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历代医家强调哮喘宿根在于痰,而寒痰多损伤脾肾之阳.史锁芳师认为脾运转输及肾气蒸化对于人体水液代谢具有重要作用.脾虚不能濡养经脉,则肺失所养,聚湿生痰,壅阻于肺;肾虚则摄纳失职,阳虚水泛成痰,上扰于肺,肺失宣降,痰饮停聚.痰饮伏肺为哮喘反复发作之宿根,也是本病难治难愈的原因之一.扶阳法在寒哮治疗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治则遵循仲景"当以温药和之",其"和"字寓意在于温阳药物的选择,更在于温阳药量的运用.温阳药物方面,精选被喻为"百药之长"的制附子,其性辛、甘、大热,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化饮之功效.用量选择一般分5档,即15~40 g,45~70 g,65~90 g,95~120 g,125~150 g.具体应用时,多是根据患者病情及服用后的反应,采用每周递增法,慢慢逐渐加量,一般药后1周症情改善而未已者,递增15~30 g,直到哮喘控制不发1月,则维持服用该量3~6月巩固疗效.
作者:郭雯丽
来源:吉林中医药 2011 年 31卷 2期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现支持机构用户及个人包时用户开通服务。如需开通机构账号,请机构管理员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10-58882667;个人包时开通请直接点击“个人包时订购”,开通后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