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PCMT1)是一种修复酶,在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可以催化异构化的天冬氨酸残基转化为正常结构。PCMT1具有双重细胞功能,可作为RNA高甲基化酶和转录辅因子,参与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PCMT1基因的多态性亦与多种疾病有关。PCMT1可抑制神经元细胞和心肌细胞凋亡,参与调节代谢,并且与胚胎发育和衰老相关。此外,PCMT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是多种肿瘤性疾病的不利预后因素,其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协助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调节肿瘤血管的生成,并且可促进耐药性的产生。未来PCMT1可能作为若干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癌中PCMT1表达的预后价值及其对纺锤体组装检查点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PCMT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UALCAN数据库在线分析PCMT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情况,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注释(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其可能的功能与信号通路.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CMT1、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Cox回归、Kaplan-Meier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预后分析.采用慢病毒构建干扰或过表达PCMT1载体,转染人胃癌细胞系MGC-803与HGC-27细胞,设置干扰空载体(sh-NC)组与干扰PCMT1载体(sh-PCMT1)组,过表达空载体(LV-Vec)组与过表达PCMT1载体(LV-PCMT1)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CMT1、CyclinB1、CDC20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注射4组MGC-803细胞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每组3只,测量体质量,14 d后处死裸鼠,测量肿瘤体积,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yclinB1与CDC2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UALCAN数据库分析示PCMT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在不同病理分期、分级与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均表达升高(P<0.05).GO与KEGG富集示PCMT1主要参与有丝分裂、纺锤体组装检查点与细胞周期等信号.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CMT1与Ki67在患者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o Cox多因素分析示PCMT1高表达[风险比(HR)=2.921,95%置信区间(CI):1.628~5.239]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Kaplan-Meier曲线分析示高表达PCMT1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16.7%,HR=4.651,95%CI=2.846~7.601)低于低表达PCMT1患者(70.0%,HR=0.215,95%CI=0.132~0.351)o ROC曲线表明,PCMT1预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764(95%CI:0.674~0.854).Western blot对PCMT1的检测结果表明慢病毒干扰或过表达PCMT1细胞系构建成功.CCK-8结果表明下调PCMT1表达MGC-803与HGC-27细胞增殖能力减弱,过表达PCMT1则促进细胞增殖(P<0.05).干扰PCMT1后CDC20蛋白表达下调,CyclinB1蛋白表达上升,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而过表达则呈现相反趋势(P<0.05).sh-PCMT1组裸鼠肿瘤的体积与质量减小,肿瘤组织CDC20蛋白表达降低,CyclinB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sh-NC组相比),LV-PCMT1组则呈相反趋势(P<0.05,与LV-Vec组相比).结论 PCMT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能通过调控细胞有丝分裂进程中纺锤体检查点影响肿瘤细胞恶性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心脏肿瘤和心外最大肿瘤代谢体积比值在判断心脏肿瘤起源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心脏肿瘤代谢体积(MTV;MTV1)和心外最大肿瘤MTV (MTV2)比值在判断心脏肿瘤起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经病理或临床及随访结果证实、且行18F-脱氧葡萄糖PET/CT全身显像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8~68岁)心脏和心外多发占位患者,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PETVCRA软件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 3.63为本底阈值,自动勾画感兴趣区并获取MTV1和MTV2,将两者比值(MTV1/MTV2)作为判断心脏肿瘤起源的依据并与组织病理学或临床及随访结果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再根据该曲线选取判断心脏肿瘤起源的诊断阈值,计算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35例患者中,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患者12例,心脏转移瘤患者23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MTV1大于心脏转移瘤患者[52.9(33.3,703.4)和8.1(1.2,24.6) cm3;z=-3.70,P<0.05],但其MTV2小于心脏转移瘤患者[11.7(1.8,38.4)和182.0(100.1,238.0) cm3;z=-4.17,P<0.05],而MTV1/MTV2大于心脏转移瘤患者[16.20(9.40,71.80)和0.10(0.01,0.60);z=-4.66,P<0.05].将MTV 1/MTV2=1.2作为诊断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阈值时的灵敏度为12/12,特异性为91.30%(21/23),准确性为94.29%(33/35).