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3 | 下载0

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间对渤海鱼类寄生线虫的幼虫进行了采集.通过形态学观察,从172条(5种)鱼类体内共鉴定出612条异尖属线虫的幼虫.每条幼虫分布提出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扩增出ITS区,并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Taq Ⅰ and HhaⅠ)进行酶切分析.随后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ITS-1,ITS-2,以及线粒体DNASSU序列分析.对612个样品进行酶切分析后,发现两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603个样品为派氏异尖线虫Anisakis pegreffii,9个样品为重组基因型.因此渤海鱼类中派氏异尖线虫为优势种,占所检测样品的98.5%.对重组基因型的ITS-1和ITS-2进行序列分析表明有两种不同的重组基因型,重组基因型Ⅰ (Rec Ⅰ)与以前报道的杂交种相同,在ITS-1的280和296部位有C/T的杂合;而重组基因型Ⅱ代表一种新的重组基因型,它只在296部位有C/T的杂合.线粒体DNASSU序列分析表明两种重组基因型的序列与派氏异尖线虫完全相同.该结果表明重组基因型有可能是一种祖先多态性的保留.

作者:史梅青;明珠;张莉;安瑞永;张路平

来源:动物分类学报 2013 年 38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3 | 下载:0
作者:
史梅青;明珠;张莉;安瑞永;张路平
来源:
动物分类学报 2013 年 38卷 4期
标签:
异尖属 分子鉴定 转录间隔区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线粒体DNA Anisakis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ITS RFLP Mitochondrial DNA
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间对渤海鱼类寄生线虫的幼虫进行了采集.通过形态学观察,从172条(5种)鱼类体内共鉴定出612条异尖属线虫的幼虫.每条幼虫分布提出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扩增出ITS区,并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Taq Ⅰ and HhaⅠ)进行酶切分析.随后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ITS-1,ITS-2,以及线粒体DNASSU序列分析.对612个样品进行酶切分析后,发现两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603个样品为派氏异尖线虫Anisakis pegreffii,9个样品为重组基因型.因此渤海鱼类中派氏异尖线虫为优势种,占所检测样品的98.5%.对重组基因型的ITS-1和ITS-2进行序列分析表明有两种不同的重组基因型,重组基因型Ⅰ (Rec Ⅰ)与以前报道的杂交种相同,在ITS-1的280和296部位有C/T的杂合;而重组基因型Ⅱ代表一种新的重组基因型,它只在296部位有C/T的杂合.线粒体DNASSU序列分析表明两种重组基因型的序列与派氏异尖线虫完全相同.该结果表明重组基因型有可能是一种祖先多态性的保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