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4 | 下载22

“疏泄”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可理解为涉及“脾土”与“肝木”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土与木关系的统论;至金元明时期,朱丹溪的“相火论”对“肝主疏泄”的内涵发展影响巨大;此后近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又对该理论进行完善补充;新中国成立以后,“肝主疏泄”的理论被统一为肝的生理功能之一写进教材;此外,现代西医研究也从不同角度如心理应激角度,边缘系统理论,激素论等对肝主疏泄进行了合理阐释.

作者:赵迪;任杰;安海燕

来源:西部中医药 2016 年 29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4 | 下载:22
作者:
赵迪;任杰;安海燕
来源:
西部中医药 2016 年 29卷 7期
标签:
藏象 肝主疏泄 源流 visceral manifestations liver governing catharsi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疏泄”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可理解为涉及“脾土”与“肝木”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土与木关系的统论;至金元明时期,朱丹溪的“相火论”对“肝主疏泄”的内涵发展影响巨大;此后近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又对该理论进行完善补充;新中国成立以后,“肝主疏泄”的理论被统一为肝的生理功能之一写进教材;此外,现代西医研究也从不同角度如心理应激角度,边缘系统理论,激素论等对肝主疏泄进行了合理阐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