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 200~2500m的57条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活动频繁的巡护样线上,布设130台红外相机.累计红外相机有效工作日100 685 d,共拍摄到大熊猫有效独立照片1 831张.将红外相机拍摄的有效照片和相机工作日依据不同竹种类型及保护站归类,对大熊猫季节性空间分布与活动模式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1)大熊猫春季活动最为频繁,在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林和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ingensis)林中相对多度分别是2.89和3.72;其次是冬季,在巴山木竹林和秦岭箭竹林中的相对多度分别是2.95和2.74.3月份是其活动高峰,巴山木竹林和秦岭箭竹林中的相对多度指数都是最高;11、12和1月份,大熊猫在巴山木竹林中相对多度指数高于秦岭箭竹林;2至10月份,大熊猫在秦岭箭竹林中的相对多度指数都要高于巴山木竹林. (2)大熊猫在佛坪保护区各个保护站均有分布,且存在季节性空间分布差异.三官庙和西河保护站全年的12个月都能够捕获到大熊猫的身影,是大熊猫分布相对多度最高的两个区域,大古坪、岳坝和龙潭子3个保护站海拔较低,大熊猫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活动;凉风垭保护站海拔较高,主要分布的是秦岭箭竹林,大熊猫主要在夏季活动.(3)干扰活动主要包括采集、放牧、旅游、家犬活
作者:马亦生;马青青;孙亮;李帅;周刚;李涛;董乐乐;曹李华;朱大鹏
来源:动物学杂志 2020 年 55卷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