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内镜两种术式治疗腰骶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与“BEIS入路”2种手术方式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纳入我科收治的因L5/S1椎间盘突出症在脊柱内镜下行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98例患者,分别采用“椎板间隙入路”及“BEIS入路”技术,随访12个月.结果:2组术后脊柱ODI评分及JOA评分及患者术后3、6、12个月腰椎最大前后屈伸、侧屈活动角,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2种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两者术后短期内对腰椎活动度影响无明显差异,术后腰椎活动度均能达到正常,但“BEIS入路”适应证更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皮脊柱内镜BEIS技术治疗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经皮脊柱内镜BEIS技术治疗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应用经皮脊柱内镜BEIS技术手术治疗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资料,采用标准BEIS技术经后外侧入路建立内镜工作通道,在内镜下进行神经根硬膜囊的松解手术.手术效果采用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定.结果 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25 min,平均85 min,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下肢VAS分别为(6.5±1.5)、(1.4±1.2)和(1.0±1.4),ODI分别为(48.7±11.5)、(14.6±6.7)和(15.3±5.5).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下肢VAS及OD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经皮脊柱内镜BEIS技术是治疗腋下型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技术,具有病人术中舒适,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分析可能影响术后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39例,根据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病人VAS、ODI、JOA及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对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12~ 18个月).依据Mac-Nab标准,优良率为82.1%;腰腿疼痛VSA评分由术前(7.33±1.01)降至术后(2.6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功能ODI由术前(59.08±7.16)降至术后(13.54±3.36),JOA评分由术前(14.92±3.37)升至术后(26.05±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病人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3个月和不合并侧隐窝狭窄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症病人疗效显著,不适症状持续时间及侧隐窝狭窄是影响疗效的重要预后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椎间孔镜减压套件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创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减压套件,提高手术效率、安全性以及手术适应范围,初步临床可行性验证.[方法]临床操作中,均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白氏技术(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BEIS)治疗.创制的减压套件包括外径8.4 mm、内径7.5 mm外层工作套管、外径7.5 mm、内径6.7 mm椎间孔镜镜外可视1/4环锯以及6,0 am旋转直径装配式经椎间孔镜刮勺.[结果]可视镜外锯和刮勺都是在镜头监视的视野下工作,手感明确且效率极大提高,在32例已实施的操作中没有发生神经损害问题.[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下使用椎间孔镜减压套件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操作效率提高、安全性提高以及手术适应范围扩大,经临床验证效果确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应用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的37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照组)和同期接受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的41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等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d、7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较对照组患者(18.9%)降低(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腰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腰椎JOA评分(分别为24.2±2.5、26.4±1.8)均较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9.6±2.4、22.7±1.5)高(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0.3%,较对照组患者的73.0%高(P<0.05).结论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引导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及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5年3-1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进行手术操作,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YESS、TESSYS及BEIS技术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TED),通过观察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标准以及直腿抬高试验角度等指标评价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均未发生术中神经根损伤、皮下血肿及椎间盘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第一次PTED术后出现再突出,而再次行PTED手术,后取得满意疗效.VAS评分由术前的(7.2 ±1.3)分降至(2.1 ±0.4)分(t=32.255,P<0.001),ODI指数则由术前的(79.37 ±12.58)%降至末次随访的(15.83 ±3.13)%(t=42.164,P<0.001),直腿抬高试验则由术前的(34.71 ±8.52)°提升至(68.29 ±3.31)°(t=31.603,P<0.001),上述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52例,良1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7%,其中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神经感觉功能改变,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BEIS (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21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70~85岁,平均74.3岁.记录术前、术后1、12个月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分析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30 min,平均110 min.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1、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47±1.23、1.78±0.72、0.68±0.32,术前、术后1、12个月的ODI评分分别为32.48±10.03、19.53±3.55、5.15±1.02,术后2个时间点随访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5例,可2例.术后出现下肢感觉异常1例,给予保守治疗,术后3周恢复.1例肺气肿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控制.无椎体或椎间隙感染、血管及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但技术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严重的椎间孔狭窄,经椎间孔入路操作困难,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可能并发神经激惹及术后感觉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对VAS、ODI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则给予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的VAS、O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降低),同时研究组术后各时段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均出现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术后各时段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同时还可改善腰椎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融合后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应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的20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腰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8~68岁,平均年龄63岁.20例均通过门诊及电话进行随访6~18个月,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的JOA、VAS及Oswestry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50 min;出血量5~15 mL,平均10 mL;住院时间3~8 d,平均5d.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或消失,JOA,VAS及Oswestry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结果均保持一致.结论:应用经皮椎间孔镜BEIS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向上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53岁,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麻木6个月,加重伴行走困难1d,急诊入院.体检:腰部活动受限,棘突旁压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0°,加强试验(+),左侧下肢麻木,双侧鞍区感觉无殊,无大小便障碍,左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腰椎CT及MRI检查示髓核向上游离(见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