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潮汕地区单中心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初步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广东省潮汕地区单中心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状况。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167例HNSCC患者的肿瘤原发灶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以肿瘤细胞p16蛋白阳性率≥76%为判断HNSCC存在HPV的依据,分析p16蛋白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原位杂交法(ISH)检测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HPV 16、18 DNA;应用RNAscope法检测肿瘤组织中18种常见的高危HPV亚型(HPV HR 18)RNA的表达情况,分析p16蛋白阳性细胞比例≥50%的肿瘤组织中HPV HR 18阳性情况。结果:患者p16蛋白强表达率为7.2%(12/167);低龄组(<50岁)p16蛋白强表达率高于高龄组(≥50岁)[17.2%(5/29)比5.1%(7/138), χ2=5.321, P=0.021];口咽癌组p16蛋白强表达率高于非口咽癌组[29.4%(5/17)比4.7%(7/150), χ2=14.019, P<0.01];性别、烟酒嗜好及肿瘤分期分层患者间p16蛋白强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SH检测示,全部HNSCC原发灶均未发现HPV 16、18 DNA,重复实验结果一致。RNAscope法检测示,肿瘤细胞p16蛋白阳性率≥50%的19例患者中,3例(15.8%)肿瘤组织HPV HR 18 RNA阳性。 结论:潮汕地区HNSCC患者的HPV阳性率较低,以口咽癌患者最高,且呈年轻化趋势。潮汕地区HNSCC主要致HPV亚型可能并非HPV 16、18,而可能是包括HPV HR 18中的其他致病亚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农村中学生多重伤害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利用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该模型针对潮汕地区农村中学生的多重伤害(poly-victimization,PV)发生风险进行预测,为早期识别和预防中学生多重伤害的发生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0-2021年在潮汕农村地区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7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4 133名中学生,其中PV的发生率为17.76%(734/4 133).使用Logistic回归来选择预测变量并建立模型,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F1值和校准曲线来评估模型的效果.结果 预测模型AUC为0.847,准确度为76.03%、精确度为39.17%、召回率为29.73%、F1值为48.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经历(OR=1.80,95%CI:1.48,2.24)、男生(OR=1.51,95%CI:1.24,1.85)、身体患病或残疾(OR= 1.67,95%CI:1.14,2.43)、经常接触色情书籍视频(OR=1.89,95%CI:0.93,3.71)、最近一年留级(OR=1.73)、无亲密伙伴(OR=1.57,95%CI:1.20,2.03)、经常的自伤意图(OR=3.27,95%CI:1.34,6.52)和自伤行为(OR=0.94,95%CI:0.35,2.95)、同伴不良行为(OR=2.17,95%CI:1.69,2.73)、家庭成员酗酒(OR=1.54,95%CI:1.15,1.99)、看护人监禁史(OR=1.67,95%CI:1.02,1.64)、旁观过校园欺凌(OR=2.37,95%CI:1.92,2.84)、周围环境不安全(OR=1.64,95%CI:1.35,1.99)、采用发泄(OR=1.18,95%CI:0.95,1.38)和忍耐(OR=1.20,95%CI:0.98,1.37)的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中的情绪控制(OR=0.79,95%CI:0.65,1.21)和家庭支持(OR=0.79,95%CI:0.65,1.21)是重要的预测变量.结论 构建的中学生多重伤害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可用于预测学校和社区中中学生发生多重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潮汕地区2011至2015年重症手足口病病原学变化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潮汕地区2011至2015年重症手足口病病原学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2015年8月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收住在我院儿科的患儿咽拭子标本1410份,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对最后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并且肠道病毒检测阳性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诊断重症手足口病且检测肠道病毒阳性216例(67.29%,216/321),其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es 71,EV71)阳性116例(116/216,53.70%),柯萨奇A组(coxsackievirus A,CA)16型(CA16)阳性43例(43/216,19.91%),CA6阳性26例(26/216,12.04%),CA10阳性19例(19/216,8.80%),CA4阳性7例(7/216,3.24%),柯萨奇B组5型阳性2例(2/216,0.93%),埃可病毒6型阳性1例(1/216,0.46%),未分型2例(2/216,0.93%).(2)5例危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均为EV71阳性.