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间对渤海鱼类寄生线虫的幼虫进行了采集.通过形态学观察,从172条(5种)鱼类体内共鉴定出612条异尖属线虫的幼虫.每条幼虫分布提出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扩增出ITS区,并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Taq Ⅰ and HhaⅠ)进行酶切分析.随后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ITS-1,ITS-2,以及线粒体DNASSU序列分析.对612个样品进行酶切分析后,发现两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603个样品为派氏异尖线虫Anisakis pegreffii,9个样品为重组基因型.因此渤海鱼类中派氏异尖线虫为优势种,占所检测样品的98.5%.对重组基因型的ITS-1和ITS-2进行序列分析表明有两种不同的重组基因型,重组基因型Ⅰ (Rec Ⅰ)与以前报道的杂交种相同,在ITS-1的280和296部位有C/T的杂合;而重组基因型Ⅱ代表一种新的重组基因型,它只在296部位有C/T的杂合.线粒体DNASSU序列分析表明两种重组基因型的序列与派氏异尖线虫完全相同.该结果表明重组基因型有可能是一种祖先多态性的保留.
作者:史梅青;明珠;张莉;安瑞永;张路平
来源:动物分类学报 2013 年 38卷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