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地区RhD阴性献血者Del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RhD阴性献血者D放散型(Del)分布、表型及基因型以了解本地区DEL血型分子生物学背景.方法 对 2021 年 11 月 1 日—2022 年 6 月 30 日期间广州地区献血者采用盐水法初筛为RhD阴性血液进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血清学确认、采用RhCE分型卡确定RhCE表型,对 1 146 例确认RhD阴性所有C+(n=459)以及随机抽取部分C-标本(n=175)进行吸收放散(Del)筛查(共 634 例);提取Del阳性标本DNA进行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法(HRM)实时荧光PCR检测RHD基因c.1227 位点基因情况;对HRM检测RHD* 1227 位点无突变标本采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扩增后产物作PstⅠ酶切,进行电泳分析RHD基因合子型;sanger法进行RHD基因进行外显子测序(exon 1-10),采用SeqMan软件分析基因突变情况;采用第3 代单分子测序技术对可疑Del阳性标本进行RHD全基因分析.结果 634 例确认RhD阴性标本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Del表型占 36.1%(229/634),占总RhD确认阴性的 20%(229/1 146);229 例DEL的RhCE分型分别为Ccee 181 例,CCee 40 例,CcEe 7 例,ccEe 1 例,HRM结合RHD盒子型分析结果显示 170 例RHD基因为RHD*1227A/01N.01、32 例为RHD*1227A/1227G,26 例为RHD*1227A/1227A、6 例为RHD*1227G/1227G(其RHD基因测序结果显示 1 例为弱D12 型、4 例为D-和 1 例RHD*01EL.02).结论 广州地区献血者DEL个体基因型以RHD*1227A/01N.01 为主且其RhCE表型均为C+的特征;HRM可作为常规筛查"亚洲型"DEL血型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黏蛋白4基因Pst-Ⅰ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黏蛋白4(MUC4)基因Pst-Ⅰ位点多态性与国人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96例健康对照组和56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静脉血,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对两组受试者MUC4基因Pst-Ⅰ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基因型GC、GT、TT频率分别为21.3%、12.7%、55.6%,等位基因C、T基因频率分别为21.5%、72.7%.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组中基因型GC、GT、TT频率分别为53.2%、41.2%、19.8%,等位基因C、T基因频率分别为66.3%、30.2%.两组患者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C4基因Pst-Ⅰ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易感性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苏姜猪OLR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探讨OLR1基因在苏姜猪群内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基因多态对苏姜猪猪肉质性状的影响.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OLR1基因在苏姜猪试验群体中的PstⅠ酶切遗传多态性,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多态位点对苏姜猪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苏姜猪试验群体OLR1基因内含子5区域内发现一个PstⅠ酶切多态性,检测到CC、CD和DD三种基因型,多态信息含量呈现中度多态性.CC型与DD型个体的肌肉失水率、大理石纹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CD型个体用色差仪测得的b值显著高于DD型(P<0.05).因此,检测到的OLR1基因PCR-RFLP-PstⅠ多态性与大理石纹等肉质性状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肉质性状候选基因在苏姜猪的持续选育中加以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21-2022年长春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行株基因序列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2021-2022年长春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流行株进行基因型鉴定及分子特征分析.方法 选择59例2021-2022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长春市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膜抗原荧光抗体(fluorescent antibody to membrane antigen,FAMA)法对患者血清中VZV特异性抗体进行鉴定.提取确诊患者疱疹液中的病毒DNA,PCR扩增VZV的多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包括ORF1、ORF12、ORF16、ORF17、ORF21、ORF22、ORF37 和 ORF54,根据 ORF 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基因分型.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对多个ORF(ORF38、ORF54和ORF62)进行酶切鉴定,区分VZV临床株及疫苗株.结果 59份患者血清样本均为阳性,均确诊为VZV感染.59份疱疹液样本中,4份与Clade2基因型完全匹配;4份存在2个SNPs,分别为ORF1(SNP790)C→A突变和 ORF12(SNP18 082)T→C 突变;51 份发生 ORF12(SNP18082)T→C 突变.59株 VZV 临床株均为 Pst Ⅰ+Bgl Ⅰ+SmaⅠ-,不同于疫苗株Pst Ⅰ-Bgl Ⅰ+Sma Ⅰ+.结论 2021-2022年长春市VZV流行株均为Clade2基因型,未发现疫苗株致病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水痘减毒活疫苗临床病例病原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水痘减毒活疫苗临床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 采集企业水痘减毒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试验地点为河南省)中临床确诊为水痘病例的49名患者身上的水痘疱疹液,共64份,提取DNA,采用PCR和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区分野毒株和疫苗株;采用2008年国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基因型命名专题会议上建议的基因分型法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64份疱疹液均为野毒型(PstⅠ+Sma Ⅰ-BssHⅡ-Nae Ⅰ-),无疫苗相关病例发生.49份疱疹液均为Clade 2遗传支;与Clade 2遗传支相比,49份疱疹液水痘病毒基因均在SNP18 082位点发生了T→C同义突变,1份在790位点发生了 C→A突变.结论 在河南省开展的水痘减毒活疫苗临床试验中的临床病例均为野毒株感染引起,属Clade 2遗传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