PN)、单原核(monopronuclear,1PN)、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废弃胚胎来源冻融单囊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患者资料。根据移植囊胚的不同来源分为4组:A组为2PN可利用胚胎来源(形态学评级为Ⅰ~Ⅲ级的2PN胚胎),B组为0PN胚胎来源,C组为1PN胚胎来源,D组为2PN废弃胚胎来源(形态学评级为Ⅳ级的2PN胚胎),分析4组患者基本资料,并以A组为参照组,分别比较B、C、D组的临床妊娠结局,在单胎活产的周期比较新生儿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计算校正后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 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结果:经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与A组相比,B组的活产率明显低于A组(a OR=0.701,95% CI:0.534~0.920, P=0.011);D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明显低于A组(a OR=0.595,95% CI:0.456~0.777, P<0.001;a OR=0.600,95% CI:0.449~0.800, P=0.001),余流产率、妊娠期并发症、多胎妊娠率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上述各项指标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D组巨大儿、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的发生风险均明显高于A组(巨大儿,B组:a OR=2.367,95% CI:1.299~4.315, P=0.005;D组:a OR=2.711,95% CI:1.463~5.026, P=0.002;LGA,B组:a OR=1.930,95% CI:1.158~3.217, P=0.012;D组:a OR=2.039,95% CI:1.174~3.543, P=0.011),低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早产的发生风险B组、D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上述指标发生的风险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无可利用2PN胚胎时,可将0PN、1PN、2PN废弃胚胎行囊胚培养后进行移植,但要关注0PN、2PN废弃胚胎增加子代巨大儿、LGA发生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两种钙离子载体A23187和离子霉素对卵母细胞激活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钙离子载体A23187和离子霉素对卵母细胞的受精率、胚胎发育潜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因既往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失败/受精率低或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而采用A23187或离子霉素行人工卵母细胞激活(artificial oocyte activation,AOA)的65名患者资料。根据激活剂的不同分为A23187-AOA组和离子霉素-AOA组;再根据不同精子来源分为两个亚组:射出精子组和睾丸精子组比较组间的受精率、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结局。结果:离子霉素-AOA组的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受精率[55.0%(116/211)]、2PN卵裂率[97.4%(113/116)]及囊胚形成率[69.1%(38/55)]均显著高于A23187-AOA组[43.3%(135/312), P=0.008; 90.4%(122/135), P=0.023; 45.2%(14/31), P=0.029]。在射出精子组,离子霉素-AOA组的2PN卵裂率[97.1%(68/70)]、第3日(day 3,D3)可移植胚胎率[92.6%(63/68)]均显著高于A23187-AOA组[85.8%(91/106), P=0.013; 73.6%(67/91), P=0.002];在睾丸精子组,离子霉素-AOA组的2PN受精率[55.4%(46/83)]、囊胚形成率[93.3%(14/15)]、种植率[38.9%(7/18)]和累积临床妊娠率[66.7%(6/9)]均显著高于A23187-AOA组[37.7%(29/77), P=0.024; 20.0%(1/5), P=0.005; 5.6%(1/18), P=0.041; 10.0%(1/10), P=0.019]。入组的65名患者共活产婴儿20例,均未见出生缺陷与先天畸形。 结论:对于因既往ICSI受精失败/受精率低或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行AOA的患者,离子霉素可以获得比A23187更好的受精率及胚胎发育潜能;对于睾丸来源的严重少弱畸形精子,与A23187相比,离子霉素可以令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胚胎动力学参数在胚胎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时差培养分析系统在选择高发育潜能胚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时差培养技术培养,来源为双原核(2PN)的胚胎,共113枚胚胎,69个移植周期,根据着床情况分为完全着床组(58枚胚胎)和完全未着床组(55枚胚胎),比较两组患者胚胎发育动力学参数.结果 完全着床组胚胎的双原核出现时间(PNA)、双原核消失时间(PND)、2细胞(t2)、3细胞(t3)、4细胞(t4)、5细胞(t5)、8细胞(t8)及第2次细胞分裂周期(cc2)发育动力学参数[(7.44±6.02)h、(24.26±3.13)h、(26.62±3.04)h、(38.19±3.81)h、(38.88±4.18)h、(51.75±4.97)h、(55.51±5.36)h 及(11.57±1.65)h]均快于完全未着床组[(6.99±1.37)h、(25.42±2.54)h、(28.16± 2.80)h、(39.37±3.54)h、(40.91±3.33)h、(54.95±5.07)h、(59.85±5.64)h 及(11.21±2.51)h]胚胎发育速度,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54、1.676、0.248、0.107、1.663、0.100、0.910及2.517,均P>0.05);完全着床组胚胎的第3次细胞分裂周期(cc3)、第2次细胞分裂的同步性(s2)、第3次细胞分裂的同步性(s3)发育动力学参数[(13.04±2.46)h、(0.69±1.21)h 及(3.80±2.37)h]均快于完全未着床组[(14.04±4.05)h、(1.57±1.88)h 及(5.70±3.91)h]胚胎发育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72、13.641及7.494,均P<0.05).