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66 | 下载151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2014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1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0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43.37岁.受伤至就诊时间平均(28.54±3.39)h,GCS评分平均(4.52±1.74)分;颅脑损伤43例,胸腹伤64例,脊柱、四肢及血管损伤43例.根据急救过程中所采用复苏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进行积极液体复苏配合损害控制性手术,观察组(98例)采用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限制性液体复苏+损害控制性手术+止血性复苏).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液体复苏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剩余碱、乳酸等水平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胶体液输注量、晶体液输注量、浓缩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0、(1887.9±285.4)mL、(1537.8±353.2)mL,均明显较对照组少;观察组血浆输注量为(697.3±235.4)mL,明显较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入院48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2.23±3.14)s vs.(14.60±3.88)s,(32.12±15.63)s vs.(42.63±15.58)s,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入院48h的剩余碱(BE)、乳酸(LA)水平均明显更低[(8.13±2.20)mmol/Lvs.(9.84±3.11)mmol/L,(2.21±0.24)m

作者:茅文斌;秦燕明;汤勇;王鹏;崔恒熙

来源:创伤外科杂志 2020 年 22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66 | 下载:151
作者:
茅文斌;秦燕明;汤勇;王鹏;崔恒熙
来源:
创伤外科杂志 2020 年 22卷 11期
标签:
多发伤 损害控制 液体复苏 止血 凝血功能障碍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2014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1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0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43.37岁.受伤至就诊时间平均(28.54±3.39)h,GCS评分平均(4.52±1.74)分;颅脑损伤43例,胸腹伤64例,脊柱、四肢及血管损伤43例.根据急救过程中所采用复苏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进行积极液体复苏配合损害控制性手术,观察组(98例)采用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限制性液体复苏+损害控制性手术+止血性复苏).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液体复苏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剩余碱、乳酸等水平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胶体液输注量、晶体液输注量、浓缩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0、(1887.9±285.4)mL、(1537.8±353.2)mL,均明显较对照组少;观察组血浆输注量为(697.3±235.4)mL,明显较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入院48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2.23±3.14)s vs.(14.60±3.88)s,(32.12±15.63)s vs.(42.63±15.58)s,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入院48h的剩余碱(BE)、乳酸(LA)水平均明显更低[(8.13±2.20)mmol/Lvs.(9.84±3.11)mmol/L,(2.21±0.24)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