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食用未经碱处理过的胶陀螺子实体,会出现嘴巴肿胀、暴露在日光下的皮肤灼痛等过敏症状,一直以来困扰着长白山当地居民对这一美食的需求.本文旨在找到胶陀螺Bulgaria inquinans中光敏活性成分.将胶陀螺子实体粉末用丙酮回流提取,浓缩得到浸膏,加吐温-80溶解后灌胃昆明种小鼠,进行光敏活性试验.把出现光敏反应的小鼠处死后,取下红肿的小鼠耳朵用甲醇索式提取得活性组分,进行薄层色谱层析和柱层析,得到一种活性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和电子轰击质谱波谱综合解析鉴定该化合物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结果表明DiBP就是引起胶陀螺光敏中毒反应的活性成分,且经碱水降解后毒性降低.
作者:包海鹰;李志军;杨树东;马伟才;白璐;王新斌;图力古尔;李玉
来源:菌物学报 2019 年 38卷 1期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现支持机构用户及个人包时用户开通服务。如需开通机构账号,请机构管理员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10-58882667;个人包时开通请直接点击“个人包时订购”,开通后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