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抗凝治疗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3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确诊后均常规给予抗感染、补液、抑酸及给予器官支持治疗及抗凝治疗,记录患者入院1个月内预后情况,其中死亡组(46例)、存活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抗凝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凝血酶时间(T 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 T)],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绘制凝血功能指标预测患者死亡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 存活组抗凝治疗后PT、APT T、T T、FIB、D-D均短于或低于死亡组,PLT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APTT、PLT 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T预测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最佳诊断阈值为13.84 s时,灵敏度为0.870,特异度为0.698.A PT T 预测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756,最佳诊断阈值为38.95 s,灵敏度为0.848,特异度为0.698.PL T 预测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当最佳诊断阈值为216.62× 109,灵敏度为0.686,特异度为0.913.结论 抗凝治疗后PT、APTT、PLT 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患者死亡风险有一定预
作者:韦丽淑;陈贤华;罗文婷
来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8 年 39卷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