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替勃龙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PMOP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替勃龙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组(A组),替勃龙治疗组(B组)及唑来膦酸治疗组(C组),每组40例.A组予以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每年1次,联合替勃龙2.5 mg qd,1年后替勃龙减至维持量1.25 mg qd,总疗程2年;B组予以替勃龙2.5 mg qd,1年后减至维持量1.25 mg qd,总疗程2年;C组予以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每年1次,总疗程2年.各组均于治疗第0、3、6、12、24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及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片段(β-CTX)的测定;于治疗第0、6、12、24个月测定25羟维生素D(25OHD)、雌激素及卵泡刺激素(FSH);于治疗第0、12、24个月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1~4(L1~4)及右侧股骨颈骨密度;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第3、6、12、24个月A组及C组临床疼痛症状有效缓解,VA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66.236、104.766,P均<0.05),B组VAS无显著变化.治疗第6、12、24个月3组P1NP、β-CTX及25OHD水平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F=14.291~65.044,P均<0.05);治疗第6、12、24个月A组P1NP、β-CTX水平降低优于其他两
作者:王荣;马江卫
来源: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9 年 39卷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