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B1 G2677T基因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B1(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1,ABCB1) G2677T基因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个体化应用阿托伐他汀提供临床研究证据。方法:自2021年3—12月连续纳入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1例,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患者ABCB1 G2677T(rs2032582)基因多态性,并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GG、GT和TT共3组。3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降脂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3组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并分析其变化,记录3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血清LDL-C水平<1.8 mmol/L为降脂治疗有效,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影响因素。统计软件为SPSS 25.0。结果:GG、GT和TT 3组分别有50例(38.17%)、49例(37.40%)和32例(24.43%)患者。治疗后GG、GT、TT 3组患者血清TC水平分别为(3.47±0.70) mmol/L、(3.59±1.09) mmol/L和(3.48±1.02) mmol/L,低于治疗前的(4.27±0.99) mmol/L、(4.02±0.98) mmol/L和(4.03±1.31) mmol/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652,3.092,5.593,均 P<0.01)。治疗后GG、GT、TT 3组患者血清LDL-C水平分别为(1.89±0.53) mmol/L、(2.07±0.92) mmol/L和(1.96±0.79) mmol/L,低于治疗前的(2.87±0.92) mmol/L、(2.56±0.89)mmol/L和(2.55±1.11) mmol/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896,4.055,5.980,均 P<0.001)。治疗前后GG组血清LDL-C水平差值为(-0.97±0.69)mmol/L,GT组和TT组分别为(-0.50±0.86)mmol/L和(-0.59±0.56)mmol/L,3组治疗前后血清LDL-C水平差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614, P=0.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C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783,0.490,1.677,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CB1 G2677T基因类型和熬夜是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ABCB1 G2677T基因GT型患者降脂有效的概率为GG型患者的27.9%( OR=0.279,95% CI:0.110~0.709, P=0.007),TT型患者降脂有效的概率是GG型患者的33.8%( OR=0.338,95% CI:0.121~0.943, P=0.038);有熬夜习惯的患者降脂有效的概率为不熬夜患者的26.4%( OR=0.264,95% CI:0.118~0.591, P=0.001)。3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68, P=0.648)。 结论:ABCB1 G2677T基因GG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优于GT型和TT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和胆囊胆固醇性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胆囊黏膜上皮粘蛋白(MUC)表达与胆固醇逆转运(RCT)的差异,探索胆囊胆固醇性息肉(GCP)和胆囊胆固醇性结石(GCC)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行胆囊切除术的10例GCP和10例GC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GCP组和GCC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切除了正常胆囊的5例患者(因外伤、肝硬化、肝移植等疾病导致胆囊切除)作为对照组。10例GCP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43.40±9.59)岁。10例GCC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45.00±8.13)岁。5例对照组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3.80±6.01)岁。免疫组化分析MUC各个亚型及RCT蛋白[ATP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和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I)]在各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CP组胆囊黏膜MUC1(3.40±0.70比0)、MUC5AC(1.50±0.53比0)、MUC6(4.70±0.48比0)、ABCG1(3.50±0.53比1.60±0.55)表达均增高,而SR-BI表达评分降低(1.70±0.48比3.40±0.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与对照组相比,GCC组胆囊黏膜MUC1(4.80±0.42比0)、MUC5AC(4.70±0.48比0)、MUC6(3.30±0.67比0)、ABCG1(3.40±0.52比1.60±0.55)表达均增高,而SR-BI表达评分降低(0比3.40±0.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MUC1、MUC5AC、MUC6与RCT蛋白的不同表达程度,导致了在胆汁高胆固醇这一共同致病基础上GCP与GCC的差异化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小RNA-203对食管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03对食管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顺铂(DDP)耐药食管癌细胞株TE-8/DDP和亲本细胞株TE-8细胞中miR-203表达水平。