(3)EV71阳性患儿以重症病例为主(51.79%,116/224),非EV71阳性病例以非重症病例为主(82.08%,458/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8,P<0.001).(4)重症手足口病比例逐年改变的趋势与EV71构成比改变趋势一致,且两者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s=0.9,P=0.037).(5)非EV71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重症手足口病比例逐渐上升.结论 2011至2015年潮汕地区重症手足口病病原总构成以EV71为主,其他类型的肠道病毒如CA16、CA6、CA10、CA4、柯萨奇B组5型、埃可病毒6型也能引起重症手足口病;在以EV71为优势病原的年份,重症手足口病构成比也相应增加. 2013年以后,非EV71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重症手足口病比例有逐渐上升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鼻息肉组织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初步研究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检测CD11c+ DC(DC1) 和CD123+ DC(DC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树突状细胞亚群在鼻息肉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 用HE染色法观察标本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鼻息肉组和下鼻甲组标本中CD11c+DC (DC1) 和CD123+DC(DC2)的表达情况.结果 70%的鼻息肉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30%的鼻息肉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CD11c和CD123在鼻息肉组的表达均高于下鼻甲组,差别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在鼻息肉组织中,CD11c和CD123的表达差别无显著性, CD11c+ DC与CD123+ DC数量的比较,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潮汕地区鼻息肉70%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鼻息肉组织中存在DC1/DC2混合模式.DC1在鼻息肉中占优势地位,诱导Th1型免疫反应为主导免疫,最终导致鼻息肉中Th1/Th2免疫应答失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潮汕近代西医的传入和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汕头1861年正式开埠,英国长老会的吴威廉医生于1863年抵达汕头开始行医传教,并创建了“福音医院”.从此,西医开始进入潮汕地区.此后,美国浸信会、日本博爱会、法国天主教会也陆续进入潮汕地区,并创建了西医院.同时,潮汕本地的社团组织和个人也创建了西医医疗机构.潮汕民众对西医的传入有一定的抵触,但明显小于内地其他地方,既与教会医院在传入过程中采取了手段,以恩惠笼络人心、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以及西医自身的优势有关,也与潮汕地区缺医少药和民众对外来事物的包容有关.教会医院除了提供医疗服务,还兴办医学教育,培养了一批本土医学人才.虽然西医充当了西方宗教进入潮汕的开头先锋,但也带来了先进的医学理念、技术、设备,以及医疗制度,为潮汕地区的西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纺锤体检查点功能复合物基因MAD1L1遗传变异与潮汕地区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纺锤体检查点功能复合物基因MAD1L1基因变异与潮汕地区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的乳腺癌新发病例191例及同期社区健康对照225例,采用TaqMan荧光双标记探针法对MAD1L1基因位点rs1801368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女性生理生育相关信息、生活方式、既往病史及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结果:MAD1L1 rs1801368位点基因型CC、CT、TT的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中分别为20.63%、42.86%、36.51%,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0.14%、41.15%、28.71%,两组中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调整了年龄、初潮年龄、绝经状态等混杂因素后,相较于野生型纯合子CC,突变型纯合子TT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OR=3.399,95%CI:1.288~8.973,P=0.013).结论:MAD1L1基因位点rs1801368多态性与潮汕地区女性乳腺癌易感性可能相关,携带TT基因型的较携带CC或CT基因型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个汉族Leber先天性黑矇家系CRB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的全外显子组测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鉴定一个汉族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突变基因.方法 2011年8月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收集一个中国潮汕地区汉族LCA家系,对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绘制家系图,测定最佳矫正视力并行眼压测量和眼底检查.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逐步筛选,在家系内进行Sanger测序验证. 结果 该家系共3代11名成员,Ⅱ2和Ⅱ4为LCA患者,为同胞姐妹,患者父母(Ⅰ-1和Ⅰ-2)及患者子女(Ⅲ-1,Ⅲ-2,Ⅲ-3和Ⅲ-4)表型均正常,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特征.