结论 胚胎发育早期卵裂周期同步性好的胚胎具有更好的发育潜能,可为进行选择性单胚胎移植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0PN来源胚胎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利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后的未见原核(0PN)受精卵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对其发育潜能影响.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保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1 597个常规IVF周期及596个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进行回顾分析.将常规IVF-ET周期分为A1组(无0PN来源胚胎,n=731)、A2组(0<0PN来源胚胎率≤20%,n=495)和A3组(0PN来源胚胎率>20%,n=371)三组,比较三组的患者基本情况、新鲜周期临床治疗情况和实验室指标.依据行囊胚培养的D3卵裂胚来源不同分为B1组(0PN来源,n=2 409)和B2组(2PN来源,n=6 602)两组,比较两组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形成率.依据囊胚来源将囊胚FET周期分为C1组(0PN来源冻融囊胚,n=85)和C2组(2PN来源冻融囊胚,n=511),比较两组的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活产率、胎儿畸形率等指标.结果 (1)与A1组比较,A2、A3组的年龄更小、基础FSH水平更低、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更高(P<0.05),而组间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无显著差异(P>0.05).A2、A3组两组患者用药天数、长方案占比、获卵数显著高于A1组(P<0.05),其中A2组拮抗剂方案占比最低,获卵数最高.(2)B1、B2两组的囊胚形成率无显著差异(P>0.05),B1组的可利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B2组(P<0.05).(3)FET周期中,C1、C2组患者间年龄、不孕年限、BMI、优质囊胚比例、D5囊胚占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C2组的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C1组(P<0.05).囊胚移植后,两组间种植率、妊娠率、孕周、早产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体长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1组流产率显著高于C2组、活产率显著低于C2组(P<0.05).结论 接受常规IVF-ET治疗的患者卵巢储备情况可能会对0PN来源胚胎的形成有一定影响;0PN来源囊胚移植流产率高于2PN来源囊胚,而活产率低于2PN来源囊胚,但在患者无2PN来源胚胎可移植的情况下,0PN来源囊胚移植提高了胚胎利用率,降低了患者诊疗费用,减少了患者精神及身体上的痛苦,有很大利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不同来源精子ICSI助孕前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 探讨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不同来源精子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前予左卡尼汀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141例OA患者口服左卡尼汀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获取精子,根据精子来源不同分为TESA组(78例)和PESA组(63例),均行ICSI助孕.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精子质量、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结果 2组OA患者予左卡尼汀治疗3个月后精子DNA断裂率(DFI)和自发顶体反应率均低于治疗前,顶体完整率高于治疗前(P<0.05);2组间精子DFI、顶体完整率及自发顶体反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配偶ICSI受精率、2PN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流产率及新生儿畸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获103个新鲜移植周期,989枚MII卵,受精卵子数773个,临床妊娠49例,活产分娩39例(其中TESA组17例,PESA组22例).出生后3个月随访发现,TESA组1例新生儿患有心脏畸形,其余新生儿均无畸形.结论 OA患者行TESA-ICSI及PESA-ICSI助孕前予左卡尼汀治疗均可优化精子质量,改善临床结局,且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精子激动剂对无精子症患者的精子活力及胚胎发育参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了精子激动剂SperMagic在无精子症患者中实施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精子活力和胚胎发育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纳入移植周期的95例无精子症患者,在ICSI当日,依据是否添加精子激动剂SperMagic和精子来源分为A、B、C、D组,分别为20例、54例、21例和647例.比较四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用量、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等临床关键参数指标和获卵数、精子活力、受精率、2PN率、卵裂率、D3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等实验室关键参数指标的差异.