将TE-8/DDP细胞株分为对照组和miR-203组,采用慢病毒感染建立对照和miR-203过表达细胞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对照组和miR-203组细胞对DDP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凋亡水平;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miR-203靶基因。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miR-203靶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亲本细胞株TE-8细胞miR-203表达水平(1.31±0.15)明显高于DDP耐药食管癌细胞株TE-8/DDP中miR-203表达水平(0.53±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801, P<0.05)。对照组细胞经50 μg/ml和100 μg/ml DDP处理36 h后细胞吸光度值(1.98±0.13、1.43±0.12)明显高于miR-203组细胞吸光度值(1.58±0.11、1.1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81、3.017, P<0.05)。对照组细胞经50 μg/ml和100 μg/ml DDP处理36 h后细胞凋亡率[(30.54±5.81)%、(51.45±6.29)%]明显低于miR-203组细胞吸光度值[(49.29±5.00)%、(78.27±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81、3.017, P<0.05)。100 mg/kg DDP治疗20 d后,对照组细胞形成肿瘤体积[(498.35±43.10) mm 3]明显大于miR-203组细胞体内肿瘤体积[(309.44±27.87) mm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91, P<0.05)。对照组细胞形成肿瘤质量[(8.91±1.29) g]明显高于miR-203组细胞体内肿瘤质量[(4.73±1.01)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82, P<0.05)。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E1(ABCE1)是miR-203的靶基因。对照组细胞ABCE1表达水平(0.89±0.09)明显高于miR-203组细胞ABCE1表达水平(0.25±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61, P<0.05)。对照组细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0.38±0.09)明显高于miR-203组细胞Caspase-3表达水平(1.2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81, P<0.05)。 结论:miR-203通过靶向ABCE1蛋白调控食管癌对顺铂的耐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ABCB4基因突变所致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转运蛋白B4(ABCB4)新型剪接变异的分子致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致病突变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突变位点的致病性,通过mRNA异常剪接的Minigene体外验证实验对可能致病突变进行体外功能验证,并随访患儿出院后的临床转归。结果:患儿 男,5岁,11月龄出现胆汁淤积,体格检查显示肝脾明显肿大,肝功能、腹部超声及肝脏病理等检查提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为ABCB4基因致病性突变c.2860G>A和新发突变c.2065-8T>G的复合杂合子,突变分别来源于其父母,对c.2065-8T>G位点进行保守性预测,显示该区域高度保守并可能影响剪接。Minigene实验结果证实c.2065-8T>G突变导致内含子16滞留7 bp序列在成熟的mRNA中,在未发生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的情况下,氨基酸移码形成截短蛋白(p.Glu689ValfsTer19),最终确诊为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PFIC3),予熊去氧胆酸(UDCA)等药物治疗,在18个月的随访期内,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结论:ABCB4基因c.2065-8T>G位点被证实影响剪接过程,与c.2860G>A构成复合杂合子,确定为PFIC3的致病原因,携带此突变的PFIC3患儿以胆汁淤积性肝病为主要表现,疾病进展相对缓慢,对UDCA治疗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BCRP-BBB与右美托咪定改善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血脑屏障(BBB)与右美托咪定改善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择期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和T管引流术的胆总管结石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55~69岁,BMI 22~28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0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 n=45):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麻醉诱导后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随后以0.6 μg·kg -1·h -1的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2 d和术后1、3、5、7、14 d时采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CRP浓度、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血清S100β、β淀粉样蛋白42(Aβ42)、MDA浓度]、BBB血清学指标[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闭合蛋白5(claudin-5)浓度]。 