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肝脏类器官,通过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或成体干细胞甚至是肝细胞本身转分化获得,不仅能模拟体内肝脏的组织结构、基因表达和遗传特征,还在肝脏疾病模型、药物筛选、精准医疗以及再生医学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这项技术在模拟肝恶性肿瘤、肝纤维化、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及多种遗传性和代谢性肝脏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该技术在提高类器官衍生和增殖效率、构建免疫微环境、形成功能性血管网络以及实现流程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类器官技术有望在临床和医学科研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广大人群的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本文详细探讨了肝脏类器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继才;张广权;吴芬芳;史宪杰
来源: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4 年 51卷 4期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现支持机构用户及个人包时用户开通服务。如需开通机构账号,请机构管理员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10-58882667;个人包时开通请直接点击“个人包时订购”,开通后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