结论 MTV1大于MTV2是诊断心脏原发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u2+胁迫对福寿螺金属硫蛋白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讨不同浓度Cu2+胁迫对福寿螺肝胰腺组织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基因表达的影响,取15只福寿螺,在100 μg/L Cu2+离子胁迫后的0、1、7、14、21 d,各取3只福寿螺,分离肝脏,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福寿螺金属硫蛋白基因(PcM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以cDNA为模板,PCR扩增PcMT基因完整编码序列,连接至pET2ga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 (DE3)感受态细胞中,挑取阳性克隆进行鉴定与测序.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结果 显示,Cu2+胁迫0~14 d,福寿螺肝脏中PcMT基因mRNA的表达量持续上升,峰值为2.1±0.2,21 d时下降为1.1±0.1.PCR扩增PcMT基因,获得长度约300 bp的片段,构建的pET28a-PcMT质粒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均与预期大小一致.SDS-PAGE结果显示,PcMT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17 00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CMT1/MST1通路在甲基丙二酸血症脑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PCMT1/MST1通路在甲基丙二酸血症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用不同浓度甲基丙二酸诱导小鼠皮层神经元,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小鼠皮层神经元活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甲基丙二酸诱导组、CGP3466B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元蛋白异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1(PCMT1)、磷酸化蛋白激酶(MST1)、裂解MST1(cl-MST1)、磷酸化MST1(p-MST1)、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甲基丙二酸诱导24 h显示,甲基丙二酸浓度≤8 mmol·L-1时神经元形态无明显变化;甲基丙二酸浓度为12 mmol·L-1时神经元胞内出现空泡,神经元突起缩短,胞体皱缩;甲基丙二酸浓度为16 mmol·L-1时神经元胞体脱落,突起几乎全部断裂.甲基丙二酸组神经元PCMT1、MST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和CGP3466B治疗组(P<0.05),cl-MST1、p-MST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和CGP3466B治疗组(P<0.05).甲基丙二酸组Caspase-3、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和CGP3466B治疗组(P<0.05),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和CGP3466 B治疗组(P<0.05).结论:甲基丙二酸可引起皮层神经元凋亡,这可能是通过PCMT1/MST1通路来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CMT1与乳腺浸润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潜在机制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PCMT1)对乳腺浸润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潜在相关机制.方法 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1051例乳腺浸润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及临床数据,按照PCMT1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组(n=525)和低表达组(n=526),比较2组的生存时间;比较不同肿瘤分期患者的PCMT1表达水平;将所测各基因表达水平逐一与PCMT1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相关性最高的50个基因;对筛选出的50个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PCMT1高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低于PCMT1低表达组(P<0.05).病理分期为Ⅱ和Ⅲ期患者的PCMT1表达水平高于Ⅰ期患者(P<0.05).T3期和T4期患者的PCMT1表达水平均高于T1期或T2期患者(P<0.05).不同N分期或M分期患者的PCMT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的20155个基因中,有11525个基因与PCMT1存在相关性(P<0.05),其中核孔蛋白43和T-复合体蛋白1亚单位α与PCMT1表达的相关系数最高(P<0.05).GO富集分析可见,主要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包括代谢过程、生物调节、细胞成分组织定位;主要涉及的细胞组分为膜间腔、含蛋白复合膜、胞液内膜系统;主要涉及的分子功能为蛋白质结合、核酸结合、离子结合.KEGG通路富集分析可见,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为核减数分裂的负调控、细胞内甾醇转运、对热量的反应.结论 PCMT1高表达与乳腺浸润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降低及肿瘤分级更高相关,可能与其通过调控物质代谢水平而调控肿瘤生长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Oncomine和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PCMT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PCMT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检索Oncomine和LinkedOmics数据库中有关PCMT1的信息,并对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二次分析.结果:在Oncomine数据库中,有关PC-MT1基因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研究结果共搜集了197项,其中有12个数据集涉及PCMT1在乳腺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共包括1018例标本.在数据库中综合比较这12个数据集,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PCMT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P<0.05).此外,通过挖掘LinkedOmics数据库,发现高表达PCMT1的乳腺癌患者总体死亡率较高,而低表达PCMT1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P<0.05).结论:PCMT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