结果:与C组比较,D组MMSE评分和MoCA评分升高,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下降,血清S100β、Aβ42和MDA浓度降低,血清BCRP浓度升高,血清GFAP、claudin-5和TSP-1浓度降低(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改善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机制,可能与上调BCRP水平,改善BBB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小RNA-519靶向ATP结合盒转运体G1调控乳腺癌细胞化疗耐药性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519靶向ATP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对乳腺癌细胞吉西他滨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来焦作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48例。根据患者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分为敏感组和耐药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两组乳腺癌组织中miR-519表达水平。构建miR-519或对照miRNA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MCF-7乳腺癌细胞,构建miR-519(miR-519组)和对照组细胞株(miRNA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分析miR-519组和miRNA对照组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519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miR-519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吉西他滨敏感组(1.21±0.23)比较,耐药组患者肿瘤组织中miR-519 mRNA表达水平(0.30±0.1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91, P<0.05)。CCK-8结果显示,miR-519组和miRNA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1.76±0.23比1.65±0.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91, P>0.05)。经吉西他滨处理后,miR-519组细胞增殖能力(0.68±0.19)较miRNA对照组细胞(1.12±0.2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19, P<0.05)。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ABCG1是miR-519靶基因。耐药组肿瘤组织中ABCG1蛋白表达水平(1.65±0.25)明显高于敏感组肿瘤组织(0.84±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19, P<0.05)。miR-519组细胞ABCG1蛋白表达水平(0.34±0.11)较miRNA对照组细胞(1.43±0.24)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14, P<0.05)。 结论:miR-519可能通过ABCG1调控乳腺癌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BCA4基因新突变导致的Stargardt病一家系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1个Stargardt病家系进行临床特征与遗传学分析,并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家族亚科A成员4(ABCA4)基因突变在Stargardt病中的致病性。方法:先证者因视力下降于2021年5月就诊于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根据Stargardt病临床诊断标准评估确诊先证者为Stargardt病。提取先证者及家系其他成员基因组DNA,对先证者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寻找致病的突变基因。通过PolyPhen-2、SIFT、MutationTaster等网站分析突变位点危害性,利用Sanger测序验证并确认致病突变,进行同源物种保守性分析及三维蛋白结构功能预测以分析其致病性。结果:眼科检查表明先证者双眼视力下降、黄斑萎缩并伴有“牛眼征”,其他家系成员均正常。通过先证者的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和家系成员及正常对照的Sanger测序验证,ABCA4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c.215G>A和c.6563T>C)与该家系患者表型共分离。SIFT、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r网站预测这2个突变均有害,保守性分析和三维蛋白结构模型预测表明该突变导致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影响蛋白质功能。结论:ABCA4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c.215G>A和c.6563T>C)为该Stargardt病家系携带的致病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胆固醇对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影响的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胆固醇对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基质合成及降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获取关节镜手术患者半月板组织并提取纤维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细胞不做处理)、阳性对照组(白介素-1 β进行退行性病变造模)和15 μg/mL组(给予15 μg/mL浓度胆固醇处理细胞)、30 μg/mL组(给予30 μg/mL浓度胆固醇处理细胞)。番红O染色、 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酶法试剂盒分别检测半月板细胞形态及总胆固醇(TCH)含量,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前体 α1(COL1A1)和Ⅱ型胶原前体 α1(COL2A1)的蛋白表达,RT-qPCR检测COL1A1、COL2A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MMP13,以及胆固醇流出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如肝脏X受体 α (LXR α)、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和ABCG1。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的人半月板细胞TCH含量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当给予胆固醇处理后,即15 μg/mL组和30 μg/mL组人半月板细胞TCH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15 μg/mL组和30 μg/mL组LXR α、ABCA1和ABCG1的mRN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15 μg/mL组和30 μg/mL组半月板细胞的密度降低、分布紊乱且细胞特征逐渐减弱,明显老化。