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该文报道紫薇毡蚧Eriococcus lagerostroemiae Kuwana的种群生物学特性.该虫80年末传入贵州,在贵阳地区每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极重,越冬代是第3、4两代的混合群体,越冬虫态有卵、若虫和蛹.分别估测了卵、雄若虫、蛹、雌若虫和雌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T0)和有效积温(K).周年虫口变动有两个高峰:6月中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上旬.11月至翌年4月,因寄主休眠和低温导致虫口缓慢下降.雌成虫产卵量与寄主生长势好坏有关.控制紫薇毡蚧虫口最有效的天敌是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rstri. 药液涂干并辅之具内吸作用的杀虫药液灌根是目前较好的药剂防治方法.
作者:罗庆怀;谢祥林;周莉;王少伟;徐宗谊
来源:昆虫学报 2000 年 43卷 1期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现支持机构用户及个人包时用户开通服务。如需开通机构账号,请机构管理员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10-58882667;个人包时开通请直接点击“个人包时订购”,开通后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