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已有研究表明,食用了饲喂以沙丁胺醇为主要成分的瘦肉精的动物肉类后,瘦肉精成分会在人体内富集,摄入过量沙丁胺醇会对生物体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其具体毒性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作为一种模式生物,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与哺乳动物的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且具有繁殖周期短、方便进行遗传操作等优势.因此,我们通过研究过量沙丁胺醇对黑腹果蝇基因组稳定性、细胞凋亡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来探究它对生物体毒性作用的机理.[方法]将野生型黑腹果蝇3龄幼虫用含沙丁胺醇(120 μg/mL)的饲料饲喂2h后,对幼虫翅成虫盘进行H2Av抗体免疫染色.选取rpr-lacZ转基因黑腹果蝇1龄幼虫用含沙丁胺醇(40和120 μg/mL)的饲料饲喂,对幼虫翅成虫盘进行lacZ活性测定.提取沙丁胺醇处理后的野生型3龄幼虫总蛋白,采用SDS-PAGE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蛋白表达的差异,并通过质谱分析差异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结果]沙丁胺醇处理后,经免疫荧光染色发现野生型黑腹果蝇幼虫翅成虫盘部分细胞中组蛋白H2Av的量有显著增加.随着沙丁胺醇浓度的增加,转rpr-lacZ报告基因黑腹果蝇成虫盘细胞lacZ活性增强.采用SDS-PAGE和质谱分析表明,沙丁胺醇处理后黑腹果蝇肌动蛋白(Actin-87E)和异柠檬酸脱氢酶表达量上升.[结论]沙丁胺醇处理会引起黑腹果
作者:姚云;林欣大;王博
来源:昆虫学报 2015 年 58卷 7期