与对照组相比,15 μg/mL组和30 μg/mL组可以降低半月板细胞COL1A1和COL2A1的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15 μg/mL组和30 μg/mL组半月板细胞的MMP3、MMP9和MMP13的mRNA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胆固醇可能通过抑制半月板细胞胆固醇流出通路,进而导致半月板细胞内胆固醇蓄积,最终引起半月板细胞发生退行性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糖蛋白表达阳性对癌痛病人舒芬太尼或喷他佐辛PCIA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P-糖蛋白表达阳性对癌痛病人舒芬太尼或喷他佐辛PCIA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癌痛病人的病历资料,年龄54~71岁,体质量49~67 kg,性别不限,TNM分期Ⅱ-Ⅳ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组织P-糖蛋白表达情况。将肿瘤组织P-糖蛋白表达阴性的病人分为2组:舒芬太尼组(S 1组)和喷他佐辛组(P 1组);将肿瘤组织P-糖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人分为2组:舒芬太尼组(S 2组)和喷他佐辛组(P 2组)。当VAS>5 cm时行PCIA,S 1组和S 2组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2 μg/kg+托烷司琼10 mg;P 1组和P 2组采用喷他佐辛3 mg/kg+托烷司琼10 mg,4组均以生理盐水稀释成100 ml,负荷量5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1 ml,锁定时间10 min。镇痛期间VAS>3 cm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补救。记录PCIA 4 h内、>4~12 h、>12~24 h及>24~48 h时段舒芬太尼、喷他佐辛用量和氟比洛芬酯使用情况。记录镇痛期间呼吸抑制(SpO 2<90%)、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最终纳入100例患者,每组25例。S 1组与S 2组各时段舒芬太尼用量、氟比洛芬酯使用率及镇痛期间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P 1组比较,P 2组PCIA 4 h内、>4~12 h及>24~48 h时段喷他佐辛用量升高( P<0.05),各时段氟比洛芬酯使用率和镇痛期间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糖蛋白表达阳性可能会减弱癌痛病人喷他佐辛PCIA的效果,而对舒芬太尼PCIA的效果可能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转录组测序分析粉尘螨抗辣根素的基因表达与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5/5/17
目的 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辣根素作用后粉尘螨差异表达基因(DEG)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90个熏蒸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瓶取80只粉尘螨背部朝下置于熏蒸瓶的胶板上,实验组熏蒸瓶中加入0.25 ml/L的辣根素稀释液25 μl,对照组加入石蜡.熏蒸24h后,每组收集2 000只存活螨.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重复6次,3次用于测序,3次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提取粉尘螨RNA并逆转录为cDNA,构建文库并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数据进行质控组装后与非冗余蛋白(NR)、基因本体功能注释(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等数据库进行比对.使用edgeR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对DEG进行GO与KEGG功能注释与富集.选取粉尘螨在辣根素作用后的DEG,进行qPCR验证,使用R软件对qPCR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转录组测序获得56 625条转录本,总长度为72 418 610 nt.共获得的39 510条单基因簇,比对到NR数据库中的数量最多,为25 450个,其次分别为直系同源蛋白分组比对(eggNOG)数据库(17 643个)、蛋白质(Swiss-prot)数据库(13 338个)、GO数据库(13 234个)、KEGG数据库(9 445个).辣根素作用粉尘螨后,共检测到2 719个DEG,其中上调基因1185个,下调基因1 534个.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DEG主要与细胞过程、结合与催化活性等功能相关,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调基因主要为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亚家族(ABCG)、细胞色素P450(CYP450)、热休克蛋白、乙酰胆碱受体等;下调基因主要为钙调蛋白、RNA聚合酶等.KEGG注释显示,DEG主要参与运输与分解代谢、信号转导、翻译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DEG富集于30条通路,主要富集在核糖体、不同环境中微生物代谢以及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等通路.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多重耐药相关蛋白1(MRP1)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1.18±0.22、6.22±0.42,较对照组(0.76±0.30、2.52±1.75)显著上调(F=11.22、16.83,均P<0.05);线粒体核糖体相关GTP酶(MTG)的相对转录水平为0.05±0.04,较对照组(1.23±0.62)显著下调(F=13.95,P<0.05);均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辣根素作用后粉尘螨体内多种基因存在表达差异,UGT、CYP450、MRP1、ABCG基因在对辣根素产生抗性或解毒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5/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