患者均为幼年期发病,视力分别是手动和光感,视网膜呈椒盐状色素沉着.先证者外显子组测序逐步筛选结果显示,在CRB1基因上存在2个复合杂合突变位点,即c.2234C>T,p.T745M和c.3488G>T,p.C1163F.Sanger测序验证后证实,2例患者(Ⅱ-2和Ⅲ-4)均携带该2个复合杂合突变.父亲和母亲分别携带其中1个突变,其他3名表型正常家系成员携带其中1个突变或者2个突变均为阴性. 结论 本研究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的方法在一个中国汉族LCA家系中鉴定出CRB1基因的2个复合杂合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患者症征察觉鼻咽癌早发现及影响因素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基于患者症状觉察的鼻咽癌早发现状况并探索其相关影响因素,寻找鼻咽癌病情延误重点人群.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诊断的鼻咽癌患者共301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鼻咽癌.患者中位年龄47.5岁.记录患者觉察症状至到医院就诊的持续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探讨鼻咽癌早发现与各因素的关联性,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98例(99.0%)患者出现鼻咽癌相关临床表现,从患者觉察症状到医院就诊平均持续时间为4.7个月.以平均持续时间≤3个月定为为早发现,则卡方检验结果显示:36~50岁患者早发现率高于其余年龄患者(71%比53.6%,P=0.003);非潮汕方言患者早发现率高于持潮汕方言患者(61.8%比25.0%,P=0.008);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早发现率高于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62.1%比45.0%,P=0.04).本研究未发现鼻咽癌早发现与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类别、既往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婚姻状况存在相关性(均P>0.05).将上述10个因素放人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年龄、所操方言和恶性肿瘤家族史最终留在回归方程中(均P<0.05).结论 鼻咽癌早发现状况甚不乐观.≤35岁青年及>50岁中老年人群、操潮汕方言人群、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人群早发现率较低,应列入相关健康科普教育的重点人群范围.学校教育中鼻咽癌等恶性肿瘤防治健康科普知识传播缺位,建议应尽快填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血核黄素水平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全血核黄素水平与食管鳞癌(ESCC)发生发展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于2014年3月至2018年9月,选取在南方潮汕地区的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和北方太行山地区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ESCC患者为病例组;以在该医院体检的非ESCC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年龄(±5岁)、性别进行1∶1匹配.最终共纳入1 528例研究对象,病例组和对照组各764例.采集研究对象的静脉血3~5 ml,检测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GRAC)代表血核黄素水平.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GRAC与ESCC患病风险的关联;以生存资料完整的2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总生存期、生存结局与GRAC的关联最强点(GRAC=7.87)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高谷胱甘肽还原酶组(GRAC≥7.87)和低GRAC组(GRAC<7.87),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GRAC与ESCC预后的关联.结果 1 528例研究对象中,南方潮汕地区958例,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79例,年龄分别为(59.90±9.34)、(59.55±8.77)岁;北方太行山地区共570例,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85例,年龄分别为(58.39±5.19)、(58.74±4.57)岁.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GRAC与ESCC患病风险OR(95%CI)值为1.009(0.998~1.01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50~70岁年龄组中,与低GARC组相比,高GARC组的死亡风险HR(95%CI)值为1.712(1.034~2.824).结论 全血核黄素水平与ESCC的发生可能没有关联;高全血核黄素水平利于50~70岁ESCC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省两个地区鼻咽癌死亡率的比较及其与人群中EB病毒IgA/VCA抗体水平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我们进行了广东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地区的死因回顾调查,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鼻咽癌死亡率是潮汕地区的两倍左右。两地区30~59岁年龄间人群EB病毒IgA/VCA抗体普查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的阳性率同样高于潮汕地区。两地区30~59岁年龄间,随着年龄增长,IgA/VCA抗体的阳性率及鼻咽癌死亡率均同时升高。因此,我们认为,EB病毒感染后激活的某种物质可能是鼻咽癌病因、发病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