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RT2基因变异19例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RT2)基因突变19例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具有PRRT2基因突变的19例患儿家系的临床资料,分析基因突变特点及临床表型。结果:19个家系先证者均存在PRRT2基因杂合突变,先证者中男13例、女6例。17例患儿的父母一方携带相同突变,2例为新生突变,癫痫发作形式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或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其中15例为碱基重复突变(c.649dupC,p.Arg217Profs*8),2例碱基缺失突变(c.649delC,p.Arg217Glufs*12),1例同时携带有2个致病基因突变(PRRT2,c.649dupC,p.Arg217Profs*8和SPAST基因c.349C>T p.Arg117*),1例无义突变(c.46G>T,p.Glu16*),该变异为未曾报道的新突变。13例患儿诊断为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BFIE),2例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2例为良性婴儿癫痫(BIE),2例为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舞蹈性手足徐动症(ICCA)。结论:PRRT2基因突变为BFIE、PKD、BIE、ICCA的致病基因。c.649dupC是PRRT2基因的热点突变,c.46G>T为未报道的致病性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家系的 SPAST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明确1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家系的分子遗传发病机制。方法:收集该家系成员及50名正常对照的外周血,提取样本DNA,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周围神经病及痉挛性截瘫候选基因进行相关基因突变筛查,并对可疑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 SPAST基因第9外显子区存在c.1196C>G杂合变异,导致第399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色氨酸(p.Ser399Trp),该变异可能导致蛋白质功能受到影响。该家系的其它患者均存在SPAST c.1196C>G的杂合错义变异,而表型正常家系成员未发现该位点的变异,50名正常对照均未发现该变异,符合基因型-表型共分离。根据2015年ACMG制定的《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为可能致病性变异。 结论:SPAST基因c.1196C>G变异可能是导致本家系患者发病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遗传性痉挛截瘫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或SPG)是一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罕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多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无力及痉挛性截瘫[1].随着病程的进展最终丧失劳动能力,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预防或延缓该种疾病的发生及进展.该病发病率低,基因检测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我们报道1例单纯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家系SPAST基因的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1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家系患者的SPAST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探讨可能的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方法.方法:抽取患儿及其家系的静脉血样,提取DNA,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患儿基因组DNA进行基因检测及变异位点致病性分析,对可疑致病性变异位点进行家系内Sanger验证.结果:该5代家系共有7例患者,6例成年患者临床均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无力及痉挛性截瘫,1例男性患儿临床表现为步态异常,肌张力增高.先证者检测到SPAST基因c.1413+1G>A杂合变异,关联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痉挛性截瘫4型.经家系验证母亲、外祖父均携带该变异.结论:患儿及家系患病成员临床特征符合典型的单纯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特征,家系携带的SPAST基因c.1413+1G>A杂合突变为其家系致病性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PAST基因新位点突变致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家系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SPAST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个2020年7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最终确诊为HSP4型的家系,明确致病基因,分析其临床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及其母亲在SPAST基因第8外显子区域携带一处单杂合变异:c.1105A>C(腺嘌呤>胞嘧啶),导致氨基酸改变p.T369P(苏氨酸>脯氨酸).SPAST基因c.1105A>C杂合突变可能为其家系致病性变异.结论 该家系携带的SPAST基因c.1105A>C杂合突变可能为其家系发病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