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常规棉泗棉3号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生测法(ELISA)和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转Bt基因棉新棉33B和GK-12不同组织器官中Cry1Ac或Cry1Ab毒蛋白的表达及其向靶标害虫(棉铃虫)、非靶标害虫(棉蚜)以及天敌(龟纹瓢虫)的传递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棉33B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较高,为79.7~1 390.0 ng/g鲜重,GK-12较低为16.5~264.0 ng/g鲜重.在花盛期,新棉33B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依次为:柱头、花药>子房、花瓣>群尖;而5~7叶期的初展嫩叶、现蕾初期的幼蕾及花铃期的幼铃表达量相当,而且与花盛期群尖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区别.同样处于花盛期的GK-12,其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依次为:花药>柱头>花瓣>群尖>子房;而5~7叶期的初展嫩叶、现蕾初期的幼蕾及花铃期的幼铃表达量相当,而且与花盛期群尖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常规对照棉的幼铃、花药、柱头以及子房中痕量Bt毒蛋白的存在可能与传粉昆虫等的活动有关.在转Bt基因棉田采集的棉蚜和棉铃虫老龄幼虫,其体内均可检测到Bt毒蛋白;在新棉33B棉田采集的龟纹瓢虫幼虫和成虫体内也可检测出Bt毒素.当以Bt棉田的棉蚜饲喂龟纹瓢虫时,龟纹瓢虫的生长发育、存活以及繁殖等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作者:张桂芬;万方浩;郭建英;侯茂林
来源:昆虫学报 2004 年 47卷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