结果 四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促性腺激素用量、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及获卵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精子活力、受精率、2PN率、卵裂率、D3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上明显低于其他三组患者(P<0.01).D组在D3优胚率上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患者(P<0.01).添加精子激动剂SperMagic后,无论新鲜还是解冻精子,A、B组在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上均显著高于C组(P<0.05),且A、B组与D组比较具有相同的妊娠结局.结论 在无精子症患者中实施ICSI时,在精液中添加精子激动剂SperMagic后可以明显提高精子活力,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在男性不育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 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严重少、弱、畸精及梗阻性无精不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因男性不育症行ICSI助孕的85例不育夫妇(90个周期)的数据,根据精子不同来源分为射出精子组55例(60个周期)为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穿刺组30例(30个周期)为梗阻性无精子症,比较2组的成熟卵数、2原核(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90个治疗周期中共获卵956个,其中MⅡ卵886个,ICSI后756个卵受精,受精率为85.3%,卵裂719个,卵裂率为95.1%,优胚率47.4%,鲜胚移植临床妊娠率为48.8%,6例流产,流产率为14.3%.射出精子组2PN受精率较穿刺组高(P<0.05),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SI技术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短时受精失败或低受精率周期不同受精来源卵母细胞发育潜能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受精失败或低受精率周期中自然受精卵母细胞与补救受精卵母细胞受精后发育潜能及预后.方法 对短时受精失败或低受精率的117个周期不孕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自然受精卵母细胞(A组)与补救受精卵母细胞(B组)受精后的异常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着床率、妊娠率及多胎妊娠率.结果 A组优质胚胎率高于B组(P<0.05);2组异常受精率、2PN卵裂率、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着床率、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常规IVF短时受精失败或低受精率卵母细胞进行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可获得与自然受精卵母细胞相似的发育潜能及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来源未见原核(OPN)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的临床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来源OPN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后行冷冻复苏周期的临床妊娠结局,评价来源OPN囊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生殖助孕治疗中40个来源OPN的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的冷冻复苏周期,分析其临床妊娠及分娩结局情况.结果:40个完全来源OPN的囊胚复苏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45.0% (18/40),种植率为31.67%(19/60),随访截止时间至2016年9月,其中9例活产(5男4女),继续妊娠7例(8胎),2例流产(2胎),流产组织绒毛分析结果显示均异常.结论:患者行IVF-ET治疗后,可将来源OPN的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给予冷冻,在没有来源2PN正常受精的卵裂期与囊胚时,患者可慎重选择来源OPN囊胚行复苏周期进行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早补救ICSI在部分受精失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早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部分受精失败周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在本院行部分早R-ICSI的32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双极体(2PB)所占比例分组:A组2PB率<25%(n=113);B组25%≤2PB率<50%(n=151);C组2PB率≥50%(n=56).比较3组早R-ICSI来源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以及临床妊娠率. 结果 A、B、C3组患者的早R-ICSI正常受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异常受精率(4.30%)显著低于B组(6.42%)和C组(10.38%) (P<0.05);C组2PN卵裂率(90.27%)显著低于A组(96.70%)和B组(95.44%)(P<0.05);C组优质胚胎率(46.11%)显著低于A组(62.30%)和B组(58.41%) (P<0.05).3组中早R-ICSI来源胚胎用于移植的比例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早R-ICSI来源胚胎中优质胚胎的比例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移植两枚早R-ICSI来源胚胎的周期比例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对于2PB率<50%的患者行早R ICSI可以取得较理想的胚胎发育结局和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