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慢性肾脏病的病性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中脾肾阳气亏虚为本,风邪、湿浊、瘀血为标,虚实夹杂既有因虚致实,又有因实致虚,两者相互影响,以致恶性循环.阳气在人体内起着温煦、卫外、推动、固摄、气化的重要作用,故历代医家常常重视阳气,逐步形成"重阳思想"理论."重阳思想"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继承发展于张仲景、张景岳,推崇升华于郑钦安、祝味菊,是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重要思想理论之一,其核心内涵是强调阳气对生命活动和机体健康的主导作用.基于"重阳思想"理论,结合慢性肾脏病脾肾阳虚、湿浊瘀阻之病机关键,治以扶阳法为主,以固护人体之根本,包括温补阳气、顾护阳气、通达阳气,即临床上重视温补脾肾阳气固其本,祛风散邪固表、利水渗湿化浊、活血化瘀通络治其标,以顾护被损之阳气,通达被遏之阳气,恢复肾之开阖气化之机能,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本文通过阐述"重阳思想"理论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应用体会,以供同道所参考.
作者:任磊;闫子铭;赵云;秦建国
来源:环球中医药 2023 年 16卷 3期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现支持机构用户及个人包时用户开通服务。如需开通机构账号,请机构管理员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10-58882667;个人包时开通请直接点击“个人包时